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卓鸣的头像

卓鸣

网站用户

小说
202310/19
分享
《英雄不死》连载

第一十八章 返黔襄助

远在贵州的护军使刘显世正为缺乏军事将才急得愁眉苦脸。偶尔得知,云南‘九重起义’中骁勇善战的卢焘,即将脱离滇军的消息,喜出望外。而此时的卢焘赋闲柳州多日,也耳闻目睹了广西匪盗横行、地方扰攘、民不聊生的惨状,并不比云贵好到哪里去。常常仰天长叹:天下乌鸦一般黑。他苦闷、彷徨、失望至极。当刘显世急电召回麾下,归去来兮,让他犹豫不决,彻夜难眠。他深知,护军使刘显世素有“笑面虎”之称,笑里藏刀是刘显世横刀立马的秘籍。刘显世同其他军阀一样,画地为牢、大权独揽,割据称霸,百姓无比义愤填膺。他若去贵阳定会卷入贵州军阀争斗的漩涡,难独善其身。若推辞不去,自己空有一番鸿鹄之志,岂能实现尽忠报国的夙愿?煎熬数日,卢焘折回贵阳,随即被刘显世任命为贵州新军东路第一巡防营管带。

贵州贵阳新军驻地。王文华、王伯群、卢焘等人聚在一起密谈。

王伯群:“现在看来,袁世凯反民国反孙中山的面目昭然若揭,暴露无遗。袁世凯还以大总统名义颁布的《中华民国约法》,彻底地废除了孙中山主持制定的《临时约法》。《中华民国约法》把大总统的权利扩大到几乎和皇帝一样。更让人气愤的是,他又下令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以无限期地连任,下一任总统由现任总统推荐。”

卢焘:“倘偌这样,袁世凯不就可以无限期地连任总统,还可以光明正大地将总统之位传给子孙后代了?”

王文华:“哼,辛亥革命后所建立的民主共和制度全给袁世凯废了,剩下的只有‘中华民国’这块空招牌了。”

王伯群:“所以,袁世凯虽为民国总统,但居心叵测,他最终是要推翻民国,恢复帝制的。不仅如此,国外的德国、美国、英国等列强也先后怂恿袁世凯称帝,希望袁世凯加强对国内的控制,以便通过他来扩大他们在华的侵略势力,东洋人也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交换条件,欲攫取大量权益。”

王文华:“袁世凯偏离中华民国越来越远了。”

王伯群:“最近,日本又借口对德宣战,派兵入侵了山东。袁世凯政府竟又宣布‘局外中立’并划出战区供日军作战,听任日军侵占我胶济铁路和青岛等地。东洋人气焰嚣张,袁世凯奴颜无耻呀。”

卢焘:“袁世凯卖国求荣,视国家利益为草芥,任外国势力践踏我江山社稷,我等国人岂能等闲视之。”

王伯群:“所以,从今日起,我等须武装军事,以应付突发事件的滋生。”

卢焘:“对,要反对袁世凯复辟,则必须掌握武装力量,培养军队骨干。”

王伯群:“卢兄远见卓识也,此乃非练兵不足以御。”

王文华:“依文选兄之见,我等如何作为?”

王伯群斩钉截铁:“组建新军模范营,培训、扶植军事骨干。”

王文华叹了口气:“可袁世凯大权在握,我等区区之新军,何以抵御?况且军队人心向背,也不好协调,万一有个闪失,岂不毁了初衷?”

王伯群:“袁世凯倒行施逆,国民激愤,组建模范营乃正义之举,正义之举谁又反对呢?依我看,不必耽忧过多,尽快建立模范营乃当务之急呀。”

王文华:“可是,我们势单力薄,又缺乏人才,建立模范营,岂不......”

王伯群:“哎,卢兄文韬武略,定有良策,是不是?”

卢焘:“文选兄,您就别给我戴高帽了,我可受不了,不过,良策嘛,倒是有一个。”

王伯群:“噢,不妨说一说。”

卢焘:“以我之名,电邀云南讲武堂之同窗李雁宾,胡瑛、范石生、洪鹤年、朱泽民、杨复光来黔解囊相助如何?他们乃当年云南讲武堂数一数二的军事尖子哩。”

王伯群满脸的高兴:“有讲武堂数一数二的军事尖子助阵,何愁模范营办不起来?卢团附,希望您尽快落实此事。”

卢焘:“请文选兄放心。我这就去拟电文。”

说完,卢焘离开了新军驻地。

王文华:“文选兄,建立模范营未尝不可,但,刘显世思想迂腐,循规蹈矩,能得到他的支持吗?倘偌他不支持,这模范营能建立起来吗?”

