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全集》注释宜“少而精”
人民文学出版社已启动2005年版《鲁迅全集》的修订工作,这是新世纪20年代思想文化事业的一件大事,将有益于更好地继承、学习和研究鲁迅。新版《全集》的修订涉及诸多方面,作为鲁迅作品的读者,笔者拟举一二篇作品为例,对注释修订工作贡献一愚之见。
“白文本”和“注释本”,这是两个相对的名称。写文章、出书,原本均无需加注释。由于时代变迁,社会发展,后来的读者读前人著作,发生了困难,才加上注释,以便于阅读理解。这种有注释的文本,称为“注释本”;没有注释的,就叫“白文”“白文本”。
鲁迅著作也是如此。鲁迅生前发表作品,结集出版,都没有注释。1938年,《鲁迅全集》出版20卷直排本(通称“1938年版”),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73年据以重排,出版横排本《鲁迅全集》(通称“1973年版”),均为“白文本”。在上世纪40年代,注释本鲁迅著作问世。国家图书馆收藏有:1940年10月,在延安出版的《鲁迅论文选集》(书中有注释79条),是鲁迅著作最早的注释本;鲁迅小说的最早注释本,是1943年7月,华北书店出版的《阿Q正传》和《理水》,两书均系徐懋庸注释(参看周国伟编著《鲁迅著译版本研究编目》360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10月;《鲁迅著作版本展览书目(1981)》,唐弢等著《鲁迅著作版本丛谈》234、235页,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年)。
《鲁迅全集》注释本出版,开始于50年代,至今已陆续出版三种,即:
1958年版《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1958年,下称“58版”);
1981年版《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10月,下称“81版”);
2005年版《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11月,下称“05版”)。
注释鲁迅作品,从上世纪40年代至今,已有80余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如何做好这项科学而繁重的工作,依然是值得探讨的研究课题。
从“白文本”到“注释本”
㈠ 《祝福》注释条目设置(例一)
注释经典作品,首先要解决具体注释什么的问题,即,确定文本的注释点;具体说,就是设置多少、以及设置哪些条目。这里,先以笔者正在重读的《祝福》为例,查阅四种注释本,比较其条目设置。
“58版”:1最初发表处(下称“出处”)、2理学、3朱拓、4陈抟、5《近思录》、6《四书衬》、7“老了”、8“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按,“58版”各条注释,只有序号和注文而无注头;此处所列条目名称,为笔者所拟)。
“05版”(“81版”同)条目:1出处、2送灶、3理学、4新党、5康有为、6“祝福”、7朱拓、8陈抟、9“事理通达心气和平”、10《康熙字典》(包括对《近思录》《四书衬》的注释)、11“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12无常、13八十千、14善女人、15庙祝、16鹰洋、17炮烙。
红皮本《彷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12月,下称“红皮本”):1送灶、2讲理学的老监生、3新党、4康有为、5烟霭、6朱拓、7陈抟老祖、8“事理通达心气和平”、9无聊赖、10《康熙字典》(包括对《近思录》《四书衬》的注释)、11不更事、12怨府、13这几句话(指“我因为常见些但愿不如所料,以为未毕竟如所料的事,却每每恰如所料的起来,所以很恐怕这事也一律。果然,特别的情形开始了”)的意思是、14“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15形骸、16无常、17这几句话(指“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的意思是说、18中人、19沸反盈天、20新正、21八十千、22回头人、23阿弥陀佛、24香案、25败坏风俗、26桌帷、27讪讪、28善女人、29阴司、30庙祝、31鹰洋、32炮烙、33惴惴、34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35蹒跚。
注释什么
㈡《在酒楼上》注释条目设置(例二)
《祝福》是《彷徨》的首篇小说。为了说明情况,再补充《彷徨》的第2篇作品,《在酒楼上》,看其条目设置——
“58版”:1出处。
“05版”(“81版”同):1出处、2城隍、3《诗经》、4《孟子》、5《女儿经》。
“红皮本”:1意兴早已索然、2渍痕斑驳、3堂倌、4棂、5着物不去、6朔、7客子、8同窗、9骨殖、10圹穴、11砖郭、12城隍、13送殓、14“子曰诗云”、15AB CD、16《诗经》、17《孟子》、18《女儿经》。
㈢条目设置的比较分析
1.繁简问题。据上面的列举,如《祝福》的条目数,“58版”8条,“81版”“05版”17条,“红皮本”37条,差异较大。设置多少合适,这与读者对象相关。比如,“红皮本”是提供给“广大读者”阅读的,“以相当于初中文化程度的读者为对象”(王仰晨:《鲁迅著作出版工作的十年(1971—1981)》,《鲁迅研究月刊》1999年第11期,下称“《十年》”),其注释乃有37个之数;《全集》的读者情况不同,注释条目的繁简值得思考。
2.“58版”和“05版”比较。两版《祝福》注释条目:前者所注为8条,后者(17条)增加的是,送灶、新党、康有为、“祝福”、“事理通达心气和平”、《康熙字典》、八十千、善女人、庙祝、鹰洋、炮烙(其中《康熙字典》条,包括对《近思录》《四书衬》的注释,前者将《近思录》和《四书衬》分开注释。前者的“老了”,后者没有)。《在酒楼上》注释条目:前者仅1条(出处),后者增加4条,城隍、《诗经》、《孟子》、《女儿经》。以上后者增加的条目,均属适当和必需? 如,其中所含普通词语(非属生僻、特殊词语):送(祭)灶、善女人、庙祝、鹰洋、炮烙、城隍等,从常用辞书《现代汉语词典》即可查到,《全集》要不要注释?
