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姬昌致吴伯萧信札
来源:中华读书报 | 陈益 2018年02月22日18:43
周姬昌致吴伯萧信札
《写作》杂志作为中国写作学会会刊,创刊于1981年7月。全国高校的写作课教师是学会的基本会员,也是《写作》的创作骨干。诸多著名诗人、作家、学者,如艾青、贺敬之、何其芳、冰心、叶圣陶、徐迟等的一些佳作陆续在《写作》上刊发。然而杂志在创刊之初所遇到的艰难却鲜为人知。近日有机会读到周姬昌致吴伯萧一通二十页长信,揭示请吴伯萧出山的真相。
吴老同志:十二日大函敬悉。今天给您打了三次长途电话,上、下午您都不在家,晚上七点半又打了一次,说您看戏去了。没办法,只好赶写此信……您信中说,刊物主编不写您的名字,这确是一个难题,因为封面和封四提前开印了,主编和编委名单(共19人)印在封四,封面套四色,封四套二色,印刷费工,故提前开印,正文后印,否则七月就出版不了。据印刷厂来电话说,封面、封四已印了一万多张,我在接到您的信后,已通知印刷厂,封面、封四立即停印。故今天打长途电话给您,向您再作请示,如果您坚执不同意放您的主编名字,那只好将印好的一万多张全部作废。因为主编无人,则所有编委名单只好全部取消了……一切由您决定。速电告我,火速火速!!!(其实,在封四印上主编、编委名单,也是理事会决定的事)
写信时的急迫焦灼之情,溢于言表。
在给吴伯萧的信中,周姬昌首先汇报了一件事:《写作》打算发表《报刊编辑要经常检查文风》一文,送至《人民日报》和中宣部。《人民日报》总编室来函说,我们认为贵刊发表《报刊编辑要经常检查文风》一文,包括用红线画的两段,对于人民日报是不会产生不好的影响的。你们希望人民日报带头搞好文风,对此我们十分感谢!我们一定努力这样做……从上下文句可以看出,吴伯萧曾读过这篇文章,并提出了一些意见。周姬昌处理得很慎重,经编辑部全体研究后,决定将稿件认真修改后刊出。显然,这样做吴伯萧必须知情。
周姬昌是一个经历比较丰富的学者。他1947年参加中共地下党组织,曾任新四军三十五支队温溪联络站联络员,解放军温州市上斗门地区军代表。新中国成立后,由部队批准进入复旦大学外文系读书。历任东北工业部、国家重工业部、冶金部记者,武钢教育处英语教师,武汉大学中文系教师、讲师。
这份信件的末尾,落款为6月16日,没有署明年份,估计是1981年。当时周姬昌在武汉大学任教,担任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并创办《写作》杂志。从信件内容看出,杂志尚处于费尽周折创办阶段。信息发出后,邮局不断进来汇款,订户已逾五万,但吴伯萧尚未应允任主编。周姬昌说他曾给复旦大学于成鲲同志写信,想把刊物转交,对方不愿接受。一家好的刊物,必须请一位有社会影响力的作家担任主编,吴伯萧是合适人选。在信中,他花费很多笔墨,介绍自己的经历,并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勉力作解释。
吴伯萧一生写下了大量散文作品,主要收集在《羽书》《黑红点》《北极星》《忘年》中。散文《南泥湾》《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等作为范文收入中学语文教材中,《早》被编入小学语文教材。这些作品以真挚的情感、洗炼的语言赢得了广大师生的喜爱。由他担纲《写作》杂志,显然是正确的。但他跟周姬昌通过几次信,交往并不多,采取谨慎态度也完全正常。
周姬昌说,为了学会三千多名会员的信赖,在困难情况下,他挑起了学会的重担,把刊物工作顶起来。他曾先后多次赴京,拜访周扬、陈荒煤等文艺界领导,社科院等单位负责同志,经历了种种周折。他与陈荒煤长谈过三小时,很想请陈荒煤任主编,因种种原因未能成功。写作学会召开成立大会时,吴伯萧在厦门,没能参加。
就邀请叶圣陶先生担任写作学会名誉会长的事,他在信中也作了认真解释:“关于叶老问题,我在京时,曾去东四八条叶老家三次,请他担任名誉会长并题词,都是叶老的儿子叶至善接待我,叶至善同志再三告诉我,叶老可以担任名誉会长。我临离京时,还不放心,又去他家。至善同志说:‘我完全可以代表我父亲说这话,可以担任名誉会长。’所以,聘请名誉会长也是事先征求意见,以后才在会上鼓掌通过的。怎么能说是‘会长骗名誉会长?’至于‘著名散文作家’一语,这也得请您原谅。这不是‘自吹自擂’,因为我们国家现在有一个风气,无论学会、研究会或办刊物,都需要有‘名人’挂牌……”
他在信中也诉说了内心的苦衷。去年出差北京,办学会的事,恰逢武大评工资。等他回来,早就评完了,他拿的依然是1956年的工资标准,二十五年没有变动。他想调离武大。上海科技大学请他去创办文学院,全家可进上海户口,可是他一走,学会就要受损失,会刊无人管。在全国各校同志的劝说下,他不得已留在武大,把学会工作搞起来,个人得失不去计较。为了学会,个人作出多大牺牲,可想而知。他甚至想编完二期后提出辞职。
周姬昌当然明白,要办成一件事是极不容易的。刊物即将出版,大批的困难还在后面。还有很多事,一言难尽。他敞开心腑,向吴伯萧诉说了这些,无疑是没有什么可隐瞒的了。
到了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周姬昌的这封信当时产生了很大的作用。《写作》杂志起步阶段,终究还是由著名散文作家吴伯箫担任主编。1982年8月吴老辞世后,又由著名诗人臧克家继任。如今,周姬昌先生也故世了。《写作》杂志则已经被写作学界、语文教学界及社会各界公认为是一份高品位、高格调、高理论性与实用性为一体的优秀期刊。然而,周姬昌(其实也代表了诸多其它刊物创办者)在创刊初期所经历的艰难困苦,所作出的开拓性贡献,永远不容遗忘。
(信札图片由青年收藏家夏子魁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