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汉与千田是也 中日戏剧交流的搭桥人
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大鸾翔宇慈善基金会、田汉基金会共同主办的“‘吾侪当致力于搭桥之功夫’——欧阳予倩、田汉与中日戏剧文化交流”图片展,目前正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图书馆展出。本次图片展中,由日本演员在日本公演话剧《关汉卿》的一组图片引人注目。1958年春,戏剧家田汉创作了历史剧《关汉卿》,翌年便由日本戏剧家千田是也执导,日本文学座、俳优座、民艺剧团联合演出了该剧。《关汉卿》在日本成功搬演,正是田汉与千田是也这两位戏剧家深厚友谊的结晶。
田汉与千田是也在北京八达岭
一、中日戏剧界两位领军者
被誉为中国现代戏剧三大奠基人之一的田汉(1898-1968),1916年赴日本留学,受到日本和西方话剧的影响,立志做“中国未来的易卜生”,开始话剧创作,积极参加少年中国学会和创造社的活动。1922年回国后,与妻子易漱瑜自费创办《南国半月刊》,组织南国社,开展戏剧运动。1930年参加“左联”,成为左翼戏剧运动的领导人物。抗战时期,负责中国共产党的艺术宣传工作,始终站在戏剧运动的最前线。他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广为传唱,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新中国成立后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千田是也(1903-1994) ,日本话剧先驱,著名导演、演员、戏剧理论家。1924年,千田是也在早稻田大学德文科学习期间,成为日本著名剧团筑地小剧场的第一期学员,参加演出了多部表现派戏剧和现实主义戏剧。1926年1月离开筑地小剧场后,他加入马克思主义艺术研究会、前卫座戏剧研究所等团体。1927年赴德国学习戏剧,1929年参加德国工人戏剧同盟。在留德期间,千田是也与当时受中共派遣到德国的廖承志相识。1931年回到日本,次年与土方与志等人组建东京戏剧集团。1944年创立剧团俳优座。他在俳优座的40年,每年平均导演近10部戏。所导演的中国剧作有田汉的《关汉卿》,夏衍、宋之的、于伶共同编剧的《戏剧春秋》、根据鲁迅原作改编的《故事新编》等。
新中国成立后,田汉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文化部艺术局局长,欧阳予倩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央戏剧学院院长。他们根据周恩来总理指示,联系日本文艺界的老朋友,推进中日戏剧文化交流,以“戏剧外交”方式推动中日关系的发展。
千田是也从上世纪50年代起,始终从事促进中日文化、戏剧交流的工作,对增进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做出了突出贡献。1955年11月,千田是也作为日本戏剧代表团成员初次访问中国。访华期间,代表团与中方签订了《日中文化交流协定》,周恩来总理提议日本创设一个能够团结文艺界人士的组织。以欧阳予倩、老舍为首的文艺界人士都在设立日中文化交流协会的请求书上署名,千田是也等人与中方约定将在日本设立日中文化交流协会。日中文化交流协会于1956年3月23日在日本东京设立,由评论家中岛健藏、戏剧家千田是也、作家井上靖、作曲家团伊玖磨四人发起组建,以“推动在文艺、学术、新闻、体育等多领域的中日交流,促进中日两国友好与文化交流”为宗旨。至今该协会仍是推动中日文化交流事业发展的重要团体。该会现任副会长、理事长为日本著名演员栗原小卷,她也是千田是也的学生。1986年,日中文化交流协会成立30周年,栗原小卷曾随日本俳优座剧团访华,并在千田是也执导的话剧《四川好人》担任主演。2024年2月7日在《朝日新闻》上连载的访谈《栗原小卷:以戏剧通向和平、千田老师的信念》中,栗原小卷深情地说道:“通过戏剧传达对世界和平的希望,是我作为演员的夙愿,同时这也是千田老师的理想与信念。”
