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时代的互文中开掘现实题材
《大山的女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当下,“讲好中国故事”已成为电视剧创作中的高频热词。电视剧创作要遵循“找准选题,讲好故事,拍出精品”的创作规律,必须迈好选题的关键一步。以弘扬主旋律现实题材为例,回望国剧近年来那些口碑与收视双赢的优质剧,莫不是为国家述史、为时代立传、为人民抒怀。这既是亮点,也是新时代国剧实现创新表达的起点。
为创业年代竖起丰碑
改革开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磅礴动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作为反映现实生活的电视剧,理应为其竖起丰碑。人们称赞爆款剧《大江大河》有史诗品格,在于它不是单纯讲一个故事,而是在完整诠释一个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既有宋云辉等的浮沉,有杨巡等小人物的挣扎,更有雷东宝等弄潮儿的逆袭,被剧情代入的观众仿佛重生了一次。同样与时代互文的《鸡毛飞上天》中,陈江河作为一个陈家村乡民在雪地中捡来的孤儿,从小耳濡目染大人们鸡毛换糖,学会了对货物进行估价交换以获得最大利益。改革勃兴,他走南闯北跑遍大半个中国,并拜时代所赐,与同样精通经商、身世极为坎坷的骆玉珠演绎了一段跨越半个世纪、跌宕起伏的爱恨纠葛和商界传奇。而取材“中国硅谷”中关村科技创业的《创业年代》,主人公邝铭筹、洪雨桥、江城等计算机领域的青年才俊御改革开放春风,脱离旧体制自砸铁饭碗办公司创业,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感召下,通过办公司蹚出一条路子,让中国人都能用上自有品牌的计算机。改革开放打开了他们的眼界,认识到科技不仅改善生活,更在于改变生活,从而以不负时代的抱负展开了人生追求。题材本身还包含这样的“题中应有之义”:创业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某种意义上成功只是一个小概率事件,这里需要的是创业者的坚毅与韧性。《创业年代》也好,《大江大河》也好,《鸡毛飞上天》也好,主人公们都是创业的“不死鸟”。危如累卵时,依靠团结拼搏,甚至面临企业破产、个人坐牢时,他们能以“行到水穷处,坐看风起时”的气度,敢于试错,甘于为改革开放付出一切代价。这种开拓者的风采,正是观众从剧集中回望改革开放筚路蓝缕时被打动的地方。
让最美逆行者在荧屏生辉
当代中国最引以为豪的,是时代造就出一批批经典共产党人、最美逆行者。他们是时代的领跑者,是人生前行的灯塔。从焦裕禄、孔繁森、黄大年、杨善洲……电视人追寻他们,使实名制的英模剧风生水起。《谷文昌》中的主人公为官重“潜绩”不求“显绩”,种树十年八年看不到效果,但他坚持了几十年,终于使东山荒漠变绿洲。剧集选材着眼平淡中的伟大,规避原型缺少情节性很强的电视叙事元素的不足,以现实主义手法对题材进行了三重开掘。谷文昌南下解放东山后留在东山成为地方干部,在任区长、县委组织部长时遇到如何为国民党败退大陆时抓壮丁留下的家属“定性”。这些家属因定为“敌伪家属”伤害极大。谷文昌认为她们也是受害者,可以为她们“换帽子”。而这在当时是要冒政治风险的。最后上级终于批准了“兵灾家属”在东山试行。剧集对题材的第二重开掘是防风治沙。东山风沙严重到“沙虎”来时一夜间就埋掉几个村子。谷文昌“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历经屡败屡战的实干,东山终于战胜了沙害。为了彻底改变东山面貌,他又带领群众在岛上种木麻黄,倒春寒使20万株木麻黄一夜枯死,他不信改造环境“比我们解放一个新中国还难”,硬是啃下了这块骨头。剧集对题材的第三重开掘是谷文昌带领东山人民把隔海的八尺门连上大陆,他有一整年都是吃住在坝上,最后终于岛陆相连。不难看到,谷文昌在东山干的不仅是前人不敢想、不能做的事,更是前人吃苦、后人乘凉的事。剧集通过对题材的深入开掘和点题,使一位“为民高擎一把伞,为民敢扛一片天”的党的干部的形象在荧屏呼之欲出,完美诠释了东山人民何以会“先拜谷公,后拜祖宗”。如果说谷文昌是以“经典共产党人”在荧屏生辉,《大山的女儿》中的黄文秀则是以新时代“最美逆行者”走近了观众。剧集开掘黄文秀的两次“逆行”:一是从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放弃留北京回家乡工作,二是已在地区宣传部任职后又主动报名去百坭村当驻村书记。“硕士村官”、一个未曾婚恋的女孩在扶贫工作中殉职。一位“80后”最美逆行者短暂一生达到的辉煌让亿万观众为之泪目。
