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一个人翻译叔本华20年、200余万字,他找到了独处的幸福
来源:上观新闻 | 施晨露  2023年03月28日08:46
关键词:叔本华 韦启昌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作品传入中国已经百年,随着其翻译作品不断出版,越来越受到年轻读者的追捧。2019年至2021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叔本华成名作和封笔作《附录和补遗》第1、2卷,以及《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2卷和《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等,至此,叔本华的主要著作都有了中译本。

在叔本华作品中译本背后,要提到一个名字——韦启昌。1962年出生于广州的韦启昌毕业于中山大学外语学院,从2001年首次根据德文版翻译《人生的智慧》全译本开始,20多年时间里,韦启昌翻译出版了200多万字叔本华作品,成为国内翻译叔本华作品“第一人”,读者把他翻译的作品称为“韦译叔本华”。翻译之外,韦启昌常年在海外行医,3月26日,他在家乡广州举办了时隔8年的第一场读者分享会。

1982年,韦启昌从《读书》杂志上第一次读到叔本华的名字,开始阅读他的著作中译本。因为不满意当时出版的节译本的翻译质量,他转而开始阅读并翻译德文版的叔本华作品。他曾说:“我与叔本华的作品一见钟情,继而私定终身,定将长相厮守,白头到老。”

“翻译了那么多年,有得有失。‘失’可能是这些年来把自己工作以外的时间都给了翻译,每天要看完准备翻译的几页,看得滚瓜烂熟,连电影都不敢看、没时间看。当然,‘得’的更多。假设我不是要做翻译,那么看了叔本华的书,哪怕很喜欢,看过一遍可能也不会再看第二次。但是,叔本华的书是可以反复看的,看了第一次觉得很好,你所理解的是当下这个阶段你能理解到的内容,反复看,因为你的经历不同了,也会有不同的理解。”韦启昌说,因为看得多,翻得多,自己的叔本华的书一页一页都是散的,“这本是无心插柳之举,是翻译带给我的好处,远远弥补了我的‘失’。”

分享会上,有读者提到网络上有关叔本华的奇闻和被冠以叔本华之名的名言真假难辨,如果没有读过叔本华的著作,就可能以讹传讹。韦启昌从自身的翻译经验出发,提出了阅读叔本华著作的五点看法:第一,了解叔本华的思想,最便捷的方法是阅读他的著作;第二,表达、阐释叔本华思想最清晰的是他本人的著作,而不是其他人的评论;第三,一般人喜爱阅读其他人对叔本华著作的解释更甚于阅读叔本华的原著,这不利于全面理解叔本华的思想;第四,阅读叔本华的著作,可以享受到思想的愉悦;第五,阅读叔本华的著作,可以随时从任何一页开始。

韦启昌和读者交流了他的翻译经验,例如,叔本华的主要概念wille为什么翻译为“意欲”,他所说的“孤独”“庸俗”“精神愉悦”“痛苦”“无聊”“节欲”“天才”等指什么,“人的财富”包含哪些内容,“人生的智慧”究竟是什么样的智慧。

二十多年,一个人坚持翻译另一个人的作品,上海人民出版社和读者共同见证了韦启昌从叔本华作品的读者成长为翻译者的过程。有读者感慨,叔本华说“闲暇是人生的精华”,作为译者的韦启昌把精华献给叔本华作品的翻译,享受了叔本华说的“最高级、最恒久的乐趣”。有读者提到,曾在韦启昌一本译著的“编辑后记”中读到一位陌生读者给译者的信,表示要从自己每月不足3000元的收入中给译者1000元生活费,支持他的翻译,这令同样作为读者的他深受感动。有读者说,读了韦启昌翻译的《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里面谈到“同情心是道德的基础”,伦理学最高的基本原则是“不要伤害任何人,要尽量地帮助每个人”,感受到叔本华是一个有同情心的哲学家。还有读者说:“早就知道《附录和补遗》,2019年才读到中译本。叔本华的文字让我时时大笑,享受了阅读的快乐。谢谢您!”

韦启昌说,“叔本华的作品给予我很多,翻译它是微不足道的答谢,目的是让更多读者分享叔本华的人生智慧。”而读者的谢意,或许是对一位译者最高的犒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