王伯群:“刘显世作为护军使,说话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黔军已改编为新军,您乃第一团团长,今非昔比,他的话可听也不可听,建立模范营巩固贵州地盘乃为要。相信,很多军人会举手赞成的,况且,建立模范营之目的也乃防御袁世凯之流的倒行施逆,他刘显世能公开阻挠吗?”

王文华:“说的也是,那建立模范营之事就这么定了。”

王伯群:“对,模范营须由您亲自操办了。”

王文华:“为何?卢焘不更合适吗?”

王伯群:“卢焘耿直,民族意识强,大理事件中,袍哥杨春魁被杀,滇西都督张文光也被唐继尧指令手下所杀,他气愤不过,坚决辞职返回广西,而不久,护军使刘显世为了壮其左右翅,电催其返回贵州,委任一职,可见卢兄的才能了得,更重要的是,刘显世欲以此为法码壮大其势力范围。”

王文华:“啊,原来如此。”

王伯群:“卢焘作为一个军人,有德有才,难得呀,可惜,他只是一个外省人,模范营岂能由他来操办?”

王文华:“我明白文选兄之意了。”

王伯群:“无论是刘显世或是您都应明白,建立模范营并非真能防御袁世凯之复辟,而之所以利用卢焘这个没有政治野心的外省人,目的只有一个,由他为我们培养一支思想过硬,战术一流的军队而已。如今,袁世凯上台了,各路军阀混战不歇,欲独占山头,唱独台戏。假如没有一支过硬的军队怎能有向外扩张的资本呢?所以,您要认清建立模范营的真正动机,与刘显世争个高低,拼个你死我活。就得搜罗更多象卢焘这样的英才,辅佐您左右,不然,贵州这个地盘将拱手送给别人啰。”

王文华点了点头,笑了笑:“还是文选兄老谋深算,模范营的条件一旦成熟,我马上着手筹建。”

王伯群:“此事宜早不宜迟,”停顿一会儿,王伯群又道:“卢焘乃军中之人才,虽与您我交往密切,仍须与之感情沟通,明白吗?”

王文华:“明白。”

贵州贵阳新军营地。卢焘坐在卧室里缝补裤子。

王文华拎着一包东西,兴冲冲地走进来。

卢焘抬头一望,笑着问道:“电轮兄,何事让您那么高兴呀。”

王文华:“模范营之事筹办得差不多了,难道不应该高兴吗?”

卢焘:“应该,应该。”

王文华:“哎,卢兄,您云南同窗有无消息?”

卢焘:“只要模范营办起来,他们将责无旁贷。”

王文华:“好,模范营果真有讲武堂之英才辅助,将虎虎生机也。”王文华打开箱纸喊道:“来,卢兄我买了点炸脆哨,辣子鸡,我俩喝几杯如何?”

卢焘放下针线,站起来:“好呀。”

两人一边吃,一边交谈。

王文华:“卢兄,刘护军使,对您爱惜有加呀。”

卢焘抿了一口酒,笑着答道:“何以见得?”

王文华:“大理事件后,卢兄坚辞回乡,欲另谋出路,刘护军使能高瞻远瞩,将您唤回,岂不是惜才如命嘛?”

卢焘:“国家民族需要军人力挽狂澜呀,我岂能置之不理?”

王文华:“卢兄念念不忘军人之责,不忘为国分忧之举,真让人敬佩呀,模范营之事全赖卢兄的鼎力相助了。”

卢焘:“责无旁贷,责无旁贷。”

王文华:“卢兄,您觉得刘显世此人如何?”

卢焘:“我与刘护军使虽然认识很久,但很少谋面,我只知道他是个军人,但对其为人孤陋寡闻,真不知如何谈起他的为人。”

王文华:“刘护军使,乃唐总督继尧扶持上台的人物,不可小觑,其人阴险狡诈,阿臾奉迎,典型的马屁精,深得唐总督的厚爱。您此番回黔,也许是唐总督之意,但不管怎么说,他们目的只有一个,在您傍徨失意的时候,拉拢您,扶植您,好让您为他们卖命,您可小心堕入陷阱啊。”

卢焘惊讶:“他们怎会有如此肮脏的想法?您一定是误会了。”

王文华:“卢兄,您试想看,唐继尧下令密杀滇西都督张文光,残杀袍哥杨春魁,不就是排除异已,霸占大理地盘嘛,您应记忆犹新才是,他们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呀。您坚辞回乡,不就是看不惯他们之所为嘛,而如今,您失意之时他们又拉您一把,除了您卢兄有杰出的才能外,难道不与他们利用您这个没有野心的外省人之目的有关吗?”

