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轩:守住文学的边界才能走向世界
来源:《国际出版周报》 | 张桢 2018年04月09日16:18
“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一样,既是文学就必有文学性——恒定不变的品质。我将会永远提醒自己:要时刻明确文学的边界。也就是说要知道什么属于文学什么不属于文学。守住边界,才能使你走向世界。这就是至高无上的辩证法。”
3月27日下午,在由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承办的“儿童文学的边界与无限——曹文轩作品国际研讨会”上,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这样阐释自己对于文学边界的理解。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部门相关负责人许正明、赵秀玲、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社长李学谦、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副主席张明舟、天天出版社总编辑张昀韬、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王永波、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常务副总经理刘凯军、明天出版社副总编辑徐迪南、儿童作家薛涛、插画师熊亮等嘉宾出席了活动。
曹文轩在致辞中说:“ 文学与其他东西不一样,我们不可以将它置入进化论的范畴里来论。当世界万物都在受进化法则的制约时,惟独文学是不在进化论范畴之中的,这就是文学的奇妙之处。”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现场观众纷纷表示:曹文轩的成功离不开国内外出版人、插画师和翻译们的努力,而曹文轩的获奖也标志着中国儿童文学已经走向了世界。
《国际出版周报》特别邀请到曹文轩,请他分享这些年来对于儿童文学创作的经验与感悟。
曹文轩 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获奖作家、中国儿童文学作家
记者:中国的童书追随着社会改革开放的脚步,经历了40年的长足发展,童书出版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发展变化。您站在作家的角度,您认为中国童书能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主要是在哪几个方面有所突破。
曹文轩:中国儿童文学走向世界,这是一个中国命题。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大概是不会提出这一命题的。因为它们生产出的作品从来不愁国际市场。实际上,中国正是它们最大的市场。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作家和优秀的作品走向了国际市场和世界读者。我曾说过,中国的作家和作品不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作家和他们的作品差。甚至可以说,我们的作家和作品是足以与世界上最优秀的作品媲美。
中国童书从世界舞台边缘走到了舞台中央,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图书,传统的儿童文学抑或是近十年来飞速发展的图画书,能够赢得世界读者喜爱的关键,是主题的新颖、精神的博大、经验的透彻、构思的智慧,是一个个生动的人物,是结结实实的故事,是那些可以陶冶我们情操的无穷美感,还有其他种种非同寻常的追求。
这些东西是实实在在、超越语言的存在。这些特质使得我们的作品能够与另样文化情景中的读者进行沟通。
现在中国也越来越多地主动参与到国际图书和文化交流活动中,将我们优秀的作品推荐给海外的出版商和读者,通过这种方式,直接将我们的思想、文化、精神展示出来。
记者:在中国童书原创品牌“走出去”的步伐中,“曹文轩”已经成为一种拥有国际号召力的品牌,一种高品质的认证。您从作家的角度,认为如何打造“中国品牌”,如何打造属于作家自己的品牌,请分享经验。
曹文轩:经常会有读者问我,为什么我的作品都是发生在水边的故事。我的整个成长阶段都是在水边度过的,那里是我熟悉的地方,水边的生活留给我太多太多的东西,几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在写小说的时候,总要找到一个依托,经验的依托。这个依托,十有八九是与我的童年印象有关的。这是我小说生长的土壤。从《草房子》开始,我的作品皆因水而生。
我曾经说过:“ 做人要做一个聪明的人,做作家也得做一个聪明的作家。不是他真的聪明,而是他想着自己要聪明。这么想着,必须这么想着。这么想着,说不定他会真的聪明起来。”我想,这份聪明首先表现在他知道将什么视为他的写作资源。对一个中国作家而言,这个所谓的写作资源就是他的双足站在的那块土地上——那块生他养他的土地。忽视、忘却甚至拒绝这块土地,是愚蠢而不聪明的。因为这块土地在星辰转换之中,早注定了他的精神、他的趣味。忽视它、忘却它、拒绝它,将会使作家变得一无所有,甚至导致文学生命的死亡。关键是,这块土地一天24小时都在生长故事——人类社会所独有的故事,独有的品质,独有的发生方式、演进方式以及独有的落幕方式。我看到了这一资源。常常,我会为选择其中一个大故事而感到欣喜若狂。
但仅仅知道坚定地立足于这块土地的人,仍算不上最聪明的人。最聪明的人是双足坚定地立于这块土地,而眼睛却穿过滚滚烟云去眺望天地连接之处,眺望国家界碑之外广阔的世界。目光永远比双足走得远,而心灵则走得更远。这个愿意在文学上有所成就的人,懂得一个关乎文学性命的道理:生他养他的土地,是他永远的写作资源;而他思考的问题是世界的,题材是中国的,主题是人类的。他要从一个个任何想象都无法创造出的中国故事中看到人类存在的基本状态,要从一个个中国人的喜怒哀乐中,看到千古不变的基本人性,而他有希望用他的文字为人类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
记者:今年中国成为博洛尼亚童书展的主宾国,您从作家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角色身份对中国童书创作有什么样的积极影响?以及中国童书作家未来在国际舞台上将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担当?
曹文轩:多年来,中国文学一直是被低看和低估的,因此我在很多场合说过,中国文学要感谢莫言,有了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质疑中国文学的声音也越来越小。相信随着中国国门的打开,参与越来越多的国际图书和文化交流活动,会有更多作家荣获各种国际奖项,中国文学发出的声音和它的影响力也会越来越强。
事实上,积极参与国际书展和文化交流活动,确实也对我们的优秀作品走向世界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这是一种直接、有效的,向世界读者展示和介绍中国作品的方式。2014年的博洛尼亚书展上,天天出版社为我打造了一套图画书的策划方案——“中国种子世界花”,由我来创作文字故事,邀请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插画家来画插图。当时邀请了三位意大利插画家,我们分别合作,完成了《我不想做一只小老鼠》《小野父子去哪儿了?》和《帽子王》。随后我还与来自丹麦、瑞典、塞尔维亚的画家合作,出版了更多的图画书。这些作品出版以后,获得了国内读者的喜爱。同时,也逐渐引起国外出版社的注意,成功输出了瑞典语、丹麦语、塞尔维亚语、阿拉伯语等语种的版权。
记者:您认为,在作品中和孩子分享一些生活中的不美好,或者阅读关于悲伤和苦痛的童年生活对于当今社会的孩子们有什么样的意义?
曹文轩:我们耳熟能详的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如《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野天鹅》等,都是描写苦难的,它们的主题是悲伤的而不是快乐的。我们这个国家历经过多种苦难,但回过头来我们会发现,我们经历的这些苦难,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写作资源,我们需要保持这样的“记忆力”,以脚下这块土地为根本,写出独一无二的东西。现在的家长似乎要把一切苦难都给孩子屏蔽掉,似乎孩子们只要快乐就好了。
曾经有一个家长让我给她的孩子写一句话,这位妈妈说:“曹老师,这句话我都替你想好了,你只要写‘祝你在快乐中成长’就行了。”我当时就反问那位家长,但只有快乐的人生是健康的人生吗?这样长大的孩子能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吗?我们并不是要孩子去真的经历苦难,而是增加他们的人生体验,丰富他们的情感,帮助他们成长。
记者:未来您有什么新的创作计划,请分享。
曹文轩:2016年获得安徒生奖之后,我就开始创作“曹文轩新小说”系列,这个系列目前已经出版了三种:《穿堂风》《蝙蝠香》和2018年最新出版的《萤王》。这个系列叫“新小说”,这里的这个“新”不仅仅是指的新作品,更是我在写作上的一次新的尝试,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