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平:王维的彷徨与呐喊
唐开元九年(721)春,王维考中进士,旋即就任太乐丞,掌管皇家朝会、宴会、祭祀等大型活动的音乐歌舞礼仪。不料没几个月,他就栽了跟头——那年秋天,他因“伶人舞黄狮子”的乌龙事件受到牵连,被贬至济州任司仓参军。
大喜大悲一瞬间。这个跟头,让王维满肚子委屈,一脑门子彷徨。
离开长安前所写《被出济州》,是王维人生的转折点,也是他诗歌创作的转折点:
微官易得罪,谪去济川阴。执政方持法,明君照此心。闾阎河润上,井邑海云深。纵有归来日,各愁年鬓侵。
这首诗的题目,《全唐诗》和《河岳英灵集》中是《初出济州别城中故人》,今人的选本多以“被出济州”为题。至于最后一句,有“各愁年鬓侵”和“多愁年鬓侵”两个版本。结合“伶人舞黄狮子”这件事来推断,我觉得还是“各愁年鬓侵”接近王维的真实意愿,更好地照应了送行的朋友们——纵然有回到长安的一天,只怕那时的我们都已鬓染霜雪。
这首诗语气平和,节奏松弛,看似无怨无悔,实则有苦没处诉。封建王朝的官员受处分,哪怕再冤枉,都得端正态度,叩谢龙恩,所以王维才说“执政方持法,明君照此心”。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里讲得一针见血:“‘明君’句,亦周旋,亦感愤。”
二十多岁的王维,就此失去了青春的张扬与畅快。
在去济州的路上,王维写了一组纪行类诗歌,情、景俱佳,但格调基本是忧郁而感伤的。有一首《宿郑州》,其中的“他乡绝俦侣,孤客亲僮仆”“此去欲何言,穷边徇微禄”,道尽一路的孤单与苦闷。
*
在济州任司仓参军的那几年,王维几乎没有写过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文字,可见他对这个职务毫无兴趣。在回应顶头上司的诗歌里,他也直言不讳地表示“不安心于本职工作”,这首诗就叫《和使君五郎西楼望远思归》。“故乡不可见,云水如空一”,思归心切,精神恍惚。
不过在边远的地方任职,让王维看清了江湖水深、官场残酷,读懂了人情冷暖、世事无常,这使他走出京城繁华的虚幻,更接近百姓的生活,从而换个角度看社会、看人生。
通观这个时期王维所作的诗歌,有访问乡野贤士的《济上四贤咏》,有与道教、佛教高人交往的《寄崇梵僧》《赠东岳焦炼师》,有楚辞风格的《鱼山神女祠歌二首》,有渴望友情、珍惜友情的《赠祖三咏》《送孙二》《淇上送赵仙舟》。他的视野、心胸和思想发生了较大转变,不再留恋贵族的奢华与浓艳,开始走向自然、游览山水,开始寻访贤士、亲近高人,开始抨击时弊、愤世嫉俗。
《济上四贤咏》其实是王维借别人的酒杯,消自己的忧愁,通过对四位乡野贤士的咏叹,表达自己的人生追求和志向。其中“崔录事”一首,颇能反映王维此时的心理状态:
解印归田里,贤哉此丈夫。少年曾任侠,晚节更为儒。遁迹东山下,因家沧海隅。已闻能狎鸟,余欲共乘桴。
王维开门见山,赞颂解印归田的崔录事“贤哉此丈夫”,紧接着说他少年的豪情义气,晚年的儒雅对谈,如今隐居乡野,自在生活。最后两句,借《列子》的典故,称赞崔录事无欲无求无心机;借《论语》的典故,表达自己向往这样的人生,愿与他“共乘桴”。
*
面对官场的种种不如意,王维羡慕隐居乡野的贤士高人,但又碍于俗世的羁绊。于是,他开始在“求仕”与“求隐”之间挣扎,请看《偶然作六首·其三》:
日夕见太行,沉吟未能去。问君何以然,世网婴我故。小妹日成长,兄弟未有娶。家贫禄既薄,储蓄非有素。几回欲奋飞,踟蹰复相顾。孙登长啸台,松竹有遗处。相去讵几许,故人在中路。爱染日已薄,禅寂日已固。忽乎吾将行,宁俟岁云暮。
虽然很想归隐,无奈他是长子,“几回欲奋飞,踟蹰复相顾”,弟弟妹妹还需要照应。求仕不顺心,求隐放不下,王维的纠结,自不待言。
*
任期满四年后,朝廷并未召王维回朝,而是改派淇上,仍然“此去欲何言,穷边徇微禄”。王维很郁闷,借成婚消除苦痛,怎奈妻子又因难产而死。
双重打击,让王维的心情极度消沉,不时有愤世嫉俗之作:
楚国有狂夫,茫然无心想。散发不冠带,行歌南陌上。孔丘与之言,仁义莫能奖。未尝肯问天,何事须击壤。复笑采薇人,胡为乃长往。
这是《偶然作六首》的第一首,王维一改往日温文尔雅、重情重韵的诗风,以“快笔速写”式的勾勒,快节奏地呈现出狂人接舆的放浪形骸、傲视一切的画面——孔子的仁义道德,他瞧不上;屈原的忧国忧民,他不屑效仿;击壤而歌的老人,他没放在眼里;那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在他看来也是自相矛盾,极其可笑。对俗世看重的人与事,他都嗤之以鼻,只顾“散发不冠带,行歌南陌上”。
黄周星在《唐诗快》里说:“既薄孔孟,复笑叔齐,又不肯为屈原,此狂夫煞是作怪。”王志清在《王维诗传》里说此乃“借高士之名而行骂街之实”。这金刚怒目的狂怪之夫形象,是王维矛盾心理的外化,也是他发于内心的呐喊。
还有《不遇咏》,王维更是直抒胸臆:
北阙献书寝不报,南山种田时不登。百人会中身不预,五侯门前心不能。身投河朔饮君酒,家在茂陵平安否?且共登山复临水,莫问春风动杨柳。今人作人多自私,我心不说君应知。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
开头连用四个“不”,将自己的倒霉、失意展现得淋漓尽致:向朝廷上书表明自己的见解,没人搭理;退隐躬耕又赶上天时不顺,没有收成;眼看着别人官场得意,我屡遭冷落;阿谀奉承以求得功名利禄的事,我也不愿意干。
紧接着的四句,王维写了现时的落魄、困顿:投靠朋友,隐居他乡,无时无刻不在思念京城的亲人;既然无法相见,那就不要关注杨柳惹起的相思,暂且流连于山水吧。
最后四句,王维批判世人的自私,发泄自己的不满:我看不起那些自私自利的人,我要像大丈夫一样“济人然后拂衣去”,岂能庸庸碌碌一辈子。
这首诗张力十足,有激愤、有任性、有豪气、有风骨,真是“身投河朔饮君酒”,喝得畅快,遇到知己了!
虽怀抱经世致用之志,奈何“欲济无舟楫”。在一番苦痛斗争、彷徨呐喊后,王维索性辞职,离开偏远的淇上,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徜徉于山水之间,去追寻另一个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