卢焘沉默不语。

王文华:“卢兄,别糊涂下去了,建立模范营,抵御袁世凯,才是光明前途呀。”

卢焘放下酒杯缓缓地说:“我不管谁有什么政治目的,但我仍为卢焘,既为卢焘,我是不想别人左右,我知道自己是一个军人,是军人仍有保家卫国的重任,电轮兄,您说呢?”

王文华:“卢兄乃异于一般军人之形象也。”

卢焘:“哎,如今国难当头,只有人心所向,国家民族才有希望啊。”

王文华:“卢兄说的甚是,来,干了这一杯。”

卢焘:“干了这一杯。”

王文华脸色绯红,微有醉意,站起身来,踉跄几步:“卢兄,告......告辞了。”

卢焘扶住王文华:“慢走哇,电轮兄。”

王文华摇摇晃晃走出了卢焘的房门。

卢焘起身回房,头靠椅背,闭起目来。不一会,他又睁开眼睛,自言自语道:“做人难,做个铁骨铮铮的军人也非容易呀!”

贵阳大十字街头。小商小贩们的吆喝声不时传来传去。买和卖的人群忙忙碌碌着。街道两旁悬挂着的“云海客栈”、“春风旅店”、“李记饭庄”、“李记肠旺面”等旗幡迎风猎猎。

卢焘与王文华身穿便装并肩走着。

王文华:“卢兄,这贵阳虽为山城,但并不见得闭塞呀,您看这人来人往,商贾云集,挺热闹的嘛。”

卢焘:“商贾云集,说明贵阳是块经商宝地啊。”

王文华:“说的也是,一个地方只要有商贾,货物尚能流通,货物流通了,地方才能繁荣昌盛啊。”

卢焘:“盛唐贞观之治不也是鼓励经商,才有了丝绸之路,有了商贾,唐朝才成了历代令人称颂的辉煌呀。”

王文华:“不翻贞观之治老黄历了,看,光顾说话了,饥肠沽噜的,先填饱肚子吧,哎,卢兄,您想吃些什么?”

卢焘:“我是贫苦人家出身,吃东西从不挑剔,只要填饱肚子吃什么都行。”

王文华:“既然卢兄那么好侍候,不妨去尝一尝贵阳名食肠旺面如何?”

卢焘:“肠旺面?那是什么美味佳肴呀。”

王文华:“卢兄有所不知,所谓的肠旺面就是用洗干净的猪大肠和猪血香料调和煮熟后,盖在煮熟的鸡蛋面上,再淋上油炸辣子油、酱油、撒上葱花、花椒等佐料,再撒上一把脆哨,让您吃起来,又香又脆、又鲜又麻又辣,油而不腻,人间极品美食呀。”

卢焘:“看您说的,我都快垂延欲滴了,走吧,吃它个痛快。”

两人往“李记肠旺面店”走去。

突然,街上传来了报童的卖报声:“卖报,卖报,最新有消息,最新消息,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袁世凯倒行施逆,国人义愤填膺。”

卢焘一听,转身走向报童,买了一份报纸,边走边看。

王文华:“哎,卢兄,报纸上瞎说些什么呀?”

卢焘:“电轮兄,并非空穴来风呀,走,回去再说。”

王文华:“哎,哎,不是讲好吃肠旺面的嘛。”

卢焘:“今天吃不成了,改天吧。”

卢焘、王文华走进了新军营地。

卢焘将报纸抛在桌面上,愤愤然。

王文华惊讶:“卢兄,乍了?”

卢焘:“您自己看一看吧,这成什么体统嘛,袁世凯倒行逆施,国人骂声如潮啊。”

王文华取过报纸一看。报纸上标题:“袁世凯接受日本灭亡中国之二十一条。”

王文华轻声念道:“(一)承认日本享有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并加扩大;(二)将日本对旅顺,大连的租赁期及对南满安奉两条铁路的管理限延长到99年,承认日本在东三省南离及内蒙古东部的特殊权利......”

