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杜崇斌的头像

杜崇斌

网站用户

小说
2023 07/09
分享
《《大儒张载》密码》 连载

第一十六章 珍惜生命中稀有的美好

47

快到谷雨节气了。周昱明照例6点半就起床了,他先到小区院子的花园里面练了两遍八段锦功法。这套健身功法,他已经坚持了很久了,他觉得练习这套功法,对身体还是有好处的,比如对于颈椎和腰椎的保健,他就觉得获益匪浅啊。一会儿,太阳从东方升起来了,阳光很好。

阳光和煦地照着,在花园里酣畅淋漓地练完八段锦,舒适,惬意,似乎全身的经络气血都打通了,似乎自己又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这时候,周昱明忽然想起两句诗歌:

轻轻地 从我的琴弦上

失掉了成年的忧伤……

他忘记了这是谁的诗歌,但他觉得生活需要文学表达,也需要诗歌和诗意。这大约就是文学存在的意义吧。

看来今天真的是一个难得的好天气,一场连阴雨后,阳光明媚,空气清新,晴空万里,小区花园里月季花和蔷薇花正在盛开,各种树木繁茂而葱茏,空气里漂浮着淡淡的花香。

现在一年里的好天气真的不多了,不是太冷,就是太热,要不就是连阴雨、沙尘暴,或者大风带来的飞沙走石。他不由得在心里感叹,像今天这样晴好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已经越来越少了,在多日的连阴雨和阴冷天气之后,能等到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已经是一种幸运了。还是珍惜一年里的好天气吧!

昨天下午,周昱明去看望了他的一位老师。这位老师姓李,是他中学原来的班主任。李老师大概快80岁了吧。周昱明记得他在10年前写一本书的时候,还去请教过李老师一些问题,那时候李老师说自己已是年近古稀了,现在整整10年已经过去了,李老师也应该快80岁了吧。周昱明感觉李老师的身体状况变化不大,总是那个样子,身体还很硬朗,没有胖也没有瘦,头发几乎全白了,但脸上苍老的容颜和皱纹也没有特别增多,也不见得特别衰老,身体还是那样,耳不背眼不花,还是那么健谈,思路也还很清晰,谈话声音宏亮,也有底气,他觉得李老师能有这样的好身体,这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啊。

十年的时光,在李老师的身上,几乎就没有留下什么痕迹。但是周昱明的这十年,变化却是很大的。那时候他才四十三岁,经常熬夜写作,身体也没有一点儿感觉,每天上班仍然按时到岗、精神饱满。可以说,那时候自己身体很健康,还不知道病痛是什么,也没有一点衰老的感觉,总想着建功立业,总想着要写一部传世之作,总想着来日方长,前途无量,天不怕地不怕,有一股勇往直前的闯劲。现在呢,晚上看书要戴老花镜,也不敢熬夜了,感觉身体似乎衰老了许多,不仅是一身的病痛,而且自信心也大不如从前了,没有了原来那样的闯劲和拼搏的精神,这是为什么?四十三岁到五十三岁,这十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这真是值得思索的。

在和李老师的闲聊中,他们对保持身体健康几乎达成了共识,那就是,每天晒晒太阳,散散步,做做八段锦、练练气功或者太极拳,坚持锻炼身体,运动是第一的,吃饭和饮食的营养排第二,然后才是吃各种保健品和吃药。李老师还说,其实,吃药保健就是一个伪命题,我们总是认为吃药会对身体好一点,吃药会帮助我们改善身体状况,其实并不是这样。好的生活方式才是最重要的,比如每天坚持运动,按时吃饭、喝水、休息,不熬夜,适时增减衣物,保持心情愉悦等等。如果能做到这些,根本就不用吃药。如果说好的生活方式是保持健康的上上策的话,吃药永远都是下下策,呵呵。

周昱明给李老师说,他现在已经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练习八段锦功法的好处了。练习了一年八段锦,他原来多年的颈椎病、腰椎骨质增生,如今在日常生活上已经不再难为他了,还有多年的过敏性鼻炎也都得到了很好的缓解。特别令他高兴的是,上一个月参加单位组织的体检,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都很正常,连原来体检一直提示的轻度脂肪肝也消失了。

48、

这天晚上,郑源打开《大儒张载》,翻到第177页,他想把张载先生的《西铭》抄下来,因为《西铭》在中国思想史上首次建构了一个“天人合一”“天下一家”的宇宙社会观。

人在自然界和宇宙中到底是个什么位置呢?《西铭》告诉我们“天人合一”。一个人,其理想的生活方式,就是要实现自我和他人、家庭和社会、人类和自然的统一和谐。《西铭》是横渠先生为中国人构建的具有儒家情怀的美好的精神家园,并彰显了民胞物与的人文情怀。在这个家园中,天是父亲,地是母亲,皇帝是嫡长子,大臣是家相,大家尊老爱幼、相亲相爱……当然,可以说,《西铭》是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

