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俞樾未刊信札两通

来源:《书屋》 | 侯倩  2018年03月07日14:57

俞樾的著述, 在其生前身后曾数次结集增订, 皆名《春在堂全书》, 其中以光绪二十五年 (1899) 重订刊本较为精审, 而光绪末刻本则最为完备。目前较易见到的版本是台北环球书局及凤凰出版社的影印本, 分别据光绪二十五年及光绪末刻本影印。然而, 自民国迄今, 又陆续有曲园手稿等新资料被发现, 其中为《春在堂全书》所未收者甚多。例如早稻田大学藏有岛田翰所寄赠之《春在堂尺牍》第七卷, 王宝平、赵厚均先后对其加以研究, 辑录俞樾佚函三十五通。此外, 近年各拍卖会亦陆续有俞樾未刊手稿面世, 故而其集外轶文颇有考订辑录之必要。笔者陆续从嘉德拍卖图录及1945年上海《文史月刊》中辑得俞樾致盛宣怀、王修植札两通, 皆为《春在堂全书》所未收。二札系俞樾为侄孙俞箴墀请托而作, 用笺相同, 作札时间相续, 是研究俞樾生平及交游的新史料。

致盛怀宣札

杏孙仁兄世大人阁下:

久违光霁, 时切溯洄, 时局益艰, 想勋猷愈壮矣。弟景迫桑榆, 又以小孙在京, 日夜悬悬, 心绪恶劣之至。兹有渎者, 舍姪孙箴墀于戊戌年蒙取入天津大学堂肄业, 人尚谨饬, 学业不粗, 堪造就, 颇为教习诸公所赏。今闻大学堂已散, 据同学回南者言箴墀因无盘费, 不能同行, 止写信与小孙商议。伏思京津路阻, 小孙何能为力, 势必转于沟壑。承公哀怜, 设法使之回南, 则感犹再造矣。手肃布恳, 敬请勋安。

世愚弟俞樾顿上, 正月三十。

按:本札见于《中国嘉德第十七期拍卖会》 (2009) 目录第三千七百七十九号, 总题曰《赵之谦等清代名人书札》, 收录赵之谦、翁同龢、潘祖荫、俞樾等清代名人书札多通, 其中俞樾札一通, 即上录《致盛怀宣札》。本札一纸十六行, 行十一字, 右边格上方有“仿唐人行卷式”六字, 左边下有“曲园制”三字, 为俞樾专用信笺, 传世俞樾书信有多通以此笺书写。

“杏孙”即盛宣怀 (1844-1916) 之字, “箴墀”为俞樾侄孙, 于戊戌变法当年进入北洋大学堂学习。据札中谓俞箴墀因“京津路阻”且无盘费, 故尔滞留天津, 且有“势必转于沟壑”之语, 则俞箴墀当日所处时局必极动乱。复据札中“今闻大学堂已散”一语, 北洋大学堂之解散, 在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之时, 德意志占据以为兵营。札末落款作正月三十, 1900年、1901年正月皆无三十日, 则此札系年当为光绪二十八年正月三十 (1902年3月9日) 。考夏东光编著《盛宣怀年谱长编》“1902年 (光绪二十八年壬寅) ”曰:“3月4日 (正月二十五日) , 因袁世凯想调伍光建去北洋任职, 本日复电, 不同意调走伍氏。”又引盛宣怀《寄保定袁宫保》电文曰:“伍守一日不能离堂, 因公学只此一人, 提调兼充总教习。”电文之“堂”即指北洋水师学堂, 时伍光建任总教习于此。盛氏电文距俞樾作札仅五日, 则此时盛宣怀当在天津, 故而俞樾作札请其相助。“小孙”指俞樾嫡孙俞陛云, 其在光绪戊戌年探花及第, 1902年在翰林院编修任上。

致定海王苑生氏札

苑生仁弟馆丈赐览:

天荆地棘中闻从者间关南下, 安抵河乡, 良深欣慰。近者有人自沪来, 知旌斾仍临黄浦, 想振兴西学, 仍须大力主持也。兄老病颓唐, 无可言者, 去年八十生日, 有诗有文, 附呈一笑。兹有舍姪孙箴墀, 自沪还苏, 述知有派学生赴西洋学习之举, 而又有程士杰等五人, 求赴东洋学习, 具禀台端, 未知批准否?伏思经费虽非充裕, 然东洋学习, 省于西洋, 如减西洋之一, 即可供东洋之五, 未始非推广早就之一法。若能别筹经费, 则每岁不过洋饼一千, 在大力亦非所难也。因此五人中箴墀与焉, 此人素承栽培, 故敢渎陈, 手肃敬颂勋安。

馆愚兄俞樾顿首, 十三日。

按:本札载于1945年上海《文史月刊》复刊第二期, 总题作《曲园手札•俞樾遗墨》, 后有编者按语曰:“原函由洪舟岑先生 (王太史之亲翁) 处借来, 共二纸, 似毛边纸印红格, 每纸十六行, 横格十一格, 右边格外有‘仿唐人行卷式’六字, 左边下有‘曲园制’三字。”“仿唐人行卷式”信笺为俞樾专用笺, 与第一通《致盛怀宣札》用笺完全相同。据札中“去年八十生日, 有诗有文”一语, 知此札作于俞樾八十一岁时, 即1902年。从用笺及作札日期来看, 皆能证明此札与前札时日相近。

“苑生”为王修植 (1858-1903) 之字, 字又作菀生、畹生, 号俨盫, 浙江定海人, 清光绪十六年 (1890) 中进士, 授翰林院庶吉士, 任编修。俞樾亦曾授翰林院庶吉士, 任编修、国史馆协修, 故而札中称王修植为“仁弟馆丈”, 而自署曰“馆愚兄”。自1897年至1902年, 王修植任北洋大学堂总办, 主馆派遣学生留洋事, 是以俞樾乃作此札以为其侄孙俞箴墀请托。俞樾作第一通《致盛怀宣札》时, 俞箴墀尚淹留天津, 而第二通《致定海王苑生氏札》则谓“兹有舍姪孙箴墀, 自沪还苏”, 则此时俞箴墀已经自天津南至上海, 复归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