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绿水间 一场生态文学的浪漫之旅
4月的三门峡,碧水长天、花香鸟语,诗和远方在母亲河这一湾碧波里,尽收眼底。
在云淡风轻的美好季节,由《今日国土》杂志社、今日国土生态文学委员会、中共三门峡市委宣传部主办的黄河之约·绿水青山三门峡生态文学周活动举办,以著名作家梁衡为代表的众多文学名家齐聚三门峡,于青山绿水之间,开启了一场生态文学的浪漫之旅。
这是一个绿水青山间的灵境奇缘,这是一次生态与文学的完美邂逅。
5天时间里,对话、采风、讲课、研讨,从黄河边奔小秦岭、赴五里川、访地坑院,文学名家实地感受到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三门峡的生动实践。
悠悠黄河,如诗如歌。聚焦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文学名家细察万物、碰撞智慧、采撷精华,即将创作更多思想精深、文笔精湛、内容精良的文学作品,把三门峡的自然之美、人文之韵、发展之声,更好地推向全国、推向世界。
“生态文学周选在三门峡确实选对了”
九曲黄河如龙舞,青山绿水画中来。
4月26日上午,黄河之约·绿水青山三门峡生态文学周在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黄河岸边启动。
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著名作家梁衡,原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周建,《今日国土》杂志社社长、今日国土生态文学委员会主任柳忠勤,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原常务副会长、文学评论家李炳银,中国作家协会小说委员会委员、小说家马俊杰,人民日报文艺部原副主任、散文作家王必胜,今日国土生态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刘军萍,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生态文学作家李青松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作家、学者等,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吴海燕,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清华出席启动仪式。
全国首个以生态为主题举办的文学周活动在三门峡举办,并非偶然。
三门峡是河南的西大门,地处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区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大天鹅之乡、中国摄影之乡。
波澜壮阔的万里黄河,在这里造就了北国江南的秀丽景色,吸引了翩翩起舞的万只天鹅,滋养了生生不息的中华文脉。
七千年的仰韶文化,在这里点亮了中华文明第一缕曙光;五千言的《道德经》,在这里彰显了巍巍中华的东方智慧;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在这里铸就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丰碑;万里黄河第一坝,在这里改写了诗仙李白的千古诗篇。
近年,三门峡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始终把生态价值作为最大价值,把生态保护责任作为最大责任,牢固树立“两山”理念,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丰硕。
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良好的生态,让三门峡逐渐成为广大文学爱好者身心向往之地。
“4月8日在北京召开的黄河之约·绿水青山三门峡生态文学周新闻发布会上,我就说过,这个生态文学周选在三门峡确实选对了,它不但在历史上是一个坐标点,在地理上也是一个坐标点。”梁衡说。
“三门峡是生态文学新的出发点”
河风清朗,吹开青山绿水盛景;水波翻涌,激荡生态文学之光。
4月26日上午,黄河之约·绿水青山生态文学周三门峡对话活动在黄河岸边举行,三门峡的良好生态、新时代的生态建设、新兴的生态文学在这里碰撞出不一样的诗意和火花。
梁衡、李炳银、王必胜、李青松等文学名家,在黄河岸边开展实景对话,畅谈对三门峡的印象、对母亲河的眷恋,就生态文学概念、主要作品、创作原则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梁衡——“生态文学应该分两个部分,一个是记录物质方面的人和自然的共生状态,一个是记录文化方面的人和自然的共生状态。”
李炳银——“生态文学立足于全人类的福祉,恰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不谋而合,生态文学的未来注定更加美好。”
王必胜——“生态文学作为一种文学现象,是一个渐进的、发展的概念。”“在当下,我认为生态文学需要眼光、情怀和识见。”
李青松——“老子《道德经》要义是‘无为’‘不争’‘道法自然’,生态文学寻‘根’要寻到这里——三门峡。”
思想在这里碰撞,灵感在这里迸发。
4月28日,黄河之约·绿水青山三门峡生态文学周研讨会举行,文学名家畅谈对生态文学的感悟理解和生态文学创作的现实意义。
光明日报文艺部原主任、散文作家彭程认为,生态文学创作要从“善”的角度,用“爱”聚焦生态、书写自然,描绘绿水青山的美丽图景,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本质追求。
百花文艺出版社社长薛印胜提出,要学深悟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独立思考、深入调研,扎根生活、用心用情,用历史变化和人文思考丰富创作内容。
《北京文学》主编师力斌说,要切身感受生态之变,以积极的姿态介入现实生活,打通文学与生活之间的对话。
《人民文学》副编审李兰玉认为,要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打开生态文学审美襟怀,打造属于中国生态文学的新形态。
“从三门峡,我们能够看见生态文学未来造福人类的美妙前景。本次生态文学周活动是生态文学的一次‘再出发’,而这次出发的起点就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李炳银说。
“这座城市书写着美丽的生态故事”
“水清、河畅、滩净、岸美、山绿”,这样的三门峡,怎能不让人赞美呢?
