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有情,江南有味
电视剧《繁花》里藏着一套江南食物密码。黄河路的金玉满堂如过眼云烟,倒是那些上海屋檐下的烟火美食,观众们追得津津有味、念念不忘。汪小姐至爱的排骨年糕,外卖搜索量猛涨7倍,老字号“鲜得来”云南路总店史上头一遭,卖空了。火锅是阿宝对初恋的回忆,也是他与新知的纠缠,影影绰绰的暧昧、明明暗暗的思念,试探着情深情浅,见证了缘起缘灭。观众边看边叹,边考古边下单。
食入肠胃,化作相思
2014年,百万市民选“喜欢上海的理由”,排骨年糕位列99个上海经典符号之一。油氽排骨+两条年糕,黄金搭档百年风雨兼程、不弃不离。20世纪70年代,若约会时男方请女方去吃排骨年糕,绝对“扎台型”。我家大阿姨那时正和姨夫恋爱,家中兄弟姊妹插队去,留下的“奶末头”(沪语:最小的孩子)定要做电灯泡,跟屁虫跟来跟去有甜头,最开心就是陪吃排骨年糕。美食作家沈嘉禄释疑:“那时候,小青年谈恋爱,可以劈情操的地方实在不多,那么‘鲜得来’的环境正好,有得吃,有得喝,又有隐蔽性。排骨年糕吃好,抹抹油噜噜的嘴巴,两个人的感情也深了一层。”原来恋爱圣地不独外滩“情人墙”,更有“鲜得来”!
“热气羊肉”指未冷藏冷冻的新鲜羊肉,当天新鲜宰杀的羊经过排酸,肉香十足,在江南一带极其流行。《繁花》全书最长一章,专讲20世纪90年代阿宝李李走进云南路一家热气羊肉店:叫两斤加饭酒,一盆羊肉,一客羊肝,蛋饺,菠菜;铜暖锅冒出热气,两个人吃几筷羊肉,两盅加饭酒。老饕一眼认出,原型乃大世界后面新梅居,店小人气足,价廉物美,有相濡以沫的亲近感。“隆冬腊月的店堂,温暖,狭窄,油腻,随意……叫一声老板娘,铜吊再次伸过来,对准暖锅冲自来水,嗤嗤作响。”金宇澄本人颇爱此处,苏州评弹《繁花》大世界首演后,他拉众专家,吃涮羊肉说幕后戏,喝黄酒谈兴浓。
阿宝伤心地,原型是创于1891年的老上海“涮羊肉第一家”洪长兴,旧址“新城隍庙”,现在云南路。《繁花食谱》设计者李舒听金宇澄聊当年洪长兴“共和锅”:一张圆台面,中间镶嵌直径超一米的紫铜锅,突突沸滚着。食客每人1把铁丝漏勺、1把长柄勺,食材自取,放大锅里涮。十几名吃客萍水相逢,摩肩接踵,“很可能邻座的筷子捞到你的铁笼子格子里”。
市井美食,源出江南
热气羊肉集古今,融南北。洪长兴,原为京剧“四大须生”之一马连良家的“马家班伙房”,戏班子返京,“食堂”留下,化身上海最早的清真羊肉火锅店。
选料方面,洪长兴从浙江湖州、嘉兴、平湖等地采购湖羊,羊龄7到8个月,肉嫩膘柔、膻味较轻,切成20厘米长、5厘米宽、薄如纸页的羊肉片,最适涮食;配上用芝麻酱、花生酱、卤虾油、绍酒、酱油、醋、乳腐卤、韭菜花等十多种材料制成的蘸酱,南北融合,醇美鲜香。就连涮锅,也是在南京路上由镇海人创建的乐源昌铜锡五金商店定制。食客描述:“透过橱窗玻璃,看到几位大师傅,右手握长刃切肉,左手按住垫着几层白布的半爿剔骨羊肉,有功架有节奏地切下一片片羊肉,整整齐齐地码放在白色的搪瓷盆里,羊肉红白鲜明,看了就动心……”
排骨年糕出江南,汇东西。旧时,沪上排骨年糕花开两朵,做法不同。最出名的实际是“小常州排骨年糕”,1930年由江苏常州人董林根开设,摊位在今四川中路汉口路福州路之间,被誉为“排骨大王”。当时滑稽名家姚慕双、周柏春和《新闻报》《大公报》一些著名记者,经常去吃。“鲜得来”1921年由浙江台州人何世德开于中法学堂(今光明中学)旁弄堂口,1937年才改营排骨年糕、烘鱿鱼等。《上海老菜馆》写,“鲜得来”排骨年糕制法独特:坚持选用江苏、浙江等地的圈养猪,排骨纤维短、有糯性,且香、鲜、嫩,吃口好;坚持选用江南优质大米,经过浸透、蒸透、绞透等各道工序,年糕洁白细腻,吃口滑糯,再配以特殊的调味,因而盛名不衰。何老板用吃客赞语“鲜得来”作招牌,又寓意“味鲜美、重道德、生意来”。新中国成立前“鲜得来”闻名全市,声誉仅次于“小常州”。1997年“鲜得来”获“中华名小吃”,2000年获“中国名点”。
沈嘉禄《上海老味道》揭露过“鲜得来的秘密”:一斤排骨斩九块,大骨斩断,再用刀背稍微拍松,留一点肥肉,否则不好吃。面粉与生粉按比例投放,里面加入鸡蛋、酱油、糖、胡椒粉等,打成浆后,将排骨投入拌匀待用。油锅升至五成热,将排骨投入,断生后捞出沥油,等油温升至八成时将排骨再炸一次。装盆后淋辣酱油。至于年糕表面涂自制的酱料,属于“商家秘密”级别:甜面酱稀释一下,加入果酱(最好是山楂酱)与味精提味。其中,排骨年糕秘密武器——辣酱油,用的是泰康特供的红牌辣酱油,味道更加浓郁。
排骨年糕,如江南越腔加沪上本滩,甜蜜蜜、糯叽叽、脆生生,中西合璧。热气羊肉,如杭州评话融西皮流水,温热萦怀,馨香满口,南北共鸣。百年不变的是王安忆佩服之“市民生活的决心”,“这生活不是华屋美肴,只是一点小小的簇拥着的吃喝游乐”,这些小乐子嵌在变故的缝隙角落里,将时日砌得很结实。
鲜得来、洪长兴后来汇集于上海老派美食街云南路。这条不到300米的小马路,兴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最体现海纳百川、兼容并包。那里还有小绍兴白斩鸡、小金陵盐水鸭、五芳斋鲜肉粽、大壶春生煎馒头、沈大成糕点、燕云楼烤鸭、德大炸猪排……一道道海派风情平民美食,是无数江南人的乡愁滋味,有西风东渐的沪上风范,温暖了阖家肠胃,落胃又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