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开发:铁狮子坟
1986年春,我从南方到北师大参加硕士研究生复试。按照复试通知的指引,出北京站,在下午晚些时候橙黄色的阳光中,坐10路公共汽车到中山公园,再换乘22路。到北师大站时,我错过了。售票员说,可以在下一站下。下车后,我看了一眼站牌,上面有“铁狮子坟”几个字。第一次知道有这么一个地名,当时并没怎么在意。
入学以后,才知道北师大是坐落在一块叫铁狮子坟的坟地上的。1952年院系调整,辅仁大学并入北师大,次年,辅仁大学所在的北校和北师大原址的南校一起迁移到新校址——铁狮子坟。
北师大东门南距旧城墙所在的新街口豁口近两公里。我的研究生导师朱老师说,1950年代初,他家住在新街口大四条,出新街口豁口,过护城河,再到太平湖边,就不愿再前行了,因为北边是大片的庄稼地,没什么好玩的。朱老师和师母是同班同学,他们于1955年到建设中的北师大新校址入学。师母龚老师说,铁狮子坟这块地方并非只有一人一家的坟墓,而是大片的乱坟岗,他们入校时还残存着很多坟墓。操场那边可以看到许多裸露地面的骷髅,还有盛着骨殖的瓮、陶罐等。
铁狮子坟是其所在地标志性的坟墓,墓主为顺治时的一等公额尔克戴青。一等公指的是爵位,属于功臣爵位最高的等级。铁狮子坟是本地人的俗称,因为镇墓的神兽通常是石狮子,铁狮子则稀见。已故清史研究专家冯其利是一个奇人,身为普通工人,业余钻研清史,颇有建树,尤其精于清墓研究。著有《清代王爷坟》《京郊清代公主坟》《重访清代王爷坟》等书。据他在《京郊清墓探寻》一书中《铁狮子坟额尔克戴青墓》一文介绍,坟墓是下设汉白玉须弥座的宝顶坟,两侧另有墓主子孙的坟墓七座。具体位置大致在北师大教职工宿舍区东门(今东门)内20余米,北到北师大校园东北角的学联社,南至小西天。坟地坐西朝东,占地十余亩。学联社是合作社性质的商店区,有粮店、菜店、副食店、餐馆、百货店、杂货店、理发馆、照相馆等。这里所说的“小西天”并非指今天小西天牌楼一带的地区,而是一座没有僧侣的小庙的名字。原址在北师大校内,具体位置已不可考。冯先生介绍说:“铁狮子为明代旧物,有人说由东城铁狮子胡同搬来。南边是母狮,北边是公狮,高二米许。狮子是空心的,像是球墨铸铁,工艺水平高,不生锈。除了大狮子外,还有一对小狮子,但很早就丢失了。”龚老师说,两只狮子曾经放置在学校的东门口,铁黑色,很好看。到了1958年,两个铁狮子被投进了炼铁炉。
我从网上找到一张黑白老照片。这是六名女生在北师大校门口一尊铁狮子前的合影,其珍贵之处在于,它可能是到目前为止,可以看到的铁狮子坟铁狮子的唯一实物照片,尽管只有一尊,而且是胸部以上部分。一天傍晚在小区散步,遇到中文系退休的程老师,与他聊起铁狮子坟的事儿。我给他看手机上的老照片。照片上,六个女生在一座立于大门前的铁狮子右前方,前排四人,后排两人站在铁狮子的底座上,靠着铁狮子。背景中可见一座楼房的上面两层,墙角两边的墙有窗子。照片上的人穿着棉衣,显然是在冬天。程老师说:“当年的铁狮子,没错。这个是钱瑗,钱钟书的女儿。”他一眼就认出来前排右二的钱瑗,十分肯定。接着,又叫出了后排右二罗毓珙的名字,她后来就职于北师大附小。我从杨绛《我们仨》2015年精装版的插图中,找到一张钱瑗的照片,照片上方有杨绛手书的图释:“钱瑗二十岁/摄于新北大/中关园26号”。钱瑗是1937年生人,北师大俄语系1955级学生。这张照片是1957年拍摄的,与老照片产生于同一时期。两张照片中人的面相、神情、发型均一致,是钱瑗无疑。她与其他五人当是俄语系同年级的同学。老照片拍摄的时间当在1957年前后。
老照片背景上的楼房到底是哪一栋?几个女生是在哪个校门前拍照的?因为是实景拍摄,这关系着两个铁狮子曾放置于学校的哪个门前。北师大现有三个东门,最南边的是在京师大厦和教二楼之间的外侧,我读硕士的时候这是东门,最初是从这个门进校的。而老照片上的楼房是宿舍楼,与教二楼对不上;最北边的是今天的教工门,通常叫小东门。进门是当年学联社所在地,现在成了一个停车场,停车场西边是丽泽区的宿舍楼。丽泽区的楼建于1970年代到1980年代之间,这个小东门开启的时间很晚;位于两门中间的是庄重气派的东门,大门左边麻黑色的背景上,嵌有竖排校名的六个银色大字。冯其利先生说铁狮子坟所在的位置大致在北师大教职工宿舍区东门内20余米,他所言“东门”当指此门。这个门过去俗称老牛门或牛门,原因是看门的师傅姓牛。牛师傅一家人都住在传达室里,看门多年,忠于职守,给老少居民们留下了很深的记忆。关于两个铁狮子置放的位置,我问了好几个知情人,可是分别说三个门的都有,还有长者记不清了,先后提供三个不同的答案。
