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杜崇斌的头像

杜崇斌

网站用户

小说
2023 07/18
分享
《《大儒张载》密码》 连载

第一十九章 像王阳明一样顿悟人生

57

岐黄堂后院的蔷薇花开了,有深红的,有粉红的,这些盛开的蔷薇花爬满了东边的院墙,远远看去就像一个缀满蔷薇花的精致帷幔,或者一幅构图生动活泼、色彩浓重的国画。

这些天,每每从院子里走过,郑源经常会想起这样两句诗歌——“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又到了一个周末,郑源的爷爷在岐黄堂坐诊,郑源也跟着爷爷学中医诊病。

这天上午,郑源接诊了一个20多岁的年轻小伙子,小伙子说,他不发烧,但最近一直流清鼻涕,打喷嚏,大约有两个多星期了,老不好,每天都会用许多纸巾来擦清鼻涕,而且不断地打喷嚏,在办公室和同事一起上班很不好意思。郑源诊了脉,脉象濡细,看了看舌苔,舌淡苔白。这个小伙子还说,他不想吃饭,有点气短,还咳白痰,就这些。

郑源看了一会儿说,你这是土不生金。小伙子诧异地说:“什么?土不生金?这是什么意思?”

郑源笑着说:“这是中医术语,中医有个‘五行学说’,在五行中土生金,就是脾生肺的问题。如果脾土和肺金这两个脏器都很正常,那么就是很正常的“土生金”,就是我们常说的“土中生黄金”的象征意象,这样,人体是健康的。那么,如果脾土和肺金,其中之一有问题,或者两者都有问题,这样,必然会导致“土不生金”的病理现象。呵呵。”

后来,郑源的爷爷对小伙子复诊后,肯定了郑源的初诊是正确的,他还赞许地说:“源儿,好样的!比起前一段时间,你大有长进,说明了书没有白读!”能得到爷爷的赞赏是不容易的。

爷爷接着问:“那么,土不生金如何治疗呢?”

“爷爷,这个我是知道的,前不久刚学过的!这就要用中医著名的“培土生金”治疗法了。就是健脾益气,使脾气健旺,使脾胃的运化功能得到恢复,这样水谷精微的充养必然会促进肺气的恢复,肺气反过来又会推动脾胃的运化,这样就形成了脏腑之间的良性循环,人体就恢复了健康。对吗?”

“不错!不错!”爷爷赞许地说,“看来,我家源儿悟性好,也能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了!太好了!”

那位小伙子听他们祖孙之间的谈话,听得一头雾水……

58、

周昱明爱养花,不光在自己家里养花,就连单位院子里,他也把那些闲置的小块土地种满了花儿。说是闲置土地,其实是四个树坑,单位南边墙根下有一排四个闲置的树坑,当时是计划栽树的,后来因其他原因不能栽树,就闲置下来了,全部长满了荒草。他来了后,就把这些树坑开发利用了起来,全部种满了各种花儿和蔬菜。除了种花,他还种了丝瓜、苦瓜、西红柿和黄瓜等等蔬菜。

院子里,先是向日葵开花了,然后是牵牛花开了,忘忧草开花了,过了些日子,蜀葵也开花了,院子成了一个缤纷多彩的花园。

每天上班来,周昱明先给向日葵浇水,看着阳光下的向日葵欣欣向荣、一派生机地向着太阳微笑,看着它们一排排站立着,仰着圆圆的脸盘,跟着太阳旋转,用金黄的花瓣和密密层层的花蕊高举着金黄色的信仰,燃烧着生命中蓬勃的激情,微笑着,快乐着,他也很快乐,似乎年轻了许多。花开时节,这是向日葵一生中光荣与梦想交融的日子,多么令人感动与沉醉啊!

不知为什么,周昱明觉得,走过向日葵盛开的庭院,总是令人心情愉悦,令人想起一些温暖阳光和积极向上的快乐的事情。

周昱明这天晚上读《王阳明传》,读到了很晚,他读到了这样一个故事:

公元1506年(明正德元年),中国文化思想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这件事足以影响几百年的中国文化史的走向,甚至可以说,直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它所产生的思想还在影响着当代人的行为。

这年冬天,一个35岁的王阳明由于仗义执言反对当朝权倾一时倒行逆施的大宦官刘瑾,不仅遭到严重迫害,受了廷杖四十的刑罚,还被贬谪至偏远的蛮荒地带——贵州龙场(今修文县治)。在环境恶劣、缺粮、生病,远离亲人的异域,又遭遇了连阴雨,房子倒塌了,实在无处容身,他就只能躲在一个山洞里栖身。