二、共游北京:田汉与千田是也的友谊
1955年日本戏剧代表团一行在北京接受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会见后,到沈阳、天津、上海、广州等地参观游览,12月5日由上海回国。千田是也则同年轻团员一起去了朝鲜游览,后又回到中国,一直滞留到次年1月13日。这期间他在北京和广州几乎每天都观看戏剧、访问各剧院的排练场和学校,与中国同行交流。通过此次来访,千田是也与田汉结下了深厚友谊,还曾一同游览了十三陵、八达岭等名胜。田汉曾写下《赞日本剧坛诸友人》组诗,其中一首为《千田是也氏》。全诗为:“夫妇清名动比邻,举杯常忆北京春。长城高处回眸望,恶雾犹笼东海滨。日帽雨衫肩着带,剧坛百战过来人。鲁连珍重千秋节,莫逐横流帝暴秦。”不仅回忆了与千田是也共游北京的过往,从“夫妇清名动比邻”一句中,还可以读出田汉对千田是也与岸辉子夫妇的尊敬之情。千田是也的夫人岸辉子是日本著名女演员,与千田是也一同为中日戏剧交流尽力。
1956年,以梅兰芳为团长、欧阳予倩为副团长兼总导演的中国访日京剧代表团赴日演出。7月的东京帝国饭店话别酒会上,就在梅兰芳、欧阳予倩与来宾握手话别之际,大厅突然断电,现场一片黑暗。在惊异紧张的气氛中,身材高大的千田是也和夫人在黑暗中走到梅兰芳和欧阳予倩身旁,一前一后将梅兰芳、欧阳予倩紧紧保护在中间,并用熟悉的声音说道:“梅先生、欧阳先生,请放心,有我们在你们身边,不要紧。”他们的温暖守护深深感动了中国戏剧家们,梅兰芳曾在《东游记》中深情回顾此事。
从1960年日本新剧团访华时中日两国戏剧界人士欢谈场面的留影中,可见当时岸辉子与田汉邻座,相谈甚欢。巴金也曾与千田是也和岸辉子夫妇有过交往,他在1961年写下的《看了〈松川事件〉之后》一文中称赞道:“他们两位一直在为人间美好的事物健康地活着,勇敢地斗争。人间美好的事物很多,不用说,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是一件;叫帝国主义彻底灭亡,世界持久和平早日实现又是一件;作为日本人,他们当然更愿意把自己的祖国建成‘一个光明、美好的社会’”。
三、反响不俗 《关汉卿》在日本上演
1958年,关汉卿被确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为纪念关汉卿戏剧创作700周年,田汉创作了话剧剧本《关汉卿》。千田是也在1958年10月访华期间,得知田汉的新剧《关汉卿》已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便表示要在日本排演《关汉卿》,并到人艺搜集了有关演出的资料。回到东京后,便着手排演。从1959年1月9日开始至2月22日,《关汉卿》在大阪、神户、和歌山、京都、名古屋、静冈、东京等地巡回演出,反响极佳。在东京新宿第一剧场演出时,日本放送协会(NHK)播出了实况录音和电视转播。《关汉卿》在日本的巡回演出大获成功,千田是也写给田汉的信中说:“从一月九日首演以来,先后在日本大阪、神户、京都和东京等地演出,地区之广,时间之长,观看人数之多,为以往所少有。现在日本观众在电车上、街头、酒吧间,到处谈论《关汉卿》”。又提及“由于剧中情节有对统治者压迫的反抗,对艺术家的干涉,对弹压的反对,对非正义审判的抗议与今天日本修改警察官职务执行法、松川事件、美帝压迫等现状完全一致,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时任田汉先生秘书的黎之彦在《话剧〈关汉卿〉创作侧记》一文中,写到田汉一边看信,一边激动地几乎叫了起来说:“这确是我意料之外的。可见,一出现实主义的戏,一出具有较深刻的能反映时代思想的戏,它的作用和影响,甚至可以超越时代、超越国度,能够产生使你难以想象的国际影响。”田汉在1960年5月28日撰写的《〈关汉卿〉自序》中,也详细记述了《关汉卿》在日本的导演及演员阵容,称这部话剧“集中了日本新剧界的新秀”,引起了日本观众的热烈反响。