卢焘:“电轮兄,别念了,袁世凯丧权辱国,丢尽国人颜面啊。”

王文华:“袁世凯不得人心也。”

卢焘一拳砸桌子上:“袁世凯卖国求荣,充当东洋人的傀儡,国人鼎当讨而诛之啊。”

王文华:“所以,建立模范营乃当务之急呀。”

贵阳街头。街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

一群学生队伍,手持五颜六色的三角旗,在学生领袖的率领下,一路振臂高呼口号,示威游行。

“打倒帝国主义列强!”

“打倒卖国贼袁世凯!”

“还我山东!”

“废除丧权辱国之二十一条!”

“日本鬼滚出中国去!”

游行队伍中,学生一边散发宣言传单,一边向沿途群众演讲。

街道两旁的商铺也不约而同地挂出了“抵制日货”的招牌。

一些商铺布店老板抱出大捆的日本布匹,当众烧毁,围观群众拍手称快,高喊:“好,烧得好,狗日的日本鬼,欺人太甚。”

商铺老板大喊道:“同胞们,日本鬼强加给中国的二十一条,不是灭祖灭宗吗,我们坚决不答应,大家团结起来,抵制日货,决不让日本鬼的阴谋得逞。”

一群众振臂高呼:“团结起来,抵制日货。”

群众高声呼应:“团结起来抵制日货。”

贵州新军营地。王文华、卢焘及部分军官坐在圆桌旁开会。

机要员轻轻走进来,伏在王文华耳边细语。

王文华“嚯”地站起来。众军官面面相觑。

王文华:“诸位,贵阳街头爆发了大规模的学生示威游行活动,抗议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上峰命令我团即刻派出官兵上都督府维持秩序,但有一条,没有命令,谁也不许向学生开枪。”

官兵们荷枪实弹一路小跑,抄近路向都督府前进。

游行队伍中继续喊着口号。

“打倒帝主义列强!”

“打倒袁世凯卖国贼!”

“还我山东!”

“废除二十一条!”

“日本鬼滚出中国去!”

都督府门前。溜排着尖厉的钢丝网。

新军士兵荷枪实弹与游行队伍相隔对峙。

学生队伍中,学生领袖站在高处,高呼“还我山东!”

队伍中呼应:“还我山东!”

学生领袖:“废除二十一条!”

学生:“废除二十一条!”

声援学生示威游行的民众站满了街道两旁,遥声呼应。

深夜的贵阳新军驻地内。王文华、卢焘、王伯群聚集一起。

王伯群抿了一口茶,缓缓地说:“二十一条灭亡中国的条件,其实是日本支持袁世凯做皇帝的条件呀,袁世凯大逆不道,不顾国人的反对,终于走出了这险恶的一步,国人为之痛心疾首呀。”

卢焘:“袁世凯倒行施逆,卖国丧权,帝国主义的侵略,激起了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愤慨,孙中山在日本东京专门组织了‘中华革命党’,宣布以实行民权、民生两主义的宗旨,以扫除专制政治,建设完全民国为目的,积极准备武装斗争,反对袁世凯的独裁统治。最近又发表了‘讨袁檄文’一针见血的指出了袁世凯是破坏共和的民贼,号召国人起来‘戳此民贼,以拯吾民’看来,中华大地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中华革命党人’与卖国贼袁世凯斗争的局面。因此,作为军人,我们应该站在正义的一边,旗帜鲜明地反对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王伯群:“对,现在正是成立新军模范营的时候,以应付即将出现的各种勘乱,尤其是袁世凯手下北洋军的南下。对了,电轮,模范营的筹备工作怎样了?”

王文华:“模范营成立的条件已成熟。”

王伯群:“好,唔,卢兄,云南方面联系得怎样了?”

卢焘:“拟邀请的同窗已复电将启程来黔。”

王伯群:“好,那时,模范营因此而人才济济,又将是黔军人才的摇篮呀。”

王文华:“到那时,模范营才真正成为了贵州新军的模范呀。”

王伯群哈哈哈大笑。

贵阳新军营地拱门上方“贵州新军第一团模范营。”异常醒目。

一间布简朴的房子里。宽大的圆桌旁,分别坐着王伯群、王文华、卢焘及李雁宾、范石生、胡瑛、洪鹤年、朱济民、杨复光等十多位教官。

王文华站起来:“诸位,现在我郑重地宣布贵州新军第一团模范营正式成立了。”