遭遇了人生的重重艰难险阻,他已经处于极度的困境中,甚至可以说,他已经处在物质和精神双重的绝境中。这时候,他反倒平静下来,他开始对人生、对世界,对信仰,对追求,对圣贤进行重新思考,他追问活着的意义,他想如果古代的圣贤遭遇自己的困境,会如何应对?他日夜苦思冥想,经过一番苦苦地思索,一天半夜里,他忽然有了顿悟,从此,他终于大彻大悟,悟出了许多人生的大道理。

王阳明认为心是感应万事万物的根本,由此提出心即理的命题。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

读完了王阳明的龙场悟道,周昱明轻轻合上书,把书放到枕头边上。

为什么我们总觉得生活中有这么多的不如意?现在的生活不如意?那么什么时候的生活是理想状态呢?

我已经活了53岁,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人生历程。如果让我回到过去,我最愿意回到哪一段时光里呢?或者说,哪一段时光,哪一段人生才是比较理想的生活状态呢?周昱明想着。

他想着他曾经的青春岁月,想着他曾经如痴如醉地醉心于文学创作,想着自己的大学生涯,想着上班后的各种烦恼,想着自己的孩子,想着儿子云飞和自己也慢慢有了代沟,云飞慢慢长大后,已经不再崇拜自己,有时候甚至不想再听他的忠告和教诲。一直想得头昏眼花,后来他就不再想了。

忽然他又想起了一位经商的老同学那天和他的一席谈话。这位老同学已经有十几年没有见过面了,老同学在大城市的繁华地段经营着一家很大的公司,可以说这些年功成名就、志得意满。老同学说:“老周,我在朋友圈看你每天都写文章,有时候写作熬夜到很晚。我想知道,写作对你意味着什么呢?写作能带来稿酬,还是为了成名呢?”

周昱明笑着说,其实都不是。老同学有点不相信,用疑惑的目光看着他,后来他只好笑着解释说:“可能说出来,你也不会相信,但真的是这样。写作对于我来说,最大的价值仍然是寻找到生命的意义以及快乐的生活方式。就是这么简单,也仅此而已,哈哈!”

59、

这天下午,周昱明忽然接到赵普梵的电话,原来是老赵约他去公园散步。

后来他们来到了公园,一边散步,一边聊起了各自最近读的书。赵普梵说,他最近终于把周昱明借他的《大儒张载》读完了。周昱明说他最近正在阅读《王阳明传》。

老赵说:“《王阳明传》我是两年前读过的,其实,读完了《大儒张载》,我才知道,王阳明的‘心学’也有其消极意义。‘心学’提出格心致知,基本可以称为‘心本论’,与大儒张载提出的‘气本论’有很大区别,‘心学’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这就叫做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呵呵。”

周昱明说:“你说的不错!我最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你看,王阳明的一位朋友质疑王阳明的‘心学’的‘心外无物’,指着岩中花树问他道:‘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关? ’王阳明辩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这就是心学的玄秘,它听起来是玄虚的,神秘的,真是玄而又玄。”

赵普梵说:“但其实说白了,王阳明的‘心学’就是过分强调人的主观的心灵感应,它必然偏离了唯物主义。就这样。王阳明的心学非常遗憾地偏离了北宋大儒张载(1020-1077)提出并坚守的唯物主义的‘气本论’。”

“对呀!你分析得不错!我一直在想,中国的自然科学为什么在明清走了下坡路,是不是受到了王阳明‘心学’的影响了呢?”周昱明说。

赵普梵深沉而坚定说:“最近读了《大儒张载》,我才认真思考和分析了‘气本论’与‘心本论’的区别,王阳明的心学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当它逐渐在主流意识形态中占主导地位后,影响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进程。我在这里做一个假设,如果大儒张载认识物质世界的‘气本论’思想和探求物质运动发展变化规律的“物可穷理”思想以及对宇宙天体运动规律认识的‘动必有机’‘动非自外’等思想能够在明清占领主流意识形态的话,我敢肯定,中国的自然科学就不会落后于西方!”说完后,赵普梵似乎流露出一些遗憾和悲戚的神色。

后来,他们都不再说话了,陷入了深深的沉默。

女贞树的花香弥散在这初夏的公园里。夕阳的余晖照在公园的长椅上、照在花草树木上。远处的街道上依然是一派车水马龙。周昱明暗想,许多年前是这样,现在还是这样。但不一样的是——他们都老了。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 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登录][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