复旦旧书店、侦探主题书店“谜芸馆”先后开到伟德路,志达书店也将开业 大学路一带能再造出一条“复旦书店街”吗
复旦旧书店橱窗。 施晨露 摄
“有时候听别人讲哪条路的文化氛围特别好,我挺不服气的。杨浦区有这么多大学,怎么不能有一条‘文化街’?”2月2日,复旦旧书店节后营业第一天,店主张强说。去年8月,在复旦大学周边开了20多年的复旦旧书店迁入伟德路88号,“搬到新地方以后,看到了更多希望”。
2023年1月,在南昌路开过近一年侦探主题书店的推理小说家时晨,把自己人生的第二家书店开到了伟德路,依然是侦探主题,名为“谜芸馆”。
就在复旦旧书店、谜芸馆对面,一排长长的店铺最近也有了新主人——志达书店。它同样是在复旦周边开了近20年的老店。
“伟德路的一半是书店了。”张强兴奋地说。
志达书店负责人罗红正和大学路运营方一起策划“大学生阅读节”,“来复旦大学,到伟德路逛书店,我们要让这句话深入人心”。
为何集合于此?
大学路最有价值的是它的名字,大家会觉得它应该是文化高地。几家书店集合在一起,会产生规模效应
2021年底,复旦旧书店在政肃路原址即将闭店,张强拉上了铁门。隔着人群,有人向他喊道:“到大学路去!”
“大学路,不是吃喝玩乐的地方吗?那里怎么可能开书店?”张强承认,当时完全没考虑过这个选项。寻寻觅觅了一大圈,他抱着随便看一看的想法到了大学路。没想到,一下子看中了大学路的支马路伟德路这处店面。这条短短的小马路,从大学路拐个弯就到了,颇有点闹中取静的味道。
“当时,时晨也在看店面,挺纠结的。”张强说。去年3月,时晨关掉了南昌路上的孤岛书店。这家国内唯一的侦探主题书店小有名气,向时晨伸出橄榄枝的地方不少。
第二次遇见,张强告诉时晨,自己签约了。“我劝他:你也来吧。”离大学近、年轻人多,是张强向时晨列举的优点,“从书店的一扇窗户望出去,就能看到复旦大学光华楼”,让他感觉书店仍然“和复旦在一起”。
“大学路之所以叫大学路,就是因为它和复旦大学连接。”创智天地项目市场部高级经理李源媛回忆,作为大学路的支路,伟德路尝试过多种业态,比如瞄准女性群体的服装店,后来又做过萌宠,复旦旧书店的店面之前就是一家宠物店,但效果都不尽如人意。书店进来了,一个最直观的变化是,“装修时,居民都不投诉了。谁不想家门口有一家书店呢?”
张强也感受到这种善意。“从装修开始,邻居们都很欢迎。开业后,年轻读者明显比以前多,还有小朋友坐在书架前看书,一看就是一下午。”2月1日上午,张强临时回店里放几本书,尽管门口的春节放假告示还贴着,但一打开灯,就有几个年轻人推门进来。
“我跟张老板说,以后有推理类的书先留给我。”时晨笑道。去年冬天,他下定决心在伟德路重开书店。
“大学路最有价值的可能就是它的名字。”罗红直言,“一听到这个名字,就会产生定位与目标。大家就会想,它应该是知识含量高的文化高地。我们几家书店在一起,会有一定的规模效应。”
如何营造生态?
“最美打卡地”不可能造就书店的持续吸引力,须注入更多价值。书店平台背后是人,是人与人之间的链接
三家书店占据伟德路“半壁江山”,大学路一带能形成新的“复旦书店街”吗?
