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陈独秀,催鲁迅写稿“最卖力的一个”
来源:北京青年报 | 姚秦川   2023年11月06日11:55

1916年,陈独秀前往北京,任北京大学教授,次年即任文科学长。同时,《新青年》编辑部也随陈独秀迁入北京。《新青年》入京后,在陈独秀主持下,更加明确地、激烈地提倡民主与科学,发起了一场反封建的思想革命浪潮。

当时,还在教育部任职的鲁迅创作的白话文小说成为思想解放的先声。从1918年5月开始,鲁迅先后用白话文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短篇小说,风头一时无人能及。一系列重磅文章的发表,不仅“颇激动了一些青年读者的心”,也扩大了“文学”在众人心中的实际影响。

当时,《新青年》的创办者陈独秀对鲁迅的小说非常喜欢,甚至达到了“五体投地的佩服”的地步,只要是鲁迅写来的稿子,陈独秀都会第一时间安排发表。为了持续刊发鲁迅的作品,陈独秀总是多次写信向鲁迅约稿,他毫不隐瞒地表示,鲁迅的文章不仅文笔出色,也带动《新青年》的名气日渐大增。

陈独秀不仅催促鲁迅创作小说,也催促他创作杂文、翻译外国作品。鲁迅郑重接受了陈独秀的约稿盛情,在《新青年》和《每周评论》上发表了大量杂文。他还在陈独秀的支持下,将原来被腰斩的日本武者小路实笃的剧本《一个青年的梦》中译本在《新青年》上重新刊登。

到了1920年9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首个公开出版机构——新青年社成立后,陈独秀又第一个站出来,主张将鲁迅小说交给新青年社“集拢来重印”。虽然有人对此颇有微词,认为陈独秀太过偏心鲁迅,再怎么也总不能以鲁迅的文章马首是瞻。不过,陈独秀并没有将这些风言风语往心里去,照例“只要是鲁迅写出来的文章,无论如何也要想办法出版”。

不过不到半年时间,新青年社便被上海法租界当局查封,印刷鲁迅作品的任务便落在了另一家具有进步性质的出版社——新潮社身上。因为鲁迅创作的动机是“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勇士,使他不惮于前驱”,最后几经讨论,小说集被简单明了地定名为《呐喊》。

1923年8月3日,《呐喊》正式出版,该书共收录了鲁迅从1918年至1922年发表的白话文小说15篇。《呐喊》的问世,在当时引起广泛关注。8月31日,上海《民国日报》副刊刊登了《呐喊》出版的消息,称其为“在中国的小说史上为了它就得‘划分时代’的小说集”。

当然,鲁迅集子的出版,最高兴最开心的莫过于陈独秀,他逢人便说,“豫才先生小说集的出版,是近日来听到的最令人兴奋的一件事”。后来,提到陈独秀对自己的帮助时,鲁迅也感慨地表示:“《新青年》的编辑者,却一回一回地来催,催几回,我就做一篇。这里我必得纪念陈独秀先生,他是催促我写小说最卖力的一个,我是要万分地感谢陈独秀先生了。”从两人的话语中不难看出,他们之间既深情厚谊又惺惺相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