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钟敬文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纪念会暨钟敬文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
来源:文艺报 | 民 闻  2023年03月27日08:32

3月18日至19日,由中国文联、北京师范大学共同主办,中国民协、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民俗学会承办,国际文化交流学术联盟·文学专委会协办的“钟敬文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会暨钟敬文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山东、浙江等地35所高校、科研院所的近百名专家学者,以及来自日本、韩国、印度和美国的国际学者,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了为期两天的会议研讨。

18日上午,开幕式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屹高度赞扬了钟敬文先生的学问功业,指出在当下通过阐释与弘扬钟先生的学术思想与精神理念,总结中国民间文艺的发展历程,研讨新时代民间文艺的发展命题,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与政治意义。他号召大家学习钟先生传承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立国之本的思想、坚持民间文艺的人民性思想,继承钟先生对民间文艺事业的热情,积极抢救保护民间文化遗产,弘扬钟先生建构中国学派民间文艺学的精神,为建设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话语体系而奋斗。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高度评价了钟敬文先生在我国民间文学、民俗学学科发展及体系建设中的卓越贡献。赞扬钟先生终其一生走在为民族民间文化“发采扬辉”的道路上,致力于中国民俗学学科人才培养,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乃至当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研究和保护培育了骨干力量。

开幕式后,大会主旨发言环节由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邱运华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刘魁立、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程正民、刘铁梁、董晓萍,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名誉教授苏独玉分别做了发言。刘魁立教授讲述了一位把挖掘弘扬民间文化的价值和内蕴、颂扬人民的文化创造才能作为一生的追求,矢志不渝,履践着、体现着自我生命价值的“人民学者钟敬文”,彰显了钟老奋斗不息的生命力和可贵精神。程正民教授回顾了钟敬文先生建立中国民俗学科的学术过程,谈到正是因为钟先生学术研究中强烈的民族自信和学术自觉意识,才能在世界民俗学研究领域占有重要位置,为中国民俗学派树立了一面文化自信和学术自觉的大旗。刘铁梁教授概括了钟敬文先生晚年的理论核心,即现代民俗学对中国人认知和体认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中国民俗学在改革开放时代如何参与中华民族文化的研究和建设,以及如何建立具有主体性的中国民俗学派。这三个核心论题为后来的民俗学者们指明了必备的中华文明主体意识和文明互鉴的视野。董晓萍教授认为,钟敬文学说作为一种整体性的中国学问,由于其对中国现代社会文化改革的信念与实践,以及面向世界一切优秀文化的开放意识,使它与中国式现代化理念具有深刻的默契。苏独玉教授则对比了钟敬文先生与美国学者理查德·多尔森的学术思想,认为两位学者都注重民俗学科在本国的建设,同时又对其他国家的民俗学研究和国际交流保持开放,由此对中美两国各自的民俗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为期两天的会议围绕钟敬文先生的学术思想,以“记忆中的先生”“学科定位”“学科视野”“学科建设”“学科史”等主题展开了深入的学术交流。与会专家深切缅怀了与钟先生的师生情谊,从多角度探讨了钟先生的学术思想、实践体系,其国际学术交流,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成就等。结合民俗学在当代的发展,专家们对民俗学的当代性、中国民俗学派、恢复民间文学二级学科地位以及民俗学与非遗保护的关系等话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对当代如何更好继承和发展钟先生的思想和精神做了充分探讨。(民 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