罗红是复旦大学计算机系毕业生,如果从2001年丈夫邹斌在复旦北区开的第一家书店“三味书屋”开始算起,夫妇俩在复旦周边开书店已超过20年。在复旦念书时,罗红和很多复旦学生一样,习惯于在一间间小书店看书、淘书、买书。曾经,复旦周边书店林立,被复旦学生称为“南区一条街”的生活街上曾经就有三四家书店一字排着。新世纪第一个十年末尾,书店逐渐凋零。
2006年,罗红夫妇以女儿的名字“悦悦”在淘宝注册网络书店,是全国第一批、上海第一个在淘宝卖书的店家,2009年“悦悦图书”成为淘宝图书类目第一家五皇冠卖家。此后,天猫、京东、唯品会、拼多多……用罗红的话来说,在图书电商这条赛道,悦悦图书一步都没拉下。2018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悦悦图书与阿里推出全国第一家黑科技书店“志达书店—天猫未来店”,成为图书行业第一家试水新零售的书店。“作为图书头部商家,邹斌去乌镇参加了互联网大会,看到了无人超市。为什么不能做一家‘无人书店’?”
那几年,志达书店一直开着,但也仅仅是开着。与几百万、几千万到上亿元越做越好的电商相比,书店在“悦悦图书”的业务比重里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邹斌夫妇不想放弃,从线下走到线上,再从线上杀回线下。罗红说,尽管都是开书店,但逻辑完全不同。“过去是产品经济时代,商品是核心。我读大学时,任课老师指定一种书、一个版本,跑遍好几家书店都不一定能找到。有些书只有这家书店有,就能卖出去。”也就是说,当时的书店靠书就能“活下去”。“现在是用户经济时代,商品乃至内容是过剩的。竞争的核心在于为用户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而实体书店是与用户发生关系的第一线。只有走到用户中去,才能发现用户的需求是什么。”
以“未来店”的姿态重新出发的志达书店,感受到了实体书店回暖的趋势。“钟书阁、大隐书局、思南书局……上海本地出现一批新型实体书店。‘最美书店’被津津乐道。”在罗红看来,书店对颜值的追求、对空间的改造,实质上是一种美学引领。同时,线上流量越来越贵,竞争越来越激烈,线上线下融合是大势所趋。书店可以是流量入口、品牌窗口,也是与读者互动的平台。“如今仅仅是买本书,在性价比、品种和便利性上,线上体验已经够好了,线下还能提供什么?”
“无论是‘最美’打卡,还是‘黑科技’体验,一次两次可能就没有持续的吸引力了。书店不可能每年重新装修一次,必须要注入更多价值。”盘点志达的第二次出发,罗红认为,当时,他们从产品到阅读都前进了一步。把大学的通识课搬到书店,请复旦名师围绕某一主题开系统课程,所有讲座都有录像可以随时在线上回看。“2020年疫情初,悦悦发起‘云游出版社’活动,后来在上海书展开滚动直播间,因为我们对这套流程早已熟悉。”
回到“书店街”,在罗红看来,新的书店街不仅是书店的集合,更重要的是如何营造生态。“书店是平台,背后是人,是人与人之间的链接。我们几个书店主理人可以先‘链接’起来。”
怎样留住读者?
一家书店就是一个知识IP,店主是知识制作人。在碎片化知识并不缺乏甚至过剩的当下,书店要从阅读走向学习
“我们合个影吧。”2月1日下午,记者为时晨、罗红在谜芸馆门口拍下两位主理人的第一张合照。
“开书店,我是外行,想多讨教些经验。”时晨说。
“开书店和写作,你的精力怎么分配?”罗红问时晨。
“能看出来吧,我这里其实完全没装修,就是把天花板刷了一下,地都是水泥的,省成本、容易打扫。”谜芸馆用几个台阶形成了错层,时晨的办公桌在“楼上”。“从推理小说创作来说,开书店没有坏处,走入人群反而可以获得更多体验。”让时晨有些烦恼的是,“光是打卡、拍几张照片,怎么能把读者留下来?”
罗红建议时晨梳理一下作为推理小说家开的侦探主题书店可以提供哪些服务。“会员制可以探索,慢慢沉淀出核心用户。”在罗红看来,如今一家书店就是一个知识IP,而书店主理人就是“知识制作人”。这几年,志达书店也在尝试知识付费的内容生产。“当我们身边的碎片化知识并不缺乏甚至过剩的时候,书店能不能从阅读再往下深入一步,走向学习?”
