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南开大学一“双璧”
来源:北京晚报 | 董树人  2023年06月07日09:06

未名社时期的李何林和李霁野

在历史悠久的大学中,总会有几位学有专长的名教授,但像南开大学这样,有被学界称作“双璧”的教授,实属罕见。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初,李何林、李霁野两位教授就曾获此殊荣。

两位教授之所以能获此殊荣,当然是因为他们在业务上有较高的建树。李何林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奠基者,早在1939年,他就出版了奠定自身学术地位的《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在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李霁野先生是鲁迅先生亲手培养的著名翻译家,他翻译过英国及苏联许多进步作家的作品,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就是他于1935年8月率先介绍给中国读者的。为鼓励年轻人从事文学翻译,方便译作的出版,鲁迅发起成立了未名社,交由李霁野经管;他长李霁野二十三岁,却称李霁野为“老朋友”。鲁迅逝世后,家人谨遵“不能因举办丧事而接受他人的钱财,但至交好友除外”的遗嘱,只收了几个人的钱,其中就包括李霁野的一百元。而《鲁迅书信选》中收录的鲁迅给李霁野的信,多达三十五封,足见两人关系之密切。李霁野是鲁迅少有的既为学生又为朋友的人,他还是著名诗人,一生创作了不少古体诗。

除了在业务上有较高建树,李何林和李霁野长达七十年的交往,也堪称传奇。

李何林和李霁野是同姓、同庚、同乡、同学——都生于1904年,都是安徽霍邱人,都在安徽省立阜阳第三师范学校读过书。受五四运动的影响,两人喜欢阅读左翼报刊,热爱新文化。中学毕业后,李何林到南京求学,李霁野来北京深造。

1927年,李何林投笔从戎参加了北伐,并在北伐过程中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他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南昌起义失败后,他于1927年10月回到家乡霍邱,以小学校长的身份作掩护,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因为和几个同志搞“文字暴动”,他遭到地方军警的通缉,于1928年8月只身逃往北京,向李霁野寻求帮助。虽然李霁野之前因通共嫌疑被捕,刚刚出狱,还是冒着风险接待了他,并安排他在未名社做图书校对及发行工作。李何林由此接触到大量的进步书籍和报刊,这成为他生命历程中一个标志性的转折点——他开始与现代文学结缘,也步入鲁迅的世界。1929年和1930年,他先后编印出版了《中国文艺论战》和《鲁迅论》,引发左翼文艺人士的关注。

1929年8月,李何林到天津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任教,在中文系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翌年夏,李霁野亦到该校任教,在外语系教授英语。两人在这所学校工作的时间并不长,就因故先后被校方解聘。

台湾光复后的1946年,时任台湾行政长官兼台湾警备总司令的陈仪邀请许寿裳先生到台湾省立编译馆任负责人,许寿裳遂邀请李何林和李霁野去台湾省立编译馆工作。1948年2月18日,许寿裳遭国民党特务暗杀,传说李何林也被列入暗杀名单。于是,在党组织的周密安排下,他匆匆返回大陆。抵达北京后,经吴晗介绍,到刚刚解放的正定的华北大学任中文系主任。李霁野则赴台湾大学任教,1949年,他也返回大陆。

1951年,李霁野出任南开大学外文系主任。1952年,李何林从北京师范大学调到南开大学,任中文系主任。这是他和李霁野第四次共事。至1975年12月李何林赴北京任鲁迅博物馆馆长,两人在南开大学工作了二十三年。

在南开大学工作期间,李何林和李霁野经常在系主任会或其他场合见面,清楚地了解对方的情况。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动荡时局中,两人始终没有向造谣、抹黑、污蔑、谩骂、恐吓等卑劣行径屈服。李何林说,我的牙齿可断,舌头不能烂;李霁野一看到对他的不实之词,必马上予以反驳。他们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勇敢地坚持下去、战斗下去,不少人都认为他们真正有鲁迅的“硬骨头”精神。

李何林和李霁野引起学界的重视,还因为他们在长期研究鲁迅作品的过程中,掌握了鲁迅作品的精髓和鲁迅思想的真谛,并将其贯穿于工作和生活。

南开大学的许多师生都见证了李何林和李霁野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在学术研究上肯下死功夫,一点儿也不功利;对待教学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为人耿直方正,不阿谀,不趋时,心胸坦荡;平等待人,乐于助人,热情培养年轻人。特别是他们把研究、推广鲁迅的作品,视作对广大青年成长道路上的具体帮助。在这一点上,李何林做得尤为突出。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全国掀起一股“鲁迅热”,他在勤奋著述之余去各地开办讲座。随后,又出现了一股否定鲁迅的“歪风”,他挺身而出,予以纠正。在一些历史问题的真假上,总有人借机攻击鲁迅,发表不当言论,他均一一进行批驳。

伴随“鲁迅热”,全国涌现出二百多个研究鲁迅的机构。人们到南开大学拜访李何林时,马上想到也应去拜访一下李霁野,所以当时就有人说:“李何林和李霁野真是南开大学的‘双璧’啊!”

李何林先生晚年曾对人说,在他六十多年的职业生涯里,有三分之一多的时间和李霁野先生在同一个单位工作,两人建立了终生的友谊。李何林先生因患癌症住院后,李霁野先生多次来京探视,李何林先生去世后,他更是深情地写道:“何林!你比我先走一步,离开人世了,作为七十年的老友,我感到十分悲痛。现在我在你的灵前,借用英国诗人的诗句,作对你的悼词。‘时光老人只做成半个小偷,你被他偷去了,但是你鼓舞我们的精神力量,他永远也偷不走’!”英国诗人的诗句,我们今天同样可以用来悼念李霁野先生。

由于李何林、李霁野两位教授对南开大学所作的突出贡献,在2004年他们百年诞辰之时,南开大学举行了盛大的纪念会,出版了纪念文集,以表达南开人对两位教授的深切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