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精华南国盛,文学大吴多”
来源:解放日报 | 孙琴安   2024年01月02日09:47

明清以来,长三角地区的文学成就尤为突出,大家名家如繁星丽天,各种文学流派与主张层出不穷,往往引领潮流,开风气之先。

明初的吴诗派与越诗派——

明清两朝,长三角地区文学发达、流派甚多。如明初二大家,刘基为浙江青田人,开越诗派之先;高启为江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开吴诗派之先。

越诗派在刘基之外,又衍生出一个“徐舫诗派”。徐舫为浙江桐庐人,《明史》和《列朝诗集小传》均有其传,载其早年与刘基、宋濂共游桐江之事。

《明史》云:“徐舫,字方舟,桐庐人。幼轻侠,好击剑、走马、蹴鞠。既而悔之……学为歌诗。睦故多诗人,唐有方干、徐凝、李频、施肩吾,宋有高师鲁、滕元秀,号睦州诗派,舫悉取步聚之。”由此推断,“徐舫诗派”当从“睦州诗派”演绎而来,为明初越派诗增加了一个支脉。

明末清初的三大诗派——

明中期出现的著名文学流派、文学家,多与长三角有关。唐伯虎、文徵明、祝枝山、徐祯卿被称为“吴中四子”,都是苏州人;唐宋派中的唐顺之、归有光是吴地人;李流芳、唐时升、程嘉燧、娄坚四人并称为“嘉定四先生”,自然与今天的上海有关。

明末清初之际,长三角的文学流派更趋多元。以诗而论,在常熟地区出现了虞山诗派;在太仓地区出现了以吴伟业为首的娄东诗派;在松江地区出现了以陈子龙等为首的云间诗派,代表诗人还有宋征舆、夏允彝、夏完淳、李雯等。陈子龙与宋征舆、李雯,另被称为“云间三子”。因陈子龙与夏允彝、徐孚远、杜麟征、周立勋、彭宾等创建几社,又被称为“云间六子”。明末七律有两派,其中一派以陈子龙为代表,诗歌特色是沉雄瑰丽。

明末清初四大词派——

以词而论,明末清初有四大词派,均在长三角地区。

一是以陈子龙、李雯等为首的云间词派,主张将婉丽轻艳的词风与深沉跌宕的情思结合起来。

二是以陈维崧为首的阳羡词派,主要词家有史鉴宗、史惟圆、蒋景祁等。因陈维崧为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其他词人也以阳羡居多,故称阳羡词派。他们认为,词应与诗一样受到重视,可与经、史并列,主张撷取婉约、豪放等众词风。

三是以朱彝尊为首的浙西词派,主要词家有李良华、李符等,以及稍后的汪森、厉鹗等。他们认为,小令当学五代、北宋,慢词当学南宋;词有寄情与传恨的作用。

四是以毛先舒、柴绍炳等为首的西陵词派。因主要词家都是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故又有“西陵十子”之称。他们认为,词在遵守规则的同时,应有尚雅、重学的一面。

综合来看,以云间词派的影响和实力为大。一方面,因陈子龙挽明词衰败之颓势,登坛一呼,遂成“近三百年清词中兴之主”;另一方面,又因其他各词派的领袖人物早年都受过云间词派的影响,如陈维崧、毛先舒曾拜陈子龙为师。

桐城派与常州词派崛起——

清以后,长三角地区的文学阵容依然强大。岭南三大家之一的屈大均就曾感叹:“精华南国盛,文学大吴多。”

这一时期,桐城有以方苞、刘大櫆、姚鼐为代表的散文流派桐城派,常州有以张惠言、周济为代表的常州词派,上海有以王鸣盛、钱大昕、王昶、曹仁虎、赵文哲等为代表的“吴中七子”。其中,王鸣盛、钱大昕是知名学者,钱大昕在学术上与纪晓岚又有“南钱北纪”之称。

就这样,从明到清,长三角地区的文学流派此起彼伏、交相辉映,一直延续到近现代。

近代早期两大文学流派——

近代以来,上海不仅在工商业方面迅速发展,社会风貌和生活方式发生变化,而且在文化领域也发生了诸多变化,并且直接辐射整个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各地。

龚自珍为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是近代启蒙主义思想家和文学家,为今文经学派的重要人物。其诗《己亥杂诗》中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等,对近代文学及思潮流派产生了重要影响。

就长三角地区而言,有两个文学流派是值得关注的,这就是南社和鸳鸯蝴蝶派。

南社发起人有陈去病、高旭、柳亚子等。其中,陈去病与柳亚子为吴江人,高旭为金山人。南社以诗词创作为主,兼及文章,兴旺时人数达1000多人,黄兴、宋教仁、杨铨等均自南社而出。他们鼓吹民主革命,反对清王朝专制统治,其团体和影响力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

鸳鸯蝴蝶派是一个小说流派,盛行于辛亥革命后至五四运动时期,代表作家有徐枕亚、吴双热、李定夷等。他们以在上海出版的《民权素》(1914年至1916年)、《小说丛报》(1914年至1918年)、《小说新报》(1915年至1922年)等期刊为中心,大量发表以文言文叙述的男女哀情小说,如《玉梨魂》《兰娘哀史》《美人福》等。

另有一《礼拜六》周刊(1914年至1923年),因兼用白话文写作,影响更大,其内容与《小说丛报》等相仿,故也被纳入鸳鸯蝴蝶派阵地,或曰“礼拜六派”。后张恨水的小说《春明外史》《啼笑因缘》、周瘦鹃所编《紫罗兰》、包天笑所编《小说时报》、范烟桥所编《珊瑚》等,都自该流派延续而来,有的本身就成为这个流派中的一部分。

五四以后社团林立、流派纷呈——

以五四运动为契机,白话新诗、白话小说、白话文等文体全面登台亮相,中国进入现代文学领域。长三角地区涌现出更多的文学流派,如创造社、太阳社、新月社、左联等。

陈独秀在上海办《新青年》杂志,名重一时。《新青年》七编委中,除李大钊为河北人,其余尽为长三角地区之人。其中,钱玄同、沈尹默、周氏兄弟为浙江人,刘半农为江苏江阴人,胡适为皖南人。

有人说,苏浙出才子。此话并非凭空臆造。江苏涌现了朱自清、叶圣陶、刘延陵、刘半农、卞之琳、钱锺书、严辰、陈白尘、于伶等文学家;浙江更多,包括鲁迅、茅盾、戴望舒、徐志摩、艾青、穆旦、冯雪峰、潘漠华、夏衍、钱玄同、丰子恺、曹聚仁、俞平伯、夏丏尊、柔石、殷夫、柯灵、楼适夷、唐弢等。

可以说,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许多文学思潮与流派,正是在长三角作家群和这片区域中产生的。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