“实体书店就是一个文化基地。”时晨说,自己的上一家店“更像是招待朋友的一个客厅”,这次,要好好开一家书店,他甚至希望这里可以成为培养写作者、创作者的地方,“有更多作家可以从书店走出来”。
罗红希望,书店可以成为“第二课堂”,“如果说学校教育大多是点对点的话,书店作为开放式的学习平台则是网状的、多对多的。分享、共创,一起打造一个‘我们的书店’。书店就像圆心,一圈圈放大图书行业有创意的内容”。新的志达书店计划在今年世界读书日开业,约300平方米的书店空间将分布有咖啡区、活动室、书籍区和办公接待区,同时引入文创和鲜花摆台。志达书店原来的门头和书架都会搬来新店,“旧的书架作为屏风,串联起整个空间”。
“很期待志达开业,晚上一整排书店的灯光亮了,这条路一定会变得特别漂亮。”时晨说。
“一家又一家书店来了,作为头一个来这里开书店的,我也有点成就感。”搬到伟德路后,张强实现了在书店展陈自己珍藏的古旧珍稀图书的梦想。“书店先要‘活着’,然后要多做点事儿。我也想办更多活动,在这方面,志达有经验,比我做得更好。”
“希望未来的伟德路,是大家提到要去哪儿买书、逛书店时就会想到的一条街。”张强说。
记者手记
从来就不仅是卖书的事
上海最后一家言几又门店日前突然“打烊”,让实体书店的生存问题再一次凸显。
开书店不能靠资本“打鸡血”,也不能凭情怀一腔“热血”。采访罗红时,有一句话令记者印象很深。她说,书店是文化的商业体,要有持续影响力和盈利能力。这天下午,在大学路辗转了两家咖啡店,我们才找到座位。“如果咖啡店里的人满满当当,书店却没人来,我们开书店的人必须思考破局点在哪里。”
互联网思维、创新意识和深耕图书行业,让复旦周边的小书店“志达”成长为图书电商的头部,同时不知不觉地从下游往上游走,业务不局限于图书发行。在志达书店入驻伟德路后,这条小马路的商户出租率达95%。“租户好,这条马路才会变好。”今年迎来20周年的创智天地,同样在思考大学路周边的进一步破局。
张强告诉记者,春节前,杨浦区文旅局也曾来他的书店拜访,“大家都有心,要打造一个‘文化圈’”。
如果说成为商业地产“标配”是实体书店上一轮回暖的关键因素之一,那么为街区、社区赋能或许可以成为书店要“活下去”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如今汇聚到大学路、伟德路的几家书店各有特点,它们没有连锁,创始人就是经营者。用罗红的话来说,书店“在一起”不是竞争关系,而是要发挥各自长处、彼此成就。搬到伟德路,让她明显感到,社区感更强了,不再是单打独斗。她正在策划的阅读节就希望串联起几家书店、大学出版社、图书馆、高校社团乃至在大学路一带的知识型企业的资源。B站、播客平台“小宇宙”……在创智天地,本就活跃着年轻的内容创作者、创新创业者。
“都说书店是人们的精神家园,但打造家园的路是不平坦的。要做什么?不做什么?如何去做?”资深出版人陈徵观察到,伟德路上的书店都挺“纯粹”,而纯粹的书店也要与时俱进。
书店是一个人学习、成长的空间,也是储藏故事与记忆的地方。从书店走出来的人,总是带着对书店深深的情感印记。这或许是很多人怀念曾经的“复旦书店街”的原因。
书店,从来不只是卖书的店而已。
- 京城实体书店人气回来了[2023-02-06]
- 樊国宾谈枕边书[2023-02-06]
- “现代性”的探寻[2023-02-01]
- “捧着手机进来,放下手机阅读”越来越多[2023-01-31]
- 个性化书店涌现,多个“首家”汇聚上海[2023-01-31]
- 春节好,唯有阅读不可辜负[2023-01-29]
- 春节期间,十余家民营实体书店开展免费借阅活动[2023-01-28]
- 书店人气旺 阅读中度过浓浓书香年[2023-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