众军官热烈鼓掌,人人脸上都绽开了笑容。

王文华:“模范营的建立,顺应了反袁复辟的历史潮流,模范营始终站在正义的一边,旗帜鲜明地反对袁世凯的独裁统治,无上光荣。故,责任重于泰山。今后,模范营将招练新兵,培养军队骨干,使之形成一股不折不扣的反袁武装力量。”

众军官又报于阵阵的掌声。

“现在宣读刘护军使的命令”,王文华拿起一纸任命书念道:“命新军第一团团附卢焘为模范营管带。”

卢焘“嚯”地站了起来。

王文华:“现在请卢管带讲话。”

众军官热烈鼓掌。

卢焘:“诸位,今日模范营之建立,乃为贵州军政大事。如今,国家民族,灾难沉重,民不聊生,卖国贼袁世凯不顾人民的反对,建立独裁统治,我等军人岂能袖手旁观?新军模范营正如电轮团长所言,将是一支不折不扣的反袁武装力量。唔,为模范营人才辈出,与我共赴生死,缔结知已的云南讲武堂之诸位同窗,舍弃优越,千里赴黔,矢志助力模范营,在此我等表示敬佩与谢意。”

众军官一致鼓掌。

卢焘喝了一口茶:“模范营将以讲武堂的学科、术科为主,即步骑炮工等兵科、战术学、兵器学、步兵操典、野外勤务等为主,培养官兵之素质,这乃革命之本钱矣,往后,诸位革命同仁乃以模范营为家,精诚团结,携手合作。方能干出一番大业来,徒有虚名并非军人之本能。我就说到这里,多谢诸位。”

众军官再次鼓掌。

新军模范营操练场内。新军官兵在晨练,口号声响彻云霄。

范石生在示范步兵操典课,手把手地教学员托枪、刺杀之要领。

卢焘、王文华并肩在操场边巡视。

王文华指着操练的官兵高兴道:“模范营的官兵士气真高呀。”

卢焘:“可不是嘛,学员所学完全是当年在云南讲武堂那一套,军事技术新颖独特,又显军人之刚阳,学起来不是很有劲头嘛。”

王文华:“说的甚是,将来模范营出成效那一天,您这一帮讲武堂之同窗,功不可没呀。”

卢焘叹息道:“他们大多怀才不遇,难于报效国家呀,一旦有机遇,浑身是使也使不完的干劲。”

范石生见卢焘、王文华走了过来,忙跑过来“啪”地立正:“报告王团长、卢管带,模范营的官兵正常操练。”

王文华:“很好,模范营掷地有声,场面感人呀,卢管带,您该给官兵们训训话了。”

卢焘:“现在?不,不,不,官兵训练的积极性正高着哪,那能半途扰之,罢了,罢了。”

王文华:“卢营长多虑了,您就讲几句也无妨嘛,范教官,马上集合队伍等候训话。”

范石生跑回操练场,向官兵高喊:“停止操练,马上集合。”

众官兵迅速骤拢,集结完毕。

范石生高喊:“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稍息,立正。”

王文华:“卢管带,开始吧。”

卢焘推辞道:“哎,您是一团之长,该由您来训话才是。”

王文华:“卢管带,您就别推辞了,上去吧。”

卢焘推辞不过,即走上一堆土坎上。环视官兵,声音洪亮:“诸位官兵,乃是模范营层层挑选而来的精英骨干。如今国难当头,内侮外辱,民不聊生。推翻帝制,走向共和,是中华民族强盛的必由之路。我等肩负的历史使命非同寻常。最近,袁世凯又承诺了日本提出的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国家民族危在旦夕,百姓望洋兴叹,束手无策呀,我等乃为革命军人,视国家民族流泪滴血,岂能无动于衷?孙中山先生说过,袁世凯是破坏共和的民贼,他号召国人起来‘戳此民贼,以拯吾民’,我们拿什么去拯救?拿拳头,拿武器,拿我们的坚强意志,拿我们拳拳之爱国心呀,故,我等官兵乃国家之军人,讨伐袁贼,保疆卫国,义不容辞!”

官兵们激动地鼓起掌,振臂高呼:“讨伐袁贼,保疆卫国。”

卢焘:“所以,模范营之官兵要时刻想到以国家民族之利益为重,勿忘国耻,刻苦训练,无论是学军事战术或是做人做事,都应异于常人,这样,模范营的官兵才真正地成为模范官兵,模范营才真正成为模范营!”

官兵们再次热烈鼓掌。

卢焘:“诸位官兵,请拿出百倍的精神和干劲继续训练吧。”

官兵们群情振奋,操练场上,呐喊声一浪高过一浪......

