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专访】鲍坚:作家出版社站在70年的新起点
来源: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 靳艺昕   2023年11月25日09:23

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长、社长鲍坚

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长、社长鲍坚

作家出版社在文学出版领域有着深厚的积淀、辉煌的成就,成立70年来出版了一大批反映时代变迁、彰显人民美好生活风貌、具有良好社会效益和市场影响力的名家精品力作。

“我们和全国许多作家有着热切的联络和紧密的合作。作家群体对我社的信任,和我社为作家服务的意识和水平,是作家社引以为傲的看家本领。”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长、社长鲍坚自豪地介绍。

随着互联网传播方式对文学界和出版业影响逐渐加深,图书的传播方式和读者的阅读形式悄然变化,作家出版社正处在重要的发展路径调整期。2023年5月鲍坚就任作家出版社社长以来,主要从两个方向着手开展工作,一是对作家社发展思路和办社理念的调整和完善,二是对作家社编辑、营销、发行三大业务线的盘点、梳理和延伸。鲍坚希望作家社能以更加敏锐的嗅觉和稳健的步伐持续前进,他说:“今天我们如何定义主业?如何在已取得的成就基础上‘破圈’、进一步做大做强?这是需要深入思考的。”

策划当代小说

寻觅文学新星

回顾作家出版社70年来的发展历程,鲍坚如数家珍。1953年10月,专业文学出版机构作家出版社在北京成立。成立之后,作家社出版了大量的当代作家新作品和名家名作。自上世纪80年代起,也就是新时期文学的早期,面对国内读者对文学作品需求十分旺盛的局面,作家社重整旗鼓,狠抓长篇小说的出版,策划推出“当代小说文库”,出版了张洁、张贤亮、贾平凹等一批优秀当代作家的新作品;专为青年作家策划推出的“文学新星丛书”,出版了阿城、莫言、刘索拉、池莉、刘震云等优秀青年作家的作品。这两套丛书的作家,大部分还活跃在当今文坛,是中国当代文学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重量级作家。

为开阔中国读者的眼界,作家社还策划出版了“作家参考丛书”。该丛书以翻译外国作品为主,包括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叔本华的《生存空虚说》、尼采的《悲剧的诞生》、米兰·昆德拉的系列作品《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等。作家社还出版了国内第一次评选出的优秀短篇小说、中篇小说、报告文学获奖作品集;首次将我国台湾著名言情小说作家琼瑶的系列作品介绍给大陆读者。在鲍坚看来,正是这个时期出版的作品,让作家社在中国文学界和出版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作家社此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引入市场化改革

开放心态做出版

上世纪90年代,作家社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和改革的观念,打破常规实行双向选择,自由组合编辑部,同时打破了编辑部编书的分工界限;改变了奖金分配方法,真正做到了多劳多得,极大地激发了编辑的积极性;发行部竞聘上岗由全社员工投票选举产生了新的出版发行部主任。作家社在短期内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获奖不断,利润连年翻番。中国台湾女作家三毛去世后,作家出版社仅用一个星期就出版了《三毛三毛》一书,创造了作家社图书出版周期最短的纪录。作家社还抓住文集和自传集受读者欢迎的市场机遇,出版了《王安忆自选集》《莫言文集》等;后来伴随着各界明星出书热,倪萍的《日子》、赵忠祥的《岁月情缘》也陆续面世。

鲍坚认为,以开放的心态搞出版是作家社在这个时期打造了众多爆款书的制胜法宝。这些爆款畅销书和长销书包括杨红樱的校园文学《女生日记》《男生日记》《五·三班的坏小子》等,一直加印不断,成为中国孩子的成长必备教科书;余秋雨的《借我一生》《霜冷长河》《千年一叹》;韩寒的首部长篇小说《三重门》;被奉为“育儿圣经”的《哈佛女孩刘亦婷》等。

把握时代命题

守望山河巨变下的文学家园

21世纪以来,作家社厚积薄发,积极把握时代命题与文学命题的关系,以精品出版助力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先后荣获“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出版100强”等称号,众多出版作品入选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鲁迅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图书奖等奖项。