近年,三门峡坚持“十百千万亿”工程联动,“山水林田湖草沙”项目并举,在全省率先建成240公里沿黄复合型生态廊道,每年来此越冬的白天鹅超过1.6万只、占全国2/3以上。
正如柳忠勤所说:“能让这么多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学大咖聚集在黄河岸边‘高谈阔论’,三门峡是值得的。”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此次生态文学周期间,文学名家们在三门峡各地调研采风,再次被三门峡的生态之美折服。
在畅游黄河活动期间,大家登上“天鹅号”游轮,徜徉在母亲河怀抱中。梁衡出舱走到船头,迎着四月的黄河春风,尽情感受大美黄河三门峡段的魅力:“黄河在经过黄土高原后,在三门峡段居然还能这么清澈,很漂亮,令人大吃一惊!真是特殊奇观!”李青松站在甲板上,眺望着波澜壮阔的黄河,也动情地说:“在三门峡,我感受到了黄河的极美!”
探秘小秦岭自然保护区,他们真切感受了小秦岭矿山今昔巨变——“谁能想到,遍布绿树繁花的小秦岭,曾是满目疮痍的矿山。”
游览沿黄生态廊道,他们实地领略人与自然美美与共的生态画卷——“黄河到了三门峡,便将奔放豪迈的性格收敛起来,变得温柔、斯文。”
寻访曹靖华故居,他们用心感悟“一代宗师”的精神光芒——秉承先贤遗志,传承红色基因,聆听《河南卢氏曹先生教泽碑文》诵读,赠送《天边物语》《绿水青山看海淀》等书籍,薪火相传于莘莘学子。
走访陕州地坑院,他们赞叹“远看见树不见村,临近闻声不见人”的奇特景象——“这里的一切都那么令人熟悉,就好像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一般。地坑院是一种建筑,也是一种文化。”
一路看,一路拍,一路感叹,一路赞美。
“三门峡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一个成功案例”“三门峡无愧于山美水美人美的美誉”“三门峡为保护黄河作出了积极贡献”“三门峡的美超出了我的想象”“三门峡好似一座江南城市”“三门峡有很好的创作基础和素材”……三门峡把最美的景致留给他们,他们把最美的赞叹留给三门峡!
“漫步百里黄河生态廊道,泛舟碧绿的黄河之上,徜徉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我看到,这座城市正在书写着一个个美丽的生态故事。”《人民文学》副编审李兰玉由衷地发出感叹。
清水黄河话生态,绿水青山看崤函。恰似李青松所赞美的——“让天鹅告诉世界,生态创造传奇。在三门峡的碧波里,黄河拥有最美的早晨!”
- “黄河之约·绿水青山”三门峡生态文学周启动[2023-04-27]
- 自然生态文学创作正当其时[2023-04-14]
- “黄河之约”生态文学周即将启动[2023-04-12]
- “黄河之约•绿水青山三门峡生态文学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2023-04-09]
- 巴山渝水诗意行 山水重庆生态美[2023-03-29]
- “大地文心”生态文学作家采风重庆行收官[2023-03-28]
- “大地文心”作家采风团走进“生态秘境”[2023-03-24]
- “大地文心”生态文学作家探寻诗城“生态蝶变”[2023-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