王文华笑了笑:“卢管带,您的话尤如一支强心剂呀,您看,他们个个生龙活虎的,多精神呀。”

卢焘:“做模范营的官兵就得这样呀。”

贵州贵阳巡府内。贵州巡按使龙建章、护军使刘显龙等官员在一起紧急磋商。

龙建章旋转手中的茶杯,慢吞吞地说:“袁世凯接受了全国进呈的‘推戴书’,在文武百官的朝贺下,当了‘中华帝国’的皇帝,这样一来,袁世凯必定在全国肃清异党,建立其左右翼政治力量,我们怎能无动于衷,不表态呢?”

刘显世马上附和道:“龙大人说得对,应该立即致电拥护袁世凯称帝,表明贵州方面的态度。”

龙建章:“诸位有何不同的主张?不妨说一说。”

官员甲:“既然袁世凯已当上皇帝,说明乾坤已定,如何不致电拥护呢,宜早不宜迟。”

官员乙:“致电拥袁之事能否暂缓?”

龙建章:“暂缓?何意?”

官员乙:“如今国家内外交困,袁世凯有卖国和复辟帝制之嫌,全国人民唾骂其声不绝于耳,反对袁世凯的卖国独裁斗争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与其遇潮流而动,不如静候事态之发展,再作权衡,省得被动,遭世人笑话。”

刘显世沉下脸来:“不行,致电拥袁不能暂缓,只能迅速。袁世凯贵为中华帝国皇帝,乃是板上钉钉。毫无疑问,既是皇帝,国人均得尊重他,拥戴他,倘若得罪了皇帝,我等岂能有好果子吃?”

龙建章沉思片刻:“言之有理,马上致电拥护袁世凯称帝。”

列位官员不再吭声。

龙建章:“刘大人,既然贵州方面致电拥护袁世凯称帝,那您手下第一团里的新军模范营该如何处理呀?唔。”

刘显世:“龙大人请放心,此事我会毫不含糊地处理好。况且,我一贯不赞成王伯群、王文华、卢焘等人筹办新军模范营,怎能让他们以此为据点,讨袁反帝,最后成我等心头之患呢。”

龙建章:“贵州虽山高皇帝远,但绝不能有任何阻碍袁世凯称帝的势力存在。”

刘显世:“明白,我马上下令,就地解散新军模范营。”

贵州新军模范营,卢焘及范石生、李雁宾等诸教官在一起交谈。

卢焘:“诸位教官,最近模范营的情况如何?”

范石生:“模范营官兵乃军中之精英,悟性好,入门快,学员素质好,尤其是周西成、李晓炎、毛光翔、王家烈等学员,出类拔萃,前途无量呀。”

卢焘:“如果说模范营的学员是孩子之话,诸位教官就是他们的亲爹娘了,模范营学员倘偌日后个个都有出息有建树,诸位的功不可没呀。”

李雁宾:“卢管带功不可没呀,没有模范营,那有这些精英?”

卢焘:“哎,此言差矣,诸位教官才华横溢,文韬武略,不减当年。诸位尤如一盏盏明灯,照耀着模范营官兵前进之路,假如没有明灯,纵是聪明百倍也总免不了乱闯瞎摸呀,所以诸位真正称之为劳苦功高!”

众教官哈哈哈大笑起来。

这时,王文华阴沉着脸,神情沮丧地走了进来。

卢焘见状,忙问道:“电轮兄,你脸色那么难看,发生什么事了?唔。”

王文华缄默不语,突然将帽子抛在了桌子上。

卢焘急切地问:“电轮兄,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您不说,让人憋在心里难受。”

王文华痛苦地捂着双眼,昂天长叹道:“今日起,模范营将不复存在矣。”

卢焘一怔,忙追问王文华:“何为?解散模范营?”

王文华有气无力应允:“嗯。”

卢焘激动地摇着王文华:“为什么?这是为什么呀?”

众教官在一旁面面相虚,悄悄议论道:“这是为什么呀。”

王文华:“别问了,这是巡按使龙大人及护军使刘大人的决定。”

卢焘急得踱来踱去:“那模范营没有什么回旋之地了吗?”

