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一样的钦仰”——两位“九叶派”诗人对莫扎特、贝多芬的咏颂
莫扎特的音乐从何时起受到中国现代作家的关注?这个问题真不好回答。当贝多芬、肖邦乃至瓦格纳等已进入现代作家的视野和文字时,莫扎特似还未被提及。直到1940年以降,沈从文才在《烛虚》《绿魇》等作品中写到莫扎特,称莫扎特的音乐“在人间成一惊心动魄佚神荡志乐章”。刘荣恩1945年自费出版的《诗三集》中也收入了一首《莫扎脱某交响乐》。然而,我们长期以来忽视了陈敬容的一首与刘荣恩差不多同时创作的咏莫扎特诗。
陈敬容(1917—1989)是“九叶派”(又被称为“《中国新诗》诗人群”)的两位女诗人之一。权威的《九叶集》(1981年7月江苏人民出版社初版)所选的陈敬容诗有二十首之多,与另一位女诗人郑敏并列第二,仅次于“老大”辛笛。陈敬容早慧,1932年春就开始学习写诗。1948年5月,上海森林社出版了她的第一本新诗集《交响集》。半年之后,她的第二本新诗集《盈盈集》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列为巴金主编的“文学丛刊”第十集最后一种。
《盈盈集》收入陈敬容1935年至1945年十年里所作的七十余首诗,分为“哲人与猫”(1935—1939)、“横过夜”(1940—1945)和“向明天瞭望”(1945)三辑。《莫扎特之祭》收在第二辑里,照录如下:
从一切琴弦,一切键盘上/撩拨出火焰的舞踊;/掠过生命的暗夜,只有光;/你将华羽展蔽阴暗的天穹。
春之播种者,你来自何方?
老人在你的歌声里稚气地笑,/妇女和小孩狂饮你欢乐的琼浆;/盲者因你的音乐忘记黑暗,/幸福的,痛苦的,都被你呼唤。
春之播种者,你来自何方?
没有什么你曾失落,/一切都在音乐里向你归来;/没有,亲爱的圣者,你没有忧伤,/忧伤已化作一串串音符/消失在欢乐的海洋。
春之播种者,你来自何方?
当负义的人群将你背弃,/贫困侵吞你短暂的青春,/你谱给自己也谱给世界/一章最后的安魂乐,寂寞地/去了!寂寞地,永不再来。
春之播种者,你去向何方?/留给我们海一样的悲苦,/海一样的钦仰!
此诗作于1945年3月。当时,遭受失恋痛苦的陈敬容正四处漂泊,举目无亲,在邠州(现陕西彬州市)这个历史悠久的古城里小住时,想到了莫扎特,灵感乍现,遂有此作。
尽管20世纪40年代大后方的条件很艰苦,陈敬容一定听过莫扎特的精妙音乐,当然,听过多少,已不可考。她显然为莫扎特的生平和天才创作所吸引,对莫扎特“海一样的钦仰”,尊莫扎特为“春之播种者”,拿起笔来讴歌莫扎特,赞美莫扎特的音乐,莫扎特音乐中的欢乐和光明也就自然而然地在她的笔端流淌。
另一位“九叶派”诗人郑敏曾两咏“乐圣”贝多芬。
郑敏(1920—2022)是“九叶派”的又一位女诗人,她的诗以意象丰富、充满哲理见长。她2013年接受记者采访,回顾自己的写诗经历时透露:“我的第一本诗集《诗集(1942—1947)》,是巴金先生亲自编的,当时我正在美国留学。”郑敏在大学学的是哲学,但一生最钟情的是文学和音乐。1948年她在纽约留学时,还曾师从一位具有世界声誉的茱莉亚学院教授学习声乐。她的第一首咏“乐圣”贝多芬的诗《献给悲多芬》,就收在她的这本《诗集》(1949年4月文化生活出版社初版,也列为“文学丛刊”第十集之一)之中。
《献给贝多芬》是郑敏25岁时的“少作”,1945年11月发表于《世界文艺季刊》第1卷第2期,为《诗两首》之一。照录如下:
人们在苦痛里哀诉,/唯有你在苦痛里生长,/在一切的冲突矛盾中从不忘/将充满希望的主题灿烂导出。
你的热情像天边滚来的雷响,/你的声音像海底喷出的巨浪,/你的心在黑暗里也看得见善良,/在苦痛的洪流里永不迷失方向。
随着躯体的聋黯,你乃像/一座幽闭在硬壳里的火山,/在不可见的深处热流旋转。
于是自辽远的朦胧,降临/你心中,神的宏亮的言语,/霎那间千万声音合唱圣曲。
值得注意的是,诗中除了尽情讴歌贝多芬“在苦痛里生长”,有两句应该具体有所指。一是“你的热情像天边滚来的雷响”,或与贝多芬有名的《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热情”》相关。二是诗的最后一句“霎那间千万声音合唱圣曲”,显然是在礼赞《第九交响曲“合唱”》。这首体现贝多芬音乐最高成就的交响曲,最后一个乐章的混声合唱不但气势非凡,而且前所未有。郑敏自己大概对这首诗比较满意,以至36年后编《九叶集》(1981年7月江苏人民出版社初版)时,也收录了这首献给贝多芬的颂歌。
过了三年,郑敏又在《诗刊》1984年8月号发表新作《贝多芬的寻找》,继续她的贝多芬歌唱。此诗还有一个副题:“记贝多芬《第九交响乐——第三乐章》”(应为第四乐章,系作者笔误),而对诗的第一句“‘啊,不要这些噪音!’贝多芬这样说”,郑敏还加了如下一个注释:
贝多芬在完全聋后写出他的最伟大的第九交响乐,当音乐进入第三乐章时,据贝多芬说他觉得任何器乐都不能表达他心中的激情。因此让一位男中音唱道:“不要这些噪音了!”并且接着用合唱唱出席勒的《欢乐颂》。在声乐开始以前,贝多芬用弦乐奏出一个充满徘徊、寻找的旋律,仿佛贝多芬在寻找一个更能表达他因为耳聋而痛苦的心灵的途径。
这就是诗题“贝多芬的寻找”的由来。
当《欢乐颂》的洪流流过每一颗聆听“贝九”的心时,郑敏这首《贝多芬的寻找》,其实也是在“寻找”贝多芬,是成熟的诗人对《献给贝多芬》的拓展和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