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南洋”纠葛与本土中国性》 

来源:中国作家网 | 朱崇科  2016年12月19日14:25

代 序

我的批评观

于我而言,某种意义上说,选择批评,尤其是学术作为一种志业,首先是“中文系更多培养学者”的直接证明之一(但身上的文青气似乎隐约可闻,未曾散尽),当然更重要的促发却还是自己的内心“抉择”。说“抉择”貌似夸张,其实不然——因为出身贫寒的我如果不是因为父亲恰恰是在我2000年徘徊于就业和继续出国攻博之间时因肺癌离世,那么我很可能为了生计而暂时放下批评梦想而变成了一名记者。

从此基础上说,批评首先是一种富于担当、良心和勇气的志业。因为批评不是简单的表扬修辞学,不是内容空洞、辞藻华丽的文字表演,更不是摇摆于权力和金钱之间的奴婢乃至妓女。它是一种直接的介入、敏锐的判断,甚至是深刻的灵魂反哺,对象既是不同时空的文学文本,又是大地、民间和灾难深重的文化母国。

其次,批评又是一种值得尊敬和修炼的精尖专业。它有自己的规范、门槛、创造力和四射激情,它要论从史出,严谨客观,但同时又必须高瞻远瞩,烛幽洞微,有所取舍,绝非是猥琐地跟在创作后面亦步亦趋的寄居或寄生。

再次,批评必须永远是包容和年轻的课业。为此,我始终对不同区域华语文学乃至华人文学的互动保持高亢兴趣,因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同样,我一直提倡和坚守的“华语比较文学”同样也是对中国大陆文学创作和书写的一种观照、丰富和善意提醒,这样的批评既有本土关怀,又有国际视野。

批评,也是一种永远的在路上。不过是,我以感受文学的方式面对世界与自我、现实与图像、历史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