中医的源头经典是《黄帝内经》,郑源最近在学习这部经典著作的时候,经常会悟到“天人合一”的思想。关于《黄帝内经》这本书,如果用郑源爷爷的话来说,那就是:你读100本杂书,不如静静地细品一页《黄帝内经》,呵呵。

《黄帝内经》中虽然没有直接说“天人合一”,但却处处体现出“天人合一”的养生思想。《黄帝内经》认为人与自然息息相关,是相参和相应的,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时刻都会对人体产生影响。在《黄帝内经》中,“天人合一”更多地体现在顺应大自然和周围环境,以求“得道”和“终其天年”的目的。也就是说人和世间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一样,本来也是自然界的一个分子,所以人应该尊重和敬畏自然规律,并顺应自然以达到健康长寿。

正在他认真抄写《西铭》的时候,收到云飞发来的微信:“最近在读什么书?”

“我在抄写《大儒张载》中的《西铭》”云飞说。

“为什么?”

“你知道吗?《西铭》的主要思想是‘天人合一’,这与《黄帝内经》的养生思想不谋而合!”

“哦,《黄帝内经》的养生思想?‘天人合一’?那么如何做到‘天人合一’呢?”

是啊, 那么,如何在养生中做到“天人合一”呢?这正是郑源这几天思考的问题呢!

“我正在研究呢,等我弄明白了,再告诉你吧。呵呵。”郑源说。

经过一番认真研究,郑源才知道,首先是顺应大自然四季的寒暑和冷热变化,适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和世间万物一样生生不息。比如说春天“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见《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就是说,由于春天是生发的季节,万物欣欣向荣,所以人们也应该使形体舒缓,使神志随着春天的生发之气而畅然勃发。夏天呢,“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见《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就是说,夏天是万物繁茂秀美的季节,植物开花结果,人们也应该不要厌恶烈日炙烤和白天太长,应保持情绪怡悦,使自己的面容像含苞待放的花朵一样秀美……

还有,《黄帝内经》指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见《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就是说,要顺应四季阴阳的变化,圣人在春夏季节保养阳气,以适应生长的需要;在秋冬季节要保养阴气,以适应收藏的需要,这样就能符合养生的根本规律。


49、

有一天,周昱明和赵普梵相约去散步。赵普梵比周昱明大了七八岁,他们还是有一些共同语言的。当然除了共同的对于历史文化的兴趣外,他们还会谈到关于养生与健康,关于衰老,关于慢慢步入老年的尴尬,比如说上有老下有小,比如说身体的病痛,比如说劳累和分身乏术等等。

后来,他们在一个花园的长凳上坐下来,谈起了关于慢慢变老的一些话题。

周昱明说,你知道吗?幸福现在对于我来说,就是过敏性鼻炎没犯,不流清鼻涕打喷嚏;颈椎不僵硬不疼,脖子能自由转动;腰椎骨质增生没犯,腰不疼。这就是第一层幸福了。然后,咽喉不疼没发炎,口腔没有溃疡,胃口好能吃饭,不拉肚子,这就是第二层幸福了。再然后,手指不僵硬,能自由屈伸;腿不疼,膝盖不酸,走路自如,这就是第三层幸福了。你看,我的幸福就是如此的简单,哈哈哈!

赵普梵说,你说的这些我一点都不惊讶。我知道上了五十岁,身体会不断地爆出红灯,各种小毛病都会来找你的麻烦。我也曾经是一身的病痛,可以说百病缠身吧,但是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和中药调理,才慢慢走出了这一低谷。

正在这时候,公园那边忽然传来了这样的歌声:“哥已不在是当年的哥,不再与春风对酒当歌……”

周昱明说,这首歌太契合他的心灵了。因为他也曾经有万丈豪情,但现在逐渐被岁月消磨得只剩下一声叹息了!

但赵普梵却宽慰他说,你也不必太伤感,其实吧,像你这样的50多岁的大叔,正当盛年!你看古人不是说:“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嘛。虽然忙来要为工作为事业为老人为儿女操劳奔波,似乎焦头烂额的,但回首人生,不是也积累了丰富的人生经验,在事业上也算小有成就吗,于是,闲下来时,也可以左手香茗,右手书香,看山看水,赏春花秋月嘛,呵呵。

后来他们都说,其实人生的快乐时光真的很少,要珍惜生命中难得的稀有的快乐,然后好好地活着。

就像苏东坡那样,虽然屡遭不公的打击和贬谪,历经人生的百死千难,知道生命的艰难、坎坷和不堪,知道人世间世态的炎凉和薄情,但还是执着地热爱着人生,积极乐观地生活着,满腔热忱地热爱人间,爱着这人间烟火,这就是一个智者,这就是一个内心世界强大的人。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一个人,活着活着就会越活越活越明白,也会越活越有智慧,这就是所谓的智慧人生吧。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 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登录][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