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杜崇斌的头像

杜崇斌

网站用户

小说
2023 07/29
分享
《《大儒张载》密码》 连载

第二十章 寻根,乡愁的味道

60

云飞坐上了开往北方小城的高铁。

立夏已过,眼下正是小满节气。窗外,阳光灿烂,温热的空气中弥漫着庄稼即将成熟的气息。车内空调开放着,显得舒适而惬意。云飞想着远方的故乡,向车窗外望去,一闪而过的山岗、小河、绿树、田野、村庄,让他的想象力无限地延伸着,向着远方,向着家乡的方向。

云飞要回老家休假,他把公众号的打理工作交给了青鸟,青鸟欣然应允。不过青鸟也交给他一个任务,那就是回来后要写一篇高质量的文章,文章的主题是“乡愁味道”。这是她策划的“谈笑鸿儒”公众号的下一个月的主题之一。

云飞好久没有回老家了。他记得周邦彦在一首词中写道:“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对于这首词,他则适合于倒过来说,那就成了:“故乡遥,何日去?家住长安,久作吴门旅”,想到这儿,他不由得露出了一丝无奈的笑意。

是的,云飞的老家在西北一座小城,距离古都长安(今西安)比较近。他要休假,他想回老家看看,这些天他一直在想家乡,想家乡的街道、商场、学校、建筑物、名胜古迹,想家乡的亲人和同学,想家乡的美食,想小时候的歌谣,他不知道这算不算乡愁。于是他常常想起台湾诗人席慕容的一首诗:“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是的,想这些的时候,他也往往是在晚上想起,在那些月光皎洁的晚上想起,或者是在回家的梦中想起的。

说起来,云飞还是关中人呢。但可笑的是,他的关学知识还是从青鸟那儿学到的。一个地地道道的关中人,大学毕业后去了南方工作,竟然是从南方朋友那儿看到的《大儒张载》,于是才知道了故乡在一千年前就曾出了这样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并由其开创了一个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学派——“关学”。而且,后来才慢慢认识到自己的精神世界深受关学的滋养,自己的精神密码竟然就是传承千年的“关学”!

乡愁,乡愁味道?乡愁有味道吗?当然有!那么,回到老家,我最想吃什么呢?是妈妈做的岐山臊子面?是街上的秦镇米面皮?是老马家羊肉泡馍?是老潼关肉夹馍?还是每次回家必去吃的老王家扯面呢?

但不管怎么说,这一次回家,除了要吃这些美食外,一定要去拜谒一次横渠书院和张载祠了,我们经常说寻根,寻根,我们的根在哪儿呢?既然可以说我们秦人特别是关中人的精神密码就是关学,那么关学圣地横渠书院和张载祠就是我们的根了,难道不是吗?

61、

有一天晚上,郑源问爷爷,说他想知道东垣老人在金国灭亡后的经历是怎么样的。爷爷说,由于历史记载很少,他也只知道个大概。大致是这样的:

李东垣先生活了72岁,在那个时代,算是比较高寿了,这大概得益于他的中医养生知识吧。

金国灭亡了,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东垣老人又开始了颠沛流离的流亡生涯。这就是说,他在蒙古所建立的元朝还生活了17年。说他是“金元四大家”真的没错,因为,造物主让他在金国生活了半个多世纪,还在元朝生活了17年。

东垣老人的人生最后这17年也不好过。因为蒙古国四处用兵,横征暴敛,穷兵黩武,企图征服整个世界。在1219年就开始征战四方,特别是1235年、1244年先后攻占了保加利亚、俄罗斯、波兰、匈牙利等国,还进军叙利亚的大马士革,几乎占领了整个欧洲,还建立了四大汗国,成为地跨亚欧国家、地域空前广大的国家。在这样的国家生活,生活应该是会受到很大影响的。

除了著名的中医著作《脾胃论》外,李东垣还著有《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东垣试效方》等中医经典著作。据说东垣老人在晚年为了给后世留下宝贵的医学遗产,曾经严苛地选择徒弟。但幸运的是,他遇到了一个非常值得托付衣钵的好徒弟。他们师徒之间的故事,成为中医史上的一段佳话。

那一年,东垣老人已年近古稀,他也觉得人生所剩时日不多,于是他声言要收徒传承医道。一听名满天下的大神医要收徒,许多人都想拜他为师,但后来都被他拒绝了。因为他选择徒弟是非常严苛的,从不轻易收徒。

一天,一位叫做罗天益的年轻人来见他,想拜他为师。那时候罗天益大约有二十八九岁。东垣老人一看罗天益的衣着打扮,就知道他是贫寒家庭出身的孩子,于是他平静地问罗天益:“年轻人,你是想学赚钱的医生呢,还是想学传道的医生?”罗天益想了想说:“前辈,虽然我家境贫寒,也需要钱养家糊口,但我认为医道医德高于一切,我今天来拜您为师,就是为了传承您的医道,济世安民。”

于是,东垣老人指着墙上的“横渠四句”接着问:“那你看我墙上挂的这幅书法作品,你懂得它的含义吗?”

“先生,这是北宋大儒张载的名言,我知道它的深刻内涵,我也常常默诵这四句话。它指出了一个读书人读书的目的和意义,可以说是一个读书人对这个社会永恒的道义与担当,它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并终生为之奋斗!”

