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一觞虽独尽 杯尽壶自倾 陶渊明的饮酒之境
来源:北京晚报 | 知白  2024年05月29日09:17

开瓶,倾倒,容器,空间。饮酒,是做一个漫长的手势,每一个微小的改变,都会轻轻煽动最后一个瞬间。不同的酒,有不同的性格;而不同的人饮酒,更有不同的状态。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说到酒,人人都会想到李白。但陶渊明爱酒,比李白早了许多。仅仅是以《饮酒》为题的诗,他就写了许多首。然而,陶渊明永远也无法与李白坐在一个酒桌上。因为酒之于陶渊明,是纯粹的,日常的,孤独的。陶渊明喝酒,不是为了将自己的意识抽离现实,而是为了更好地融进现实。“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酒是他的镜子,也是触手可得的生活,是为了“自适”与“自陶”。

陶渊明饮酒,不在宴席,不在酒局。他最喜欢以山光物色下酒,听着时间流逝的声音独酌。“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秋天,正是菊花最美的时刻,春夏的色彩至此凝练成金黄,这灿烂的颜色,正如杯中微微泛黄的浊酒,带着思绪走到了远方。“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天光一点一点变化,酒杯一次一次斟满。细细地看,万物瞬息变化;静静地听,时间滴落有声。是日落的时候了,余晖晕染了大地,与秋菊连成一片。白日的热闹渐归平静,归鸟入林不见踪影,只落下几声低鸣。酒杯空了,酒壶也空了,是该休息的时候了。即便是给他千秋万岁的寿数,陶渊明也可以就这样一杯一杯地饮尽时光。

孤独的人并不是冷漠,只不过他的友情是一杯温酒的热度,稍纵即逝,却恰到好处。“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阡陌交通的村庄,小道会悄悄引你走到友人的窗前。正是美好的时刻,路过了请进来喝一杯。陶渊明所饮的酒,大约都是自制米酒,家中总是备着几坛,随舀随喝,不讲究什么年份、容器与场合。自然会给我们一个适当的时刻,这位无形的主人会安排好一切——酒,杯,美景,以及一同饮酒的朋友。

酒也可以是一份礼物。“故老赠余酒,乃言饮得仙。试酌百情远,重觞忽忘天。”莫逆于心的友情,让这酒多了几重甘醇,这才称得上是仙品!有友人相伴,确乎是不同滋味,令人陶然。这坛酒或许也会在家中放上一段日子,不论是独酌,还是与他人共享,开坛之时,与酒香一同浮起的,定是那一天友人的笑颜。

陶渊明诗之动人处,在于孤独中一点柔情。纵然是远离尘嚣,孤独自适,他也常流露出亲切可人的一面。这种柔情是一种自然而优雅的关切,轻柔如风拂面,然则稍纵即逝,让人不禁怀疑他是否曾情动于中。这种情感最集中地体现于《停云》。陶渊明自言,写这首诗是为了表达思念。“罇湛新醪,园列初荣,愿言不从,叹息弥襟。”酒樽已盛满新酒,园子里列列鲜花初绽,可是我与友人相聚畅饮的美好愿望却不能实现,叹息无奈,忧愁充满我的胸怀。“霭霭停云,濛濛时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静寄东轩,春醪独抚。良朋悠邈,搔首延伫。”浓云密布,雨幕低垂,天色昏沉,路途险阻。看来今天,是不能来了。陶渊明静静站在窗前,手边的酒也渐渐失了温度。想到好友不知走到了哪里,是否遭到了风吹雨淋,陶渊明的手脚不由得动了起来,在小小的屋子里来回逡巡。然而,担心又有什么用处呢?此刻,这专为友人准备的好酒,仿佛成了友人的替身。“有酒有酒,闲饮东窗。愿言怀人,舟车靡从。”手中的酒杯无法化作远方的舟车,只能一人饮下,寄托思念了。

雨停了,春色如约而至,而你却没能到来。“东园之树,枝条载荣。竞用新好,以怡余情。”经过这一场雨,园中的老树焕然一新,花草似乎也格外卖力地生长。看来,这雨也并非是坏事。“人亦有言:日月于征。安得促席,说彼平生。”人们都说,日月就是这样不停地行走,我们又如何能在这流转的时空里,找到一个恰好的空隙,坐下来畅谈我们的一生呢?

正看着想着,一只小鸟忽而落到了老树上,抖了抖雨水,收起双翅,找了一个舒服的姿势,开始呼唤远方的亲友。“翩翩飞鸟,息我庭柯。敛翮闲止,好声相和。”看来我的庭院,终究还是迎接了一位好客人。它与它的伙伴,又什么时候能相见呢?陶渊明又喝了一口酒,过往种种,历历在目。“岂无他人,念子实多。愿言不获,抱恨如何。”相见无期,无可奈何!且让我遥遥地敬你一杯好酒吧。

陶渊明不会沉醉,因为他并不借助酒来抵达幻境,也不会让酒催发情感。酒是他最可信赖的伙伴,是照见自然万物的镜子,是填充时间空隙的黏合剂。陶渊明写饮酒,就是在他最清醒的时刻,最孤独的时刻。正如里尔克所言:“让秋风刮过田野。让最后的果实长得丰满,把最后的甘甜酿入浓酒。谁这时没有房屋,就不必建筑,谁这时孤独,就永远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