3.举个别条目讨论。如,《祝福》以鲁镇年终祝福盛典为背景,描述山村女人祥林嫂悲惨的命运,“祝福”一词,既是标题,在文中也一再出现。“祝福”是否需要注释?四种注释本中,不仅“58版”没有加注,“红皮本”亦无注。原因是,“祝福”作为绍兴地区的岁末民俗活动,小说文本对其说明和描写,已经十分清楚,没有再注释的必要。
如何注释
对于经典作品的注释,在确定注释点(注释条目)后,面临如何作注(重点是注文内容和文字的详略)问题。下面从《祝福》和《在酒楼上》各举一例:《康熙字典》和《诗经》,对“05版”和“58版”略作比较。
1.“《康熙字典》”注释比较
“《康熙字典》”在《全集》中,见于4篇文章,出现于4处。对其相关文字,“05版”均有注释,都对《康熙字典》作了简介。如前两处注文:
第1卷188页 [4]《康熙字典》中各种胡须的名称是:上唇的叫“髭”,下唇的叫“鬚”,颊旁的叫“髯”,下巴的叫“鬍”。《康熙字典》,清代康熙年间张玉书等奉诏编纂的一部字典,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刊行。共四十二卷,收四万七千零三十五字。(见于《坟·说胡须》(183页),有关文字:“假如翻一翻《康熙字典》,上唇的,下唇的,颊旁的,下巴上的各种胡须,大约都有特别的名号谥法的罢”)。
第2卷22页 [10]《康熙字典》 清代康熙年间张玉书、陈廷敏等奉旨编纂的一部大型字典,康熙五十五年(1716)刊行。……(见于《彷徨·祝福》6页,有关文字:“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
后两处在第4卷631页、第6卷110页,注文略异。
再看“58版”:关于《康熙字典》的注释,仅见于第1卷《坟·说胡须》中的“假如翻一翻《康熙字典》”句,注文是:“《康熙字典》中各种胡须的名称是:上唇的叫‘髭’,下唇的叫‘鬚’,颊旁的叫‘髯’,下巴的叫‘鬍’。”即,“05版”注文的前一句,但没有对《康熙字典》的简介。“05版”的另3个注条,“58版”都没有相应设置。
2.“《诗经》”注释比较
《全集》涉及《诗经》的文字近20处,“05版”有5条相关注释(在第2卷34页、第4卷198页、第6卷111页、第7卷140页、第8卷244页)。5条注释的注文,内容和文字相同或近似。如:
第2卷34页 [3]《诗经》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三百零五篇。编成于春秋时代。大抵是周初到春秋中期的作品,相传曾经孔子删定。(见于《彷徨·在酒楼上》33页,有关文字:“我先是两个学生,一个读《诗经》,一个读《孟子》”)。
第4卷198页 [16]《诗经》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诗歌三○五篇,大抵是周初到春秋中期的作品,相传曾经过孔子删订。“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见该书《小雅·棠棣》。(见于《二心集·序言》195页,有关文字:“一阶级里,临末也常常会自己互相闹起来的,就是《诗经》里说过的那‘兄弟阋于墙’,——但后来却未必‘外御其侮。’”)
再看“58版”。关于《诗经》,只有一条注释,即第7卷《集外集·选本》有关文字的注释,注文是:“《诗》即《诗经》,其中分‘风’‘雅’‘颂’三个部分;从音乐上说,‘风’是风土,即各地方的乐调,‘雅’是王畿的音乐,也即周朝人所认为‘正声’的乐调,‘颂’是舞乐,即宗庙祭祀时的乐歌。”(第7卷794页)“05版”的其他4条注释,“58版”均无相应注条。又,“05版”5条注释,均有《诗经》简介,“58版”注释无简介。
3.两者注释的比较分析