王文华苦笑一声:“回旋之地?袁世凯都已经当上‘中华帝国皇帝’了,贵州也已经致电拥护袁世凯称帝了,还容得下模范营的存在吗?就地解散吧,不能有任何幻想啊。”

卢焘一拳砸在桌子上,痛苦地喊道:“模范营寿终正寝也,悲哉哀哉。”说完,一行眼泪从卢焘的眼角边滚落了下来。

贵州新军六团团部内,王文华、卢焘等军官聚在一起。

火炉上的水壶正“滋滋”的冒着热气。

王文华:“诸位,蔡锷将军已在云南宣布独立,脱离袁世凯,反对帝制,贵州理应顺历史潮流,也举起反复辟帝制的旗帜,酿造强大的反袁声势,组成‘护国军’以响应蔡锷将军之反袁行动。”

卢焘:“对,贵州理应宣布独立,成立护国军。”卢焘沉思一会:“可是巡按使龙建章,护军使刘显世之人守旧迂腐,态度消极,况且,他们与袁世凯有着千丝万缕的瓜葛,不时暗中往来,宣布独立,成立‘护国军’,恐怕没那幺容易呀!”

王文华:“唔,这该如何是好?”

卢焘:“贵州独立,成立护国军,势在必行。”

王文华来回踱着步子:“龙建章,刘显世乃袁世凯之忠实信徒,这两块石头必须得搬走,不然,贵州独立,成立‘护国军’之事终成泡影。从现在起必须要加大反袁的态势,迫使龙、刘俩人宣布贵州独立。”

卢焘:“好,看来,也只能这样做了。”

王文华:“诸位,贵州独立,成立‘护国军’,乃是一件深得民心的大事,也是为国家民族匡扶正义之举动,也是我辈军人不可推卸的责任。回去后,请诸位联络官兵们统一思想,为贵州独立创造声势,为‘护国军’成立作好组织上的准备,大家分头工作吧。”

卢焘等军官起身走出了团部。

王文华转身叫住了卢焘“哎,卢兄,请留步。”

卢焘回过头来:“电轮兄,有事吗?”

王文华:“来,这边坐一坐,我俩再聊一聊,如何?”

卢焘:“电轮兄意犹未尽啊?”

王文华认真问道:“您认为贵州能否独立?”

卢焘思忖道:“贵州独立乃大势所趋,谁也无法阻挡它独立的步伐。”

王文华:“噢,何以见得?”

卢焘:“首先,自1911年以来,国人反袁斗争一直没有间断过,袁的倒行逆施,国人无不痛恨至极,其次,袁世凯推行复辟帝制,投靠洋人之势力,称皇称霸之心昭然若揭,已失民心。云南脱离袁世凯宣布独立,并成立护国军,乃是吹响了推翻袁世凯之号角,故,贵州焉能袖手旁观,独立乃为形势所逼矣。”

王文华点了点头:“言之有理,不过,贵州官员都不见得一同应允呀。”

卢焘:“他们能左右别人,左右得形势的发展吗,没有谁能阻挡历史的车轮啊!”

王文华:“话虽然这么说,通过他们宣布贵州独立不是省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吗?”

卢焘:“这话还有点道理,这样好吗?刘护使军是您的舅舅,我们先去试探一下他对此事之态度,再作长远之计,如何?”

王文华:“好,就这么办。”

贵州巡府内。巡抚使龙建章躺在沙发上,斜着身子抽着大烟,嘴吐出的烟雾,一圈一圈地飘散开来。护军使刘显世心神不定,目光游离,在桌旁饮着花茶。

龙建章:“刘大人呀,蔡松坡12月25日宣布云南独立了,还成立了什么‘护国军’,真他娘的无聊透顶,他还公然与‘中华帝国皇帝’叫起板来了,岂不是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嘛。”

刘显世:“哎,你别小看蔡松坡此举,影响力不言而喻呀。按目前的态势来看,其他省说不定也正在响应蔡锷的独立号召呢?贵州毗邻云南,受之影响也难免呀。”

龙建章:“此事倘若处置不好,您我无异于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呀。”

突然,门外的军官禀告:“龙大人,新军六团王团长、卢管带前来求见。”

龙建章、刘显世双眼对视,心照不宣。

龙建章:“他们定是为独立之事游说而来。”

刘显世:“那......”

龙建章:“刘大人,别太慌张了,镇静一点。”

刘显世:“是,龙大人。”

龙建章转头吩咐军官:“快,请他们进来。”

王文华、卢焘一前一后走了进来,立正敬过礼。

龙建章:“来,来,来,两位这边坐坐,有事吗?”

