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中国儿童文学有何“新气象”?
来源:中国新闻网 | 张斌 董易鑫 谭春艳  2023年04月24日08:51
关键词:中国儿童文学

“无论是取材于传统民间故事还是基于现实生活,具有深刻内涵的儿童文学作品都可以启迪儿童,甚至是成年人。”第28个世界读书日之际,在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民盟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汤汤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

在她看来,现在,涌入儿童文学领域的作家不断增加,他们表现“生猛”、不拘一格,带来很多惊喜。如其所言,中新网记者采访了解到,中国儿童文学近年来正呈现出许多“新气象”。

“新面孔”涌现 创作队伍日益壮大

“现在这一批‘90后’的孩子们蛮厉害的。”身为“70后”的汤汤说,据她了解,如今,许多年轻人愿意投入儿童文学创作,并将其作为自己的全职工作。

凭借“贫困少年的逐梦路”“人与精灵、动物的奇妙际遇”等现实与幻想交织融合的内容,这些“后起之秀”已收获一大批小读者的喜爱,更促使儿童文学在中国文学体系中脱颖而出。

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长孙建江曾在于武义县举行的“温泉杯”新时代中国原创童话论坛上提及一组数据:中国整个图书市场中共有社科、文艺、科技、少儿等8个图书板块,2016年,少儿图书一跃成为第一板块并持续保持领先位置;而在少儿图书的11个细分市场中,儿童文学长期保持在“领头羊”位置,最高月(2014年7月)占比51.12%。

“近十年来,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变化之快在当代儿童文学发展史上并不多见,中、青年儿童文学作家队伍日益壮大。”孙建江对中新网记者介绍,从回归儿童文学本源来看,内容的“好看和有意味”是儿童文学的至高境界,二者缺一不可。“期待大家发挥才华,创作出更多‘好看和有意味’的作品。”

作品“中国风”明显 期待“老树发新芽”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的儿童文学创作“有迹可循”,一些作品个性鲜明。

“很多儿童文学作家会选择从《山海经》《聊斋志异》等经典著作中汲取营养,创作一些适合读者观看、兼备中华文化深厚‘烙印’的作品。”第三届蒋风儿童文学奖(青年作家奖)得主、儿童文学作家舒辉波说。

翻看历年儿童文学作品,不少作家选择以童话讲述“中国故事”:小河丁丁在《松鼠拜年》中借松鼠向板凳拜年的行为体现中国传统习俗;范锡林在《功夫树》中以“江湖传闻”“练功”等意象营造“中国风味”;两色风景在《归心似箭》中通过智能汽车体现“中国制造”……“扎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用想象力消弭真实与虚幻的边界,中国的儿童文学创作者期盼与读者产生“情感共鸣”的同时,也让“中国故事”的呈现更加多元。

“在我看来,中国儿童文学需要推陈出新、与时俱进,不断找寻与新时代同频共振的表达方式,就像老树上年年发出的新芽一样。”民盟盟员、第五届“温泉杯”擂台赛金奖得主王君心说。

拓展交流边界 “出海”进行时

如果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儿童文学“兴盛之基”,那精品化、影视化、海外化等传播手段则是助推儿童文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

今年初,由8个植根于中国文化的独立故事组成的网络动画片《中国奇谭》在线上平台一经播出,引发全网热议,成功“出圈”“出海”。

“像《中国奇谭》《大圣归来》这种将传统故事以动画形式展出的精品,是很值得儿童文学借鉴学习的。我觉得我们儿童文学也有很多优秀的IP应当被影视化。”舒辉波对中新网记者说。

事实上,中国儿童文学正在搭建与拓展属于自己的“艺术空间”。

近年来,位于浙江中部的山区县武义先后推出11部童话微电影、120集童话广播剧并进校园,以“到童话之乡演童话剧”的研学之旅未艾方兴,《重返南霞》正在紧锣密鼓筹拍中,开发了蜉蝣、傻路路等系列童话IP转化产品,节会品牌的磁吸效应进一步增强。此外,当地“童话剧+童话研学成果展演”项目被评为第一批浙江省公共文化国际交流项目,推动中国本土童话“扬帆出海”,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汤汤的代表作《水妖喀喀莎》《绿珍珠》等作品已在美国、英国、法国、日本、西班牙、澳大利亚、蒙古国等国家和地区出版发行。她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无论中国还是外国,孩子们对故事的渴望、对世界的好奇和探索欲望都是一样的。因此,儿童文学写作过程中,不用过分迎合孩子,只要考虑写的故事能否引导孩子的精神走向更开阔、深邃、明亮处。写作之外的,每个故事的命运就顺其自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