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杜崇斌的头像

杜崇斌

网站用户

小说
2023 12/09
分享
《《大儒张载》密码》 连载

第三十一章 我写故我在

93

云飞刚从地铁口出来,就接到了郑源的电话。

那时候,冬日的阳光明亮而和煦地照在他的身上,他忽然觉得有一种阳春三月的感觉。

郑源在电话里说:“云飞,你还记得我在夏天给你开的归脾汤吗?”

“就是那服中药吗?记得,记得啊。”云飞说,但他感到郑源有点惊喜,似乎有什么新发现似的。

“我今天从研究归脾汤中发现了一位明朝的大医学家薛立斋!”

“薛立斋?我还没听说过这位医学家呢!”

“哦,当然,不学医学的普通大众一般不一定知道他的,但他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大医学家呢!”

接着郑源就在电话里讲了下面一段话。

他说,东垣老人于1251去世。236年后,明朝有一位大国医薛己出生了。薛己号立斋,是吴郡(今苏州)人。他出生在一个中医世家,他的父亲薛铠也是当时的名医呢。

最有意思的是,薛立斋继承和发展了李东垣的“补土派”学说,又有许多新的贡献。比如说吧,中医著名的方剂归脾汤,原载于宋代严用和的《济生方》,但当时该方剂中并没有当归和远志这两味药,就是薛立斋在自己的临床实践中加入了当归和远志两味药,使这个处方配伍更加科学和严谨,药效也更好,适用范围也更加广泛了,所以才沿用至今。你知道吗?归脾汤从薛立斋那个时代沿用至今,已经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你就是为了给我说这个药方的来历吗?”云飞问。

郑源解释说:“云飞,我想说的是,薛立斋继承了李东垣的学说,他接受了李东垣的观点“人以脾胃为本,脾胃内伤,百病由生”,并提出了“土旺四时,善载乎万物,人得土以养百骸,身失土以枯四肢”的观点。你知道的,在这里的“土”就是指脾胃。但是有意思的是,薛立斋对于火衰土弱的虚寒证,又指出可以补火生土,强调了肾与命门之火对脾胃的温养作用,这是李东垣所没有发现的。可以说吧,这就是一代代医学家对中医学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啊!”

好在这几年云飞在郑源的熏陶下,也学了一些中医学知识,对中医学也比较感兴趣,否则的话,估计云飞是不会听郑源喋喋不休地说这一大段中医学理论的。

于是他在听完郑源的讲解后说:“那你也好好研究吧,希望未来的中医学发展史上,也能留下以你名字命名的一个学说,比如说吧,什么郑氏学说,什么郑氏方剂什么的,哈哈!”

“好吧,借您吉言,我一定继续努力……”

……


94、

过了小雪节气,天气越来越冷,白天也越来越短。一会儿天就黑了。吃过晚饭,周昱明看了会儿电视,就坐在电脑前开始写文章了。他以自己的创作表达着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他说他写文章就是一种修行,一种对生活的记录或者思考,也可以说是一种习惯或者生活方式吧。总之,正如别人不能不打牌聊天逛街跳舞下棋等等,他也不能不读书写文章。

说起写文章的生活方式,还是比较有趣的。用周昱明自己的话来说,那就是抗拒生活的无奈和烦忧,找到人生的愉悦和乐趣吧。比方说吧,他一般晚上7点开始看《新闻联播》,看完央视的《新闻联播》,再看一会儿《焦点访谈》,他就关掉电视机,那时候还不到8点。他一般不看电视连续剧,因为他怕陷进去浪费时间,不是有一段调侃电视连续剧的顺口溜嘛,说是:“打开电视必有剧,有剧必然要连续,连续起来无休止,看不死你急死你……”