王文华:“龙大人、刘大人,我俩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呀。”

龙建章慢吞吞地说:“噢,有话说,有屁放。”

卢焘:“既然如此,那就开门见山了。请问两位大人,蔡锷将军已宣布云南独立,并建立了讨袁‘护国军’,贵州将有何动作?”

龙建章一脸不悦,转向刘显世:“刘大人,此事由您来回答吧。”

刘显世:“这恐怕不太好吧,龙大人贵为巡抚使,一言九鼎,还是由您来回答好一点。”

龙建章拖着长腔,不耐烦道:“刘大人,别忘了,他们可是您的部下呀,您不回答,谁回答呢,您就别推辞了,嗯。”

刘显世无可奈何,埋怨道:“国家之事,尚有理论,年纪轻轻,少管闲事为好。”

卢焘立即反驳:“刘大人,贵州独立之事并非闲事,更不是儿戏,贵州独立与否,您给个明确的答复就是了。”

刘显世狠狠地瞪了一眼卢焘,语气生硬:“那我明确告诉你们,贵州过去不能独立,现在不可能独立,将来也不会独立,更不会成立什么狗屁的‘护国军’。”

王文华蔑视一眼刘显世:“舅......啊不,刘大人,您也许忘了‘识时务者为俊杰’这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名言吧,您看一看,听一听,如今举国上下,讨袁之声一浪高过一浪,连帝国主义也改变了态度,您作为中国人,难道永远追随袁世凯卖国求荣,走向人民的反面,开历史倒车吗?”

刘显世气得满脸胀红:“这......如何了得,讨袁反帝,无异于‘以卵击石’自取灭亡。”

龙建章愤怒状:“放肆,尔等不得对刘大人无礼。”

王文华冷笑一声:“我说的是‘理’呀,并非无‘礼’也。我誓与共和同命,事在必行,爵使,请以第一兵团兵变告北廷,杀身灭族,文华自当之,幸而有成,名利仍归爵使也。”

刘显世忍气吞声:“贵州独立与否,是否成立‘护国军’呢,事关重大,一时,我也无法答复你,不如暂缓一缓,待条件成熟后,再议此事如何?”

卢焘:“两位大人,广西、广东、浙江、陕西、湖南等省都准备独立了,难道贵州就无动于衷,甘心落后他人?连曾经积极支持袁世凯称帝的日本,也邀英、俄、法、美等国家,向袁世凯提出缓改国体的警告,不愿继续支持袁世凯的帝制活动,我等连红头发,蓝眼睛的外国佬都不如吗?贵州独立势在必行,两位大人不要执迷不悟,如此觉悟,愧对贵州父老乡亲,愧对国家民族啊!”

刘显世叹了口气:“此事非同小可,不如两位先回去,待商议后,另行决定,如何?”

王文华、卢焘互相对视一眼,点了点头。

这时,卢焘又转过头严肃地说:“我们也不想为难两位大人,但,必须说明的是,反袁乃是历史之潮流,不可逆转呀。”

说完,两人并肩走出了门外。

刘显世气得吹胡子瞪眼睛,喝令道:“王文华,您给我记住了,少给我惹祸惹麻烦。”

这边,龙建章也气得将烟锅往床沿敲了几下,愤愤然:“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刘显世见状,丢下了王文华,又转回身,劝道:“龙大人,息怒息怒。”

龙建章咳嗽几声:“哼,您看看,您的部下不但无礼,还竟敢上门教训起你我来了,真将我气得半死。”

刘显世扶过龙建章陪笑着:“龙大人,恕我管教无方,恕我管教无方,吓着您老人家了吧,呆会,我定给点颜色给他们瞧瞧。”

龙建章停顿了一会儿:“刘大人,不必计较小人之过,此事看来迟早得有个交代呀。”

刘显世:“唔,如今全国上下,怀袁之恨,讨袁声之高,史上罕见呀,袁世凯为何就不争点气呢?哎,如今军中人心涣散,打起仗来,将溃不成军呀。一旦全国各省都闹独立了,北洋军队能否抵挡得住,还是一个谜呀,贵州不独立难矣,大势所趋也,哎。”

龙建章摇摇头,叹叹气:“人心所向,难于阻挡也,刘大人,您看着办吧。”

刘显世:“还看什么呢?袁世凯无戏可演啊,贵州独立铿锵有声,潮流不可逆转矣,还有护国军......”

龙建章:“时局未明,凡事且慢,贵州独立之事,切莫操之过急,以免弄巧成拙。”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