奏响新发展理念的晨曲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催生了一大批主题性创作。《春风又绿江南岸》取材江南一个政治生态、自然生态落后的欠发达县,并赋能生动的故事,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呈现出独有的荧屏魅力。剧集从环保切入,以“一只死鸡”引入绿色生态建设的宏大主题。可贵的是,剧作没有停留在就事论事讲自然生态的故事,而是对题材作了进一步开掘——江南县的政治生态。县长张途和县委书记严东雷在发展理念上存在差异。治污工作勉强部署下去第一天就“哑火”,一百多个整治点进行不到三分之一。由于发展观的走偏,多年来江南县已形成了对于上级交付的任务“高调响应,消极应对,热闹开场,冷静收场”的套路。县委班子也是人齐心不齐。全县最大的工业企业优能皮业贡献着全县三分之一的税收,同时也是环境污染大户,在几次整治环境中,都能够蒙混过关。由于营商环境不理想造成大量企业外迁,开发区竟变成了养猪场。再加上严东雷本人缺乏主政一方的领导经验,破局之难可想而知。矛盾的“满弓”“触底”设置,显示了该剧现实主义创作的锐度。而“关键少数”重新找回初心,形成新发展理念就是在达成指挥棒、红绿灯的共识后,严东雷的“全域治理”成为别开生面的剧情。本是一部要诠释主题、诠释某种理念的剧,但其拒绝袭人故智,而是以山乡重生形态昭示“理”,以党性人性的升华昭示“情”,从而达到了主题写意、生活写实、情景交融、情理交织的艺术境界。
某些扶贫剧之所以让人感到立意浅薄、形象干瘪,在于仅将公共性专业性的扶贫政策、作法进行图解,更遑论那些陷入苦情式农民、搞笑式农村的作品。这些作品,无不因欠缺对题材的开掘而失败。《山海情》的取材不同于同类剧集,它从当下向前倒推20年,即福建和宁夏对口帮扶,西海固老百姓移民搬迁成为地区脱贫致富领先者,从而使剧情耳目一新。而《一个都不能少》的独辟蹊径在于,取材赤贫村焉支村与首富村丹霞村合并共同建设起新丹霞村的故事,将“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无缝连接,形成高燃故事。深拓题材还催生了时代报告剧这样的新类型新业态。《石头开花》的十个单元以剧情化的小故事托起大主题。剧集从区域特点、贫困程度、难题类型等多维度切入,浓缩了全国脱贫攻坚的典型事例和人物。《古村情》的第一书记靳浩宇顶着压力,在剪不断理还乱的宗族人情中重新走访识别,用行动书写精准识别的意义,确保把扶贫资源和政策送到真正的贫困户手中。《七月的火把》着眼彝寨,通过改变村民的迷信观念,仙人梁村终于靠举办火把节,走上文旅致富路。《信任》在扶贫干部与村民隔阂消除的过程中,展现了一个“垃圾村”旧貌换新颜变为“田园村”“淘宝村”的过程。而产业扶贫、异地搬迁扶贫、扶贫先扶志与智的主题等在不同的单元里都得到展开、延伸,同时剧集将新闻性和艺术性结合,将在新闻上的热点热搜迅速演化成电视剧的热播热议,经对题材这般以一代十的深拓,把看起来枯燥的扶贫题材剧拍成了有温度的中国扶贫百科图鉴。
- 刘学俊委员:用世界通用语言讲好中国故事[2023-03-10]
- 走向星辰大海:中国故事如何成为人类故事 [2023-02-07]
- 用精品佳作讲好中国故事[2023-02-03]
- 2022年中国电影:讴歌时代 鼓舞人心[2023-01-19]
- 主流价值与主流市场的协调统一[2023-01-18]
- 中国科幻电影未来可期 [2022-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