所以他几乎不看电视连续剧。一般他是11点才睡觉的,8点到11点还有好几个小时呢,如果躺在床上也睡不着,还不如读读书写写文章的好。而且呢,如果不找感兴趣的事儿或者说业余爱好来填充这段时间,那人生的各种忧虑就会蜂拥而至。他现在是上有老下有小,老父母亲都是八十多岁的人了,而且身体都不大好;儿子云飞又还没有结婚,也不急着找对象;他自己呢,也日渐衰老,腰椎病颈椎病胃病等等各种病不断来找他的麻烦;加之工作上的一些不顺心的事儿,也让人心烦和郁闷。特别是那些秋雨淅沥的晚上,如果想想这些烦心事儿,他简直忧愁的不行,这真是应了那几句元曲了:“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后来他就自己的忧愁还咨询了他的一位老同学,那位老同学是一位心理学博士。老同学告诉他,生而为人,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忧愁和烦恼,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个人对未来的各种担忧大多不会实现,不信你就想想前几年你经常担忧的事儿,看看有几件最后变成事实了,这样你就知道自己的忧虑其实是杞人忧天,但不忧虑又不行,所以要找自己感兴趣的事儿来填充时间,使自己没有时间没有功夫来忧愁,这其实就是抗拒忧愁的一种有效的生活方式。

从此以后,他更加坚定了每天写文章的业余爱好,他说只有写作的时候,他是快乐的,也能忘记世间的一切忧愁和烦恼,这不正是写作在拯救自己嘛!所以,他现在写文章不为发表,不为出版,也不为挣稿酬,只为了让自己内心平静,心情愉悦,仅此而已。有时候想想,这大约才是写作的最高境界吧。还是一位老同学肯定了他的观点,这位在中学任教的老同学说,这就是写作的最高境界,你想想大诗人杜甫在安史之乱中写作“三吏”、“三别”的时候,是什么状态,他为了出版诗集和挣钱挣稿酬吗?他写了他的亲身见闻,他不吐不快,他以文字记录一段历史,这样他的文字就成了不朽的杰作。所以嘛,你这样写吧,或许也能写出传世佳作呢,哈哈!

正写着呢,赵普梵忽然打来电话问:“老周,干什么呢?”

“我没事儿,正在电脑上写点文字。”他不说他写文章,一般总是说写点文字,这样说不是谦虚,而是觉得本来就是随便写点文字啊。

“是不是又在写博客文章?你的博客更新的挺勤快啊,几乎每天都写?”

“是啊,每天都写一点文字,管有没有人看,有没有人欣赏,我都不在乎,”,周昱明笑着说,“这就叫做我手写我心,我写故我在嘛!哈哈!”

“我写故我在,很好,为您点赞!我想说的是,李商隐的诗歌有唯美主义的倾向,”老赵说,“我最近研究李商隐的诗歌,忽然又有许多新的发现。”

“哦,唯美主义,这是西方文学的一个流派啊!怎么李商隐的诗歌也可以称唯美主义?”

“当然啦!你看这些诗句:‘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李商隐的诗歌感情细腻,意境婉约,深情绵邈,色彩秾丽。我认为他的诗歌风格朦胧含蓄,韵味醇厚,富含象征意味,有一种独特的感伤和唯美。而这些特点不是早于西方文学流派一千多年就对唯美主义进行了有益探索了吗?哈哈!”

“对呀,你这么说我也赞成!”老周说,“有人说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表达的是一种过去将来时。‘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句化实为虚,开拓出广阔的想象境界,使时间与空间的回环对照相互融合。就像被国人津津乐道的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的开篇写道:‘多年以后,当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的面前,准会想起他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一样,就是说,西方人玩的那些花样,我们老祖先早就玩过了,对吧?哈哈哈!”

“是啊,老周,说得好!你说出了我想说的话!西方人在文学上玩的花样,我们唐代的诗人们早就玩过了,而且还玩得更轻巧、更娴熟、更有艺术性啊!哈哈!”

“你这么一说,我忽然想起了李白的一首诗《听蜀僧濬弹琴》,其中有两句诗‘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就说‘客心洗流水’这一句吧,就是说听蜀僧弹琴,我的心灵像被流水洗涤过一样。而诺奖得主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在他的成名作《伊豆的舞女》中就多次使用过这样的句子,他写到‘我感到一股清泉洗净了身心,深深地叹了口气,嗤嗤笑出声来…头脑澄清得像刷洗过似的’。当时读到这儿,教科书《外国文学选》说这是‘新感觉派’的语言,大有新发现之感。现在才明白一千多年前,我们的大诗人李白就用过这种新感觉派的语言啊!真是的,川端康成学习了李白,我们又来学习川端康成,反倒惊为天人,真是可笑啊!哈哈哈!”