1959年日本上演《关汉卿》时,饰演关汉卿的是日本演员泷泽修。1960年9月到10月,中国正式邀请日本新剧访华团来华演出,泷泽修作为副团长之一随团来到了中国。田汉在当时赠诗给泷泽修,称“越海何当看汉卿”,并附注写下“终以未得看先生的关汉卿为恨事也”。可见田汉对千田是也导演的日本版《关汉卿》的重视、对演员的珍惜,以及与关汉卿这一历史人物的精神共鸣。千田是也曾将日本剧团演出《关汉卿》的照片编汇成影集寄给田汉。这本影集被田汉的家人保存至今,其中一张泷泽修(饰关汉卿)与山田五十铃(饰朱帘秀)的剧照在本次图片展中首次展出。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的现代话剧在日本上演仍属少数,这次的联合公演选中了《关汉卿》这部剧本,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千田是也将《关汉卿》搬上日本舞台,是在中日戏剧文化交流中生发的友谊之果,是日本友人对“关汉卿”的精神之认同,更是中日“戏剧魂”的交相辉映。
四、公演上百场:《刘三姐》再搬日本舞台
在《关汉卿》之后,千田是也继续在中日戏剧交流的第一线奔走、创作,并将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促进中日两国话剧团体互访演出的事业中去。在1960年日本新剧访华团的公演中,千田是也任副团长,是筹组公演团的组织者,同时他执导了据安部公房原作所作的话剧《石头说话那一天》、村山知义的《死海》及朗诵剧《三池煤矿》、《冲绳岛》、《反对日美‘安全条约’斗争的记录》,为中国观众献上了一场来自日本的戏剧盛宴。田汉在1960年10月5日的《人民日报》上发表《为日本话剧团访华演出欢呼!》一文,称赞日本话剧团在北京的演出“形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日本话剧艺术的小型展览会,也是日本人民今天生活和斗争的一面很好的镜子,值得我们很好地欣赏和借鉴”。同时指出千田是也执导的三部朗诵剧“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强”,表示“我们一定更好地抓紧机会跟日本话剧艺术家们学习。我们一定要共同前进,加强为光明而战斗的兄弟关系”。在文末,田汉还以当时公演的剧目为题,分别写下《夕鹤》《死海》《女人的一生》《三个朗诵剧》四首汉诗,祝贺日本话剧团在中国演出取得的成功。《死海》一诗歌颂话剧所演绎的日本劳动人民的斗争精神:“鳗鱼鱼弱畏惊湍,岸炮轰鸣入网难。空让渔民流血汗,从未国贼少心肝。帷灯慷慨几儿女,风雨呼号一老残。绝美新婚成壮别,奄奄死海起狂澜”。对于千田是也执导的三部朗诵剧,在《三个朗诵剧》一诗中田汉更是借戏剧内容抒发了他对光明未来的希冀:“太平洋上走群魔,再向吾民设网罗。巨石难萎偏出草,东风吹起怒翻波。蛟蛇豺虎威风减,工学农商力量多。前进不停歇不息,曙光终得照山河”。