今年7月初,北京持续高温,我去程老师家请他和夫人徐老师继续辨认照片中的人。徐老师是俄语系五六级学生,比钱瑗晚一级。他们未能认出其他人。程老师说,照片中的那个楼应该是工一楼,现改名为乐育一楼。这是师大建的第一栋教师宿舍楼,当年一些名教授就住在这个楼。我多次现场观察,可是此楼与照片上的楼房对不上号。出了程老师家门,我再去东门查看。路过小东门停车场的西边,五六个老太太坐在树荫下的长椅上聊天。我已经从旁边走过去了,转念一想,又折回来。我问她们是不是知道当年两个铁狮子的事儿。一个看样子最年长的老人肯定地说,当年的两个铁狮子放在牛门前。我再次来到东门前、乐育一楼南侧,又到旁边的过街桥上。多角度查看,基本可以确认照片中的楼房就是今天的乐育一楼。原来,我一直把照片中的楼房误以为东西向的楼房了,而实际上此楼是南北向的,东侧紧邻新街口外大街。六十多年过去了,东门附近的环境变化很大。乐育一楼南墙的东边,一株双干白杨的树梢高过了六层楼的楼顶,西边四棵青甘杨枝叶繁茂,又遮去了南墙绝大部分的面貌。拿手机上老照片与东门、乐育一楼比对得知,拍摄和拍摄对象的位置是在当年教工门的右边,却在今天东大门左边的外侧。
北师大南门外往西一带过去叫索家坟。1962年7月,学校扩建学院南路南侧的师大南院,发现一座黑舍里氏墓。墓主的祖父是清代一等公、辅政大臣索尼。父亲索额图为康熙时的权臣,曾官至保和殿大学士、议政大臣,后因参与皇太子之争被幽禁而死。因为墓主是一个夭折的七岁女孩,本地人俗称“姑娘坟”。坟墓是索尼为他孙女建造的。墓葬豪华,有宋元明清玉器,明永乐、成化御窑瓷器等。北师大师生知道本部的校园坐落于铁狮子坟,而鲜有人知实际上跨了两大坟地。不仅如此,学校北面还有位于北太平庄的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九子巴布泰的家族墓地。
如今在北师大校园里能看到的铁狮子坟的遗物,大概只剩下一通驮龙碑了。从曦园西边的月亮门内进去没几步,北侧绿地的后面立着一座高有四米的汉白玉墓碑。碑额有篆字“敕建”,碑体刻有汉满两种文字,落款为康熙二十三年(1684),碑文四周和碑额刻着精致的云龙图案。它是2004年邱季端体育馆修建前,学校拆迁学三、学四食堂时发现的,2006年移至此处。碑主的名字叫卜舒库,为康熙时的二品武官。卜舒库碑位于道旁绿地的内侧,靠近演播楼南墙。我是在一个仲夏的下午走近石碑的,东边一树红木槿,西边一树红丁香,外侧有几株枝繁叶茂的冬青和碧桃。走过时不经意很容易忽视它,也许绝大多数的北师大人都不清楚它的存在和来历吧。
北师大北太平庄校园位于北三环内城市的中心,平时很少人会想到自己是在昔日的坟地上生活和学习。让人们联想起坟地的主要是一种物候现象:每年11月中旬初冬时节,成群结队的乌鸦从北方归来,下年3月中旬北上,在长达四个月的时间里,它们以北师大校园为家。只有极个别的年份例外。记得前年秋天一开始有鸦群进驻,过几天后在校园里再也难觅鸦影,有时可以看到稀稀落落的几只乌鸦高高地飞过。乌鸦白天飞向北边,外出打食,晚上回来歇宿。入住后三五天,它们栖息的树下的道路就会被鸦粪淋白,常有人走在树下,偶有“天使”降临。我于1980年代后期读硕士的时候,偶尔听到电子驱鸟器模仿老鹰尖利的叫声,本准备歇息的乌鸦们扑打着翅膀慌忙逃离。多年以来,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已经习惯了乌鸦在校园里过冬。北师大主校园的乌鸦闻名遐迩,有人会解释说这里以前是坟地,坟地多乌鸦,乌鸦是有种族记忆的,所以一代代的乌鸦们会来此过冬。学校里的鸟类专家则说,这主要是因为城市里热岛效应的缘故。北师大位于三环路以内,校园里楼房较为密集,可以挡风,又有暖气散热。同时,北师大作为一所老校,古树多,大树多,而乌鸦们喜欢高大多枝的法国梧桐和槐树。它们经常在科技楼前的乐育路栖息,最喜欢图书馆和主楼之间通道边的法国梧桐,这里既安全又避风。或问,西边紧挨着师大的邮电大学为甚么没有那么多的乌鸦呢?我曾经观察过,邮电大学校园较为空旷,大树不多,该校西边的西土城和小月河南北走向,成为风道,寒风容易波及校园。一天傍晚我路过北邮校园,几棵法国梧桐树上有大群的乌鸦,众声喧哗。北邮的乌鸦并不算很少。