“对对对!老周,说得不错!多学习,多思考,才会有新发现啊!对于我们这些知天命的人来说,才是一种真实的存在感啊!这不又回到了‘我思故我在’的原意上来了!哈哈哈!”


95、

那还是深秋时节,云飞和青鸟还有十几个文友相约去了一个风景区,他们要在这里举办一个读书分享会。这是他们国学文化研究会的一个季度会议。自从加入这个民间社团组织,他们已经参加了多次这样的读书分享会。

那天是一个难得的晴天,虽然有点小雾霾,但上午阳光还是很好的。这里有流水,有花园,有亭台桥榭,有一片竹林,还有一大片银杏林,这里的环境是清幽的,没有世间的喧嚣与浮躁,适于心灵散步,眼睛旅行。

阳光很好,晒在人身上暖融融的。那天,青鸟身着美罗敷汉服,袅袅婷婷,就像从汉乐府诗中走来,他们踩着红叶黄叶,迤逦走过小桥流水,走过一片萧索的荷塘,走过那片绿草地上的几个小木屋,就来到了这片秋日的幽篁林来,在这片竹林深处有一座小木屋,唤作“竹里馆”,他们今天的读书分享会就在这举行。

大家安坐在古色古香的竹里馆的藤椅上,围着一个仿古的大茶海,一边品茶,一边开始了读书分享, 流泉般的古筝曲似乎是从高大的绿植盆景上流淌下来,流淌的满屋子都是天籁之音。

第一位分享的是研究会的长者陈老师,两鬓斑白的陈老师戴着老花镜,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说:“我今天分享的书是《道德经》。我的推荐理由是从《道德经》中感悟中国式智慧。这是一本影响人类的书。西方有一本《圣经》,中国有一本《道德经》。虽然它们都对人类产生着不可低估的影响,但它们不属于同一个范畴的书,前者从属于宗教范畴,而后者则明显地从属于哲学范畴……”

陈老师继续说:“其实,在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思想和意识形态中,都流淌着两条智慧的小溪,这就是“儒家”和“道家”。而“道家”遵循的经典就是《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老子的思想是往后看世界,退一步看人生。正因为这样,才会衍生出“不争、不矜、不积、贵柔”的思想。在目前这个快节奏的竞争白热化的时代,真是应该好好学习学习老子的思想。否则,我们走了很久,为什么会忘记当初出发的目的呢…… ”

接着是“小李飞刀”分享了。“小李飞刀”是他们学会的一位新会员,姓李,有一身好功夫,据说是武当派的武林高手呢,但同时他又是国学文化的研究者,据说能倒背如流四书五经,讲起国学来,也是一套一套的。他身穿一身古代武士的服饰,显得特别英武干练。今天他分享的是《三国演义》,他说:“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东汉末年,在黄巾大起义的波澜壮阔的背景下,狼烟四起,群雄逐鹿,战乱频繁。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当然《三国演义》也就是一本写英雄、写计谋、写战争的书了!在阅读的过程中,与书中的一个个英雄人物、一个个谋臣策士一起开怀欢乐,一起风流倜傥、一起驰骋沙场,真所谓,进入了他们的心灵,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了……”

好不容易,轮到青鸟了。青鸟分享的好书正是《大儒张载》,她说:世界唯物主义哲学之父是谁?关学宗师是谁?震烁古今的“横渠四句”是谁的名言? 这三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张载。张载(1020-1077),字子厚,号横渠,是宋代理学的主要奠基人,关学学派的创始人和领袖,也是著名的教育家和颇有影响的思想家、哲学家。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西方学者称为中国十一世纪卓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 我今天分享的书就是长篇历史小说《大儒张载》。本书结合北宋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民族关系等历史背景,塑造了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张载的高大形象。《大儒张载》叙事宏大,文风诗意唯美,艺术底蕴深厚,独具匠心地展现了关学宗师张载博大的哲学思想和关学学说,以触摸历史精神的严谨态度,再现了一个群星灿烂、波澜壮阔的伟大时代!下面我来诵读一下这本书的开篇《序曲》中的一段……”

没想到云飞分享的竟然是中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他说:“中医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不仅是中国人,也是全人类健康的守护神,我今天分享的正是中医学的源头经典《黄帝内经》。现在我首先诵读一段这部经典中的一个‘百岁秘方’,那就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 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登录][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