东垣老人一听很高兴,心想这正是他要寻找的接班人。于是就收罗天益为徒,每天悉心教导,言传身教,不仅不收罗天益一文钱的学费,将自己的医术医技毫无保留地传授于他,而且吃饭住宿都是免费的,平时还奖励他一些零花钱(奖学金)。

几年后,罗天益学成准备回家,东垣老人又拿出一包银子给他说:“天益,为师知道你生计艰难,怕你意志动摇,在岐黄之道上半途而废,这些钱你拿回家可以养活妻子儿女,一定要谨记为师的话,继续潜心研究医术,传承医道。另外,为师把这幅写有“横渠四句”的书法作品也送给你,希望你胸怀天下、救民济世,做一名医德高尚的好医生。” 罗天益深受感动,发誓终生不忘恩师教诲。

名师出高徒,后来罗天益也成为一位名医,不仅传承了东垣老人的医道,以精湛医术悬壶济世,很有成就和口碑,而且还整理出版了东垣老人的许多医学著作,传承了他的许多经典名方和效验方,还著有医学名著《卫生宝鉴》24卷,成为易水学派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承前启后的一位重要医学家。

可以说,李东垣的“补土派”学说对后世中医影响深远,明代以后,薛立斋、张景岳、李中梓、叶天士、龚廷贤等大医学家都对其学说非常敬仰,它们各自在精心研究李东垣学说的基础上,均对中医理论有所发展,并自成一家。

62、

回家后的第三天,云飞约了几个要好的同学一起去参观了横渠书院,并拜谒了张载祠。

张载祠,是一个古色古香的千年庭院。张载少年的时候曾在这里读书,那时候这里叫崇寿院。后来张载辞官后又回到这里设坛讲学,开办了横渠书院,一时间吸引了五湖四海的学子前来求学,横渠书院成为宋朝极具影响力的著名书院。

这里有古建筑、楹联、石碑、雕塑、古树,有两个正殿、四个展室和回环曲折的碑廊。这里环境清幽,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云飞和同学们漫步徜徉其中,一边参观,一边思考,一边拍照,沉浸在千年关学文化的浓厚氛围中,想着一千年前的历史时空,想着一代大儒张载曾和范仲淹、王安石、苏轼、司马光、程颢等大师级的人物同朝共事,并经常交流切磋和进行思想交锋,让他们思绪万千,不知今夕何夕。

从展室中,云飞他们知道:关学思想的核心是尊儒、重礼、务实。由此衍生出的尊礼贵德、经世致用、物可穷理、民胞物与、天人合一等等思想一直到今天都在影响着陕西人和中国人。

这时候,他忽然想起了青鸟曾经给他说的一段话,青鸟说:“你知道吗?陕西人的性格是由关学思想塑造的!现在的关中人、陕西人、甚至每一个中国人,每天的言行举止和行为规范都深受关学文化的影响,只是这些影响都是下意识的,也许你从来都没有意识到而已,这是千百年来一代代人关学传人言传身教的结果。”

他当时一脸茫然。于是,青鸟彼时就笑了,说:“呵呵,亏你还是关中人呢,长这么大,竟然连自己的精神密码都不知道!呵呵。” 想到这些,他真的很惭愧,于是不好意思地笑笑。

寻根!柏拉图曾提出了哲学上著名的命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是啊,寻根!云飞在心里想,我从哪里来?原来我是从关中厚土和关学文化中走来的,这里才是我的根啊!

参观完张载祠,东南边就是三层的横渠书院。推开横渠书院典雅的大门,在宽敞明亮、古典与现代交融的大厅中,有两个相对的巨大书橱,陈列和收藏着许多资料图片和各种书籍,云飞注意到《大儒张载》被收藏在右边书橱上面第二排很显眼的位置。

该书院似乎刚刚装修一新,按照诗、书、礼、乐等主题,每一个展室都匠心独具,铜车马、编钟、鼓乐、仕女图、日晷、地动仪、井田图等等杂于其间,于古色古香中显示出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些均说明了大儒张载的思想越来越被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所重视,这个千年书院也将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在于右任先生手书的“横渠四句”石碑前,他们反复观摩研习,怀古思幽,久久不愿离去。

一千年前,横渠书院琅琅的读书声似乎犹在耳畔,那“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使命和宏伟抱负,又一次让他们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话是中华文化中宝贵的精神财富,被历代传颂不衰,它激励着中华儿女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大众的福祉而奋斗!大儒张载用一生的为学和奋斗,为儒者指出了读书的目的和意义,也为所有华夏儿女指明了实现自身价值的途径,当然,这也是人生的终极意义。

寻根!这次寻根之旅真的太值得了!真的是不虚此行!他们都说。

张载祠的解说员老师微笑着对大家说:关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我们尊古而不复古,守正而不守旧。我们要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

寻根!根在这里,魂在这里! 是啊, 云飞暗想:坚定文化自信,振奋民族精神!所有有理想有抱负的华夏儿女、炎黄子孙们,在当代,我们难道不都是为传承一种历经千年而不衰的民族精神而奋斗吗?!大儒张载,永远与我们同在!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 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登录][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