据以上列举,可比较和思考者有三点:
一是,对《祝福》中的《康熙字典》,《在酒楼上》的《诗经》,“58版”均无注,“05版”均设注,是无注适当,还是设注适当? ——这取决于,对理解原文有没有作用。《祝福》中的“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在酒楼上》中的“我先是两个学生,一个读《诗经》,一个读《孟子》。”对于这两处文字,读起来本没有什么问题,注释《康熙字典》或《诗经》,并不能加深对原文的理解,不加注释不影响阅读。何必“多此一举”? ——不影响阅读,不属于阅读障碍者,无需注释。
二是,“58版”于《康熙字典》,仅有一条注释,对《坟·说胡须》有关文字(胡须名称的细分),作补充解释;于《诗经》,也仅有一条注释,对《集外集·选本》有关文字(《诗经》分“风”“雅”“颂”),也是作补充解释。但两个注条,都没有加入相关简介。原因是,《康熙字典》系旧时常用字典,后被今人新编字典取代,但仍为读者熟知;《诗经》在过去,是学童的必读,如今的初中生,也同样学习、背诵《诗经》中的诗篇。——属于常识范围内的(人物、书籍、事件等),无需作简介。
三是,“05版”关于《康熙字典》的简介,在第1、第2、第4、第6卷,各出现一次;不同注条,或者仅为简介,或者加入其他要点,总之大同小异(其异,仅为内容或文字的“微调”)。关于《诗经》的简介,在第2、第4、第6、第7、第1、第8卷,各出现一次,情况与之相似。同一内容似不必一再出现。——相同内容,无需在注释中重复。
几点建议
1.以“少而精”为原则
《鲁迅全集》的注释,有“质”和“量”两方面的要求。单就“量”而言,应以“少而精”为原则,即,条目取简去繁,注文就略避详。冯雪峰提出:注释的选择标准,应是初中毕业生“不易懂者和不常见者”“不为一般人所熟识者”“一般读者不易了解的地方”“不为现在一般读者所明瞭的”(《鲁迅著作编辑和注释的工作方针和计划草案》,《雪峰文集》4卷563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一位已故学者(参加过“81版”注释工作)主张:“不注也能读懂的地方就不必加注。”(王景山:《〈鲁迅全集〉注释随感》,《鲁迅研究月刊》,2006年第3期)。二位所言极是,可为标准和参考。据此,属于普通词语和一般文化常识者,应不列为注释条目,相关注条内容避免重复。
2.明确对象,适应需要
“红皮本”以初中文化程度的读者为对象,适应其要求,“注释要详细一些,力求通俗易懂,尽量避免使用较生僻不常见的字词及文言语句”(《十年》)。《全集》的功能,是保存经典文献,提供研读和查阅;其阅读、使用者,自然不排除“广大读者”,但更多是学者、鲁迅研究者、大学文科师生,以及藏书家、爱好者等等,为求其引录、查核、珍存、悦览等的方便。需求不同,注释应与之适应。
3.以“58版”为参考范本
“05版”是对“81版”的修订,“81版”是在“红皮本”单行注释本基础上,经修订和重新编排而成,两者似对“58版”重视不够。“58版”固然存在一些不足,于十年(1966—1975)时期,又受到批判(主要针对个别注条的内容),但其意义和价值是不容否定的。其注释成果及其体现的“少而精”原则,值得吸收和参考。再者,其编排方法:把各篇作品的注释,集中于每卷最后,是为附录(使用小号字体);鲁迅原作统一排在前面,是为主体(注释仅供参考,作品才是经典,两者不宜混搭)。由此表明的,对鲁迅及其作品的态度与精神,值得细思和借鉴。何况,“参加(编辑和注释)工作的,现在已经有孙用、王士菁、杨霁云,林辰等同志”(《雪峰文集》4卷565页),以及领导者冯雪峰,均为前辈先贤,值得后人景仰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