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沈石溪:读书是一种能带来愉悦的活动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   2017年09月29日08:57

■受访人:沈石溪(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协理事、全国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 □采访人:刘争艳(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被誉为“动物小说大王”的沈石溪曾创作了《狼王梦》《第七条猎狗》等众多动物题材的儿童文学作品。其中《斑羚飞渡》《最后一头战象》《猎狐》《帮大象拔刺》等入选中小学语文课本。那么,对于孩子的阅读与写作,沈石溪又有何建议呢?

□阅读动物小说对孩子有何利好?您对儿童阅读及选书有何建议?

■以前,我国少年儿童的阅读面不够开阔,并且较为强调教育功能,所以阅读题材比较局限。我认为少年儿童阅读应该尽可能地开阔视野,大自然文学、动物小说都应该纳入其阅读的视线。特别是当今人类的生存面临挑战,我国已经基本解决温饱问题,人类就会更多关注人类以外的一些现象,如动物、生态、环保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动物小说受到学校老师和同学的欢迎,也是时代产生的一种现象。社会关注环保,人们都知道野生动物面临越来越艰难的生存条件,很多野生动物濒临灭绝。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学生选择读动物小说是一种必然。

我比较赞同孩子阅读文学作品后,根据兴趣写一点东西。长期的写作训练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通过阅读获得写作技巧;另一方面,经过写作训练之后,对其将来在社会上处理人际关系、开展工作都有很大帮助,能说会写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重要本领。

□您对提升孩子(尤其是对阅读与写作不感兴趣的孩子)的写作兴趣与写作能力有何建议?

■我至今认为完全不喜欢阅读的孩子不多。正常来说,孩子都愿意听故事,通过阅读了解精彩纷呈的世界以及新鲜事物。孩子不喜欢阅读可能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家长和老师功利色彩较浓,认为孩子阅读之后一定要写读后感或者提升语文成绩,这无形中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精神负担。读书本质上是一种能带来愉悦的活动,孩子读到悲伤的内容眼眶一热,读到开心的内容哈哈一笑,读到感动的内容心头一紧,这就达到了阅读的目的。二是好高骛远,有的家长自己不懂,社会上流传哪本书比较好或对孩子有利,就要求孩子一定要读。实际上这本书可能比较枯燥,文学素养一般的孩子就看不进去,这样家长和孩子之间容易产生阅读上的隔阂和对立,这很致命。阅读要适合孩子的心理、文化程度和欣赏习惯,让他们培养阅读兴趣,只要不是反动、黄色、会带来负面影响的读物,就可以让孩子读一读。

孩子在阅读之初可能会选择层次低一些的读物。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界的开阔、欣赏水平的提高,他们不会永远停留在低层次的阅读。如果说在阅读的黄金年龄段,也就是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一年级,孩子经常被要求读自己不喜欢的作品,就可能造成不喜欢阅读的心理定势。

在写作方面,我认为孩子只要经过大量阅读自然而然就会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以及一定的词汇量。当孩子有兴趣表达时肯定会比不阅读的孩子写作能力强。另外,孩子应该具备一定的批评精神,我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要求学生以《我的爸爸》为题描写爸爸的缺点,孩子交上来的作文就各具特色,写作能力好像也得到了提升。所以批评作文容易写好,表扬反而难写。要提高孩子写作能力,不妨让他们思维更活跃、更开放。老师可以引导孩子根据自己的理解,多写批评与评论。要提高孩子传统意义上的写作能力,一是多阅读,二是勤学苦练,三是提倡打破限制,自由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