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中国营造学社早期社址在哪
来源:北京晚报 | 盖建中  2023年07月20日07:16

中国营造学社是民国时期内务总长、代理国务总理朱启钤亲自创建的一个重要机构,它从研究《营造法式》出发,为中国建筑史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当时的中国营造学社几经迁址,近年来,关于其最初成立的具体地点,也是众说纷纭。

关于中国营造学社成立的时间和地点,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第一,据梁思成先生的第二任夫人、林洙女士所著的《叩开鲁班的大门》介绍,营造学社成立于1930年2月,地点在宝珠子胡同7号,后迁往中央公园东朝房。书中这样介绍:“1930年2月,中国营造学社正式成立。地址就设在朱启钤宅内(北平宝珠子胡同7号),在寓所大客厅右侧的房间。最初亦未挂牌,室内只有三张书桌、椅子及书架,陈设极简单。每天来上班的只有3人,陶洙、阚铎和宋麟徵。至1932年,社址始由朱宅迁到中央公园内的东朝房。”

第二,据朱启钤的长子朱海北的《中国营造学社简史》一文,营造学社成立于1930年3月,地点在宝珠子胡同7号,后迁往中山公园西朝房。文中这样说:“1930年3月,中国营造学社在北京宝珠子胡同七号正式成立……1932年7月,因社址不敷应用,商得中山公园董事会同意,迁至天安门内西朝房为社址。”

第三,关于营造学社在中山公园的社址,中山公园副园长姜振鹏所写的《朱启钤·北京中山公园·中国营造学社》一文认为,营造学社成立于1929年6月,地点在宝珠胡同7号,后迁往中山公园西朝房。文中这样写道:“在朱公的积极倡导和亲手操办下,1914年10月10日,社稷坛正式作为公园对社会开放。初称中央公园,1928年改为中山公园。……1929年6月在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的资助下,由朱启钤先生创立了中国营造学社。……社址开始设在北平宝珠胡同七号,1932年迁入中山公园。租用社稷街门以南的七间西朝房内办公。1937年‘七七事变’后,学社迁往四川李庄。”

这三篇资料,对于“营造学社”的成立时间就有1930年2月和1930年3月、1929年6月三种说法。

同济大学博士崔勇的论文《中国营造学社研究》,对学社成立的时间进行了考证,根据朱启钤《中国营造学社开会演讲词》的发表日期(民国十九年三月十六日),他认为学社成立的时间应该是1930年3月。

第四,崔勇的博士论文《中国营造学社研究》还提到:“中国营造学社最早在朱启钤故居赵堂子胡同的旧址,后迁往珠宝子胡同7号。”其中赵堂子胡同的朱启钤故居确有其事,但此宅是否曾经用于营造学社办公有待考察,而且“宝珠子胡同”变成“珠宝子胡同”,显然就是误传了。

第五,又有一位文化名人陈光中写了一套图文并茂的书——《风景:京城名人故居与轶事》,里面有一章写赵堂子胡同的朱启钤故居:“1931年,朱启钤和女婿朱光沐合资买下北京东城区赵堂子胡同的一处宅子,他亲自设计督造,完全按照《营造法式》的方法进行建筑,所聘请的木工、彩画工都是参加过故宫施工的老工匠。建成后,前半部分为营造学社使用,后半部分为朱氏眷属居住。……朱启钤的这处故居在东城区赵堂子胡同3号,宅院的大门远高出胡同路面,左右两座石墩把门,颇有气势。院内建筑风格甚为特殊:一条长廊将东西八个院落分成两部分,又联合结为一体。这八个院落自成格局,屋外均有回廊环绕,用料考究,工艺精细……”

陈光中的文章写得绘声绘色,说朱启钤故宅的建造是“完全按照《营造法式》的方法进行建筑”,这话着实让笔者激动了一小阵子。但是林洙老师提醒我,营造学社至迟成立于1930年,如果这宅子是1931年才买下的,又怎么可能充当学社最初的社址呢?况且1931年陶版《营造法式》刚刚出版数年,当时对于人们宛若天书,无人能懂,那么又如何能够“完全按照《营造法式》的方法进行建筑”呢?

总之,营造学社在1932年以前的地址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宝珠子胡同7号之说(林洙、朱海北、姜振鹏),现在情况不明;一种是赵堂子胡同3号之说(崔勇、陈光中),现在是外交部职工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