乌鸦在本土文化中具有多重涵义,不过主流还是视其为不祥之鸟,人们相信乌鸦与死亡、黑暗、不吉密切相关,喜欢坟墓。年幼时我在皖西乡下,小孩听到乌鸦叫,是要对骂几句的:“呱——,呱——,死你妈,你妈死到河底下……”这样似乎可以把晦气怼回去。我初到北师大的时候,对乌鸦是有些嫌恶的,继而淡然处之,后来习以为常,后来开始留意、观赏乌鸦。我来京也已三十余载,除在别的单位工作七年,在国外工作三年,其他年头都是在铁狮子坟度过的,可谓歌哭于斯,早已习惯了与乌鸦共处一园,甚至还能欣赏乌鸦之美。我家所在宿舍楼的东头紧挨着昔日的学联社,我通常晚上到主楼的办公室工作,十点多钟从南到北步行三四百米回家,正好穿过昔日的铁狮子坟。冬季明月清风之夜,乌鸦们伫立树枝,天地间仿佛弥漫着一种巫灵之气。有时走出东门,或者绕道学生宿舍区,浏览犹如一树树结满黑色花朵的鸦群。每年初冬归来,初春离去,乌鸦们都有飞行仪式。最难忘的是2022年3月20日傍晚乌鸦们的告别仪式。那天吃完晚饭,我去工作室室,邂逅了京师广场蓝天下的乌鸦奇景:数千只乌鸦齐聚,一个个飞行纵队在空中飞舞,上下盘旋,载飞载鸣,均不紊乱。一场盛大的飞行秀,令人叹为观止!第二天,校园里的乌鸦就少了许多。
我想,大多数的北师大人会与我有同感,对这块土地上的风物日久生情,爱屋及乌。这从两本校园文学作品集中可见一斑。一本是《铁狮子坟诗选——北师大20年学生诗歌选集》,仇水(李阳泉)、沈浩波编选,北京师范大学五四文学社1998年自印。集子收入1977级到1997级的学生诗歌,作者有伊沙、沈浩波、苏童等。《选编手记》云:“悠悠岁月,漫漫长路,铁狮子坟这块土地送走了一茬又一茬的学生,铁狮子坟的诗歌便也由此生生不息,源远流长,这是一块人文渊薮之地,这是一块灵气四逸之地。”另一本为《时光中的铁狮子坟——北京师范大学卷》,灵石(李永毅)、杨志编,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0年版,其中包括小说、散文、诗歌三部分。沈浩波在《我们从这里开始(序)》写道:“历年来在北师大舞文弄墨的师生都喜欢在自己文章或诗歌的末尾缀上这么一句:×年×月于铁狮子坟。仿佛这么一写,就能平添几分古意。”据沈浩波所说,北师大校园诗歌创作,曾两度掀起热潮,一是“北师大85一代”,一是90年代后期以中文系95级的几个诗人为主体的诗歌群落。尽管北师大出了苏童等著名小说家,然而北师大校园文学还是以诗歌为盛。书中有两篇以乌鸦和铁狮子坟命名的作品:周健森的小说《乌鸦》,杨志的诗《夕光中的铁狮子坟(想念张海峰)》。桑克《小西天以北的旧坟场》与其他作者的几篇散文回忆了他们在铁狮子坟度过的青春岁月。作家刘汀2017年发表中篇小说《铁狮子坟》,故事发生地叫铁狮子坟大学,小说开头就有“成百上千只乌鸦还蹲在梧桐树上随地大小便”的句子,乌鸦渲染了小说的精神氛围。作品写了几个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写作、性爱和幻想,其中有对大学的建筑物和彼此间方位的交代,显系以北师大的校园实际存在为摹本的。这是铁狮子坟进入的第一篇叙事虚构作品。刘汀在北师大本硕博连读,可谓铁狮子坟的土著。
七十年来铁狮子坟弦歌不辍,成为一代代北师学子重要的人生驿站。他们在此度过了难忘的青春岁月,铁狮子坟和乌鸦成为其记忆深处挥之不去的形象。这是一个资源匮乏的时代,精神文化资源亦复如是,北师大在办学的历史过程中自然生成的铁狮子坟和乌鸦的符号成为了独特的精神资源。铁狮子坟可以说是学校的别号,校友们愿意使用,则是因为它很别致,有古意;而乌鸦又与众鸟不同,有个性和灵气,显示出与铁狮子坟契合的精神气质。在关于北师大的微信推文中,校园因为乌鸦多而被称为霍格沃茨魔法学校。铁狮子坟将继续是伴随着北师大前行的符号,成为一代代北师大新人内心深处的存在。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