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朱自清改名
来源:人民政协报 | 崔鹤同  2024年06月19日11:52

朱自清本名自华,号实秋。1917年夏天,北大特许报考文本科的学生可以凭同等学力参试,而无须预科毕业文凭。这样,他提前一年考进了文本科哲学门。为了跟所憎恶的社会上种种腐败和污秽划清界限,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也不同流合污,就改名“自清”;又感于家境败落,弟妹幼小,自己1916年底又结了婚,自觉要尽快分担起家庭的责任,就必须抓紧学习,自强不息,奋发进取;于是,借用《韩非子·观行》中“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的典故,改字“佩弦”。

朱自清始终保持了这次改名的初衷。他“闭门拼自守穷悭,车马街头任往还”,终其一生,都过着极其清苦的生活。在北大读书那几年,实在太艰苦。冬天,只有一床破棉被,晚上睡觉,要用绳子把被子下面束起来。为了买一本新版韦伯斯特英语大辞典,不得不当掉仅有的、正在身上穿着的大氅,那是结婚时他父亲给他做的。朱自清原打算过些时间再筹钱赎回来,却始终未能如愿。多年后想起这件事,还有一种对父亲的负疚感。但所有这些,都不能改变他清白做人的态度。

朱自清也没有违背改字“佩弦”的本意。他不仅用4年时间修完了北大预科和本科原需6年学完的课程;还在以后拟定了无数个读书计划,一个一个地完成;而且以不到50岁的年纪写出了约400万字的作品。勤奋、刻苦的学习和工作,占据了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

朱自清改名,“名副其实”,一生清白而勤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