在传统文学方面,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作品连续5届入选“茅盾文学奖”,出版了多位著名作家的原创新作,如巴金的《随想录》、王蒙的《苏联祭》《尴尬风流》、贾平凹的《高兴》、莫言的《生死疲劳》、张平的《国家干部》等。名家名作“重温经典”系列、“当代散文大家精品文库”系列、“诺贝尔文学奖精品书系”、“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杨红樱校园小说”系列等,在读者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作家社还出版了《说文解字文献研究集成》《全敦煌诗》等大型文献研究成果,启动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辞典》编纂工作。2022年以来,作家出版社按照中国作协的部署和要求,承担了“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的组织推进工作,借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之势,努力实现作家出版社新的腾飞。

怀抱文学理想

主动探索互联网技术

70年间,作家出版社数代编辑勠力同心,怀抱文学理想,以繁荣当代文学创作为己任,全力办中国最好的文学出版社,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文学出版的发展之路。

谈到作家社庆祝成立70周年的系列活动,鲍坚介绍说,今年筹备的系列活动以“简洁、温馨、有效果”为宗旨。“作家回家”“读者回家”活动邀请文学名家、作者与读者近距离交流和互动,未来也将作为长期的、机制性的活动继续推进,发挥作家社作为作家作品与读者之间桥梁的重要作用,加强与作者和读者的密切联络。图书出版方面,作家社精选了一批曾在作家社出版的首版书,打造了一套经典文库。

此外,作家社的社庆之歌由社内员工演唱,展现了作家社昂扬的精神风貌;还邀请了多年来合作的作家作者录制视频,其中既有文学名家、大家,也有初出茅庐的新人作家,一起见证和祝福作家社的成长。鲍坚透露,近期社里正在筹备一场高规格的座谈会,届时会邀请文学界、出版界同仁和媒体朋友,共庆作家社周年庆。

迈向新时期,新技术持续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鲍坚把互联网技术比作一匹野马,它的出现打破了出版业“创作”“传播”“阅读”各环节的传统依存态势,行业力量重新洗牌。“我们很难提前预知技术的发展前景,总有新的平台、新的玩法、新的技术载体引领时代变化”,同时鲍坚清醒地意识到,出版机构并非技术的引领者。因此,如何处理好出版与互联网科技发展的关系十分重要。他认为,出版单位不要期望能够走在互联网的前面,但是应当在看到互联网带来的变化后,尽快、主动地摸索和适应它的发展规律,主动缩短与互联网发展的距离。出版社要守住自己的阵地,善于打造好的图书产品,同时用好互联网资源。

与时代同行

不“破”不立

据鲍坚透露,作家社已经开始布局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计划从五方面着手落实。

第一,鲍坚确信,好的作家、作品是每一家出版机构应该重点关注和追求的。作家社要与时代同步,既要保持住优势,守护好看家本领,也要适当扩大产品线,从出版文学类好书,拓展到出版有文化元素、文化底蕴的“泛文学”图书,全面提升新时期作家社的规模效益和品牌效应。

第二,近些年涌现出许多优秀的青年作家,作家社有意愿进一步挖掘和深耕有潜力的新兴作家。

第三,基于作家社现有的儿童文学编辑部的力量,强化对儿童文学、儿童教育、青少年兴趣爱好等类图书的关注力度,培养有潜力的儿童文学作家,出版更多贴近儿童内心世界、儿童喜欢读的好书,尤其是能够弘扬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好书。

第四,下一步作家社将对发行渠道和营销策略进行优化,把不同类型的图书产品分类,适配不同的营销发行资源。

第五,电子书和有声书开发也将作为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影视版权转让等相关工作也会有序推进。

谈起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的关系,鲍坚认为,二者之间并无壁垒,但存在“代沟”。传统文学和网文读者有一定的交集和重合,但二者在作者创作理念、作品题材、传播途径、展示形式、思想性和艺术性等方面有很大差别。在中国,传统文学自出现起就有着服务社会、思想启迪的作用,比如历史上的“诗经”就蕴含着深远的为政和治国理念。网络文学诞生于互联网社会,对于满足大众的文化需求、充实读者的内心和精神世界,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何弥合二者之间的代沟?鲍坚提出,网络文学可以借鉴传统文学在思想深度和文学性方面的优点,这并不会影响网文本身的通俗性特征。传统文学也应吸取网络文学的创作理念,更多地考虑读者的感受。

站在70年的新起点上,作家社面临着怎样的机遇与挑战?鲍坚表示,作家社需要全面加强在文学理念、文学品牌、作家联络、宣传营销、发行渠道等方面的体系化建设,在强项上更强,弱项上实现“弯道超车”。对此,全社同仁应当始终保持清醒的认知和系统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