这次日本话剧团访华也促使千田是也进一步将中国戏剧介绍到日本。1960年千田是也随访华剧团在武汉人民艺术剧院观看歌舞剧《刘三姐》的排演后,便决定将《刘三姐》搬到日本舞台上。经过约一年的筹备,1961年9月开始排练,剧本由华侨梁梦回翻译,经日本诗人岩田宏修订,音乐由音乐家林光根据《刘三姐》的原曲改编,力图保留原曲的中国风韵,同时融合日本和西洋乐的风格。演员来自藤原歌剧团、松山芭蕾舞团、东京混声合唱团等十二个艺术团体,由日本著名歌唱家叶山斐姬饰演刘三姐。次年2月后在东京和大阪先后上演,在东京共演出十场,观众共达两万二千多人。1963年,再次组成的《刘三姐》公演团在日本各地巡回演出,一年中公演场次达二百场。与歌剧《刘三姐》在日本上演的盛况遥相呼应,为祝贺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影片《刘三姐》获第2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的最佳摄影、最佳美术、最佳音乐等奖项,田汉在1963年5月15日曾写下《赠音乐故事片〈刘三姐〉》一诗:“江山胜处对歌台,唱得乌云次第开,漓水至今馀韵在,战声尤喜满蓬莱!”,并附笔称“祝其音乐上的成功和继续努力!”。田汉作为站在中日戏剧交流一线的戏剧家、千田是也的老友,必然也知悉歌剧《刘三姐》在日本上演收获的成功。其诗中“战声尤喜满蓬莱”一句,也可谓寄托着对《刘三姐》的音乐走出国门、受到日本民众热烈欢迎的喜悦与欣慰之情。
五、80年代后的戏剧交流:千田是也晚年的期待
千田是也在晚年仍心系中日戏剧交流的未来。据著名表演艺术家、翻译家于黛琴在《中日现当代戏剧交流史》的记录,1980年2月,中国戏剧家代表团应日本日中文化交流协会之邀访日。千田是也和杉村春子曾与代表团成员们促膝长谈,表示说当代日本同中国的戏剧交流和双方的友谊,是由田汉、欧阳予倩、夏衍等前辈和日本老一辈戏剧家建立起来的,希望双方共同努力,把中日友好交流发展下去,尤其要引导青年戏剧工作者把老一辈人的精神继承下来,发扬光大。其后多年,千田是也在很多场合提起对中日戏剧交流的未来的希望和嘱托。
1981年4月,日本新剧代表团第三次来华,以千田是也为团长,日本著名表演艺术家杉村春子为代理团长,在北京、南京和上海等地演出。上演了有吉佐和子的《华冈青洲之妻》和根据水上勉小说改编的童话剧《文那啊,从树上下来吧!》,受到中国戏剧界和观众的欢迎。同时,中国戏剧家协会还授予千田是也、泷泽修、杉村春子等日本著名艺术家以中国戏剧家协会“荣誉会员”的称号,感谢他们在中日戏剧交流中做出的卓越贡献和突出成就。
1986年11月,为纪念日中文化交流协会创立30周年暨布莱希特逝世30周年,应中国戏剧家协会与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邀请,年逾八旬的千田是也率日本俳优座及布莱希特研究者访华,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演出德国剧作家布莱希特的剧作《四川好人》,后赴香港参加布莱希特协会主办的国际研讨会。
布莱希特戏剧在中国的普及,与田汉与千田是也的交流密切相关。1956年千田是也来华参加第一届全国话剧观摩会演时,注意到中国创作剧目的演出大多遵循苏联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戏剧表演方式。他向田汉问起布莱希特在中国的介绍情况,意识到在当时的中国布莱希特还鲜少为人所知。他对田汉说,中国除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也应该更多地了解一下布莱希特。自此,田汉开始鼓励翻译和介绍布莱希特的作品。1986年,千田是也在中国演出布莱希特的戏剧,也寄托了对田汉的一份思念,以及对他在中国致力普及布莱希特戏剧的感激。在1986年千田是也访华期间,还观看了当时中国运用布莱希特的戏剧理念创作的话剧《狗儿爷涅槃》。他在看戏后激动地说:“我们多年的追求、实践布莱希特的演剧方法,现在看到在这个戏中得到了创造性的体现。”
田汉一生以戏剧创作寄托对时代的爱与希望,可谓现代的关汉卿、中国的“戏剧魂”。千田是也奔走在中日戏剧文化交流的第一线,将中国优秀剧作搬上日本舞台,其背后是中日“戏剧魂”的遥相共鸣。田汉与千田是也是中日戏剧交流的“搭桥人”,更是“领路者”。
(作者为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