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叶圣陶的《城中》

来源:文汇报 | 陈子善  2019年06月17日07:22

《城中》毛边本

1926年7月,五四新文学作家叶圣陶(叶绍钧)的短篇小说集《城中》由上海开明书店初版。开明书店同年8月1日才正式开张,因此,《城中》与孙福熙的散文集《归航》等一起,是开明书店出版的首批新文学作品,这也是叶圣陶与开明书店的首次合作。在此之前,叶圣陶的《隔膜》《火灾》《线下》三部短篇小说集,都作为“文学研究会丛书”之一,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叶圣陶正是“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

《城中》出版时,叶圣陶亲自撰写的广告词称:

论质地大概是仍旧应题作“线下”的,可是写作时不愿马虎,在现有能力之下,未曾偷懒一分,是作者可以自信的。

所谓“线下”,乃叶圣陶自认为作品的思想与艺术水准均在水平线以下,所以,他已把自己的第三部短篇集取名《线下》,而对《城中》,他仍很谦虚,认为这第四部短篇集论质地仍应题作“线下”。

《城中》共收入《病夫》《前途》《演讲》《城中》《双影》《在民间》《晨》《微波》《搭班子》九篇短篇,以《城中》作为书名。《城中》写一位有志气有抱负的知识青年雨生回到古城兴办新式中学,受到当年的老师高菊翁、县督学陆仲芳、教育局长王壎伯一群人的误解和反对,他们想尽办法,阻扰雨生演讲,反对雨生招生,一计不成又生一计,直至高菊翁亲自出面,打着“师生旧情”的幌子,假借“镇守使”之名,以“激烈派”相威胁,企图把雨生赶出古城。雨生当然不为所动,反而“感到青春的欢喜和事业的愉悦”。整篇小说中,雨生只在开头和结尾出场,主干是高、陆、王三人的对话,以他们的无知和卑琐来反衬雨生的朝气蓬勃、坚韧不拔,技巧上颇具特色。

《演讲》则写一个自以为是的演讲家到学校演讲,但是“恋爱”不敢讲,“学潮”不敢讲,“工”不敢讲,到底讲什么呢?他灵机一动,登台大讲“当前的享乐”,还援引“三段式”,大前提小前提之类,主张“第一是酷好文艺,第二是耽爱美酒”,最后以赞美“刹那主义”作结。小说有强烈的讽刺意味,把演讲家的丑态刻画得活灵活现,难怪茅盾主编《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1935年5月良友图书公司初版)时要入选这篇《演讲》。

当时的评论家对《城中》有较高的评价。汪倜然在《当代文粹·小说》(1931年6月世界书局初版)中就说:叶圣陶“用笔谨严而态度端庄,《线下》和《城中》写平凡人的生活与心理,极显经营之用心”。茅盾也认为当叶圣陶“技巧更加圆熟了时,他那客观的写实的色彩便更加浓厚。短篇集《线下》和《城中》(一九二三到二六年上半年的作品)是这一方面的代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

叶圣陶后来编《圣陶短篇小说集》(1936年3月商务印书馆初版)时,从《城中》入选了《病夫》《前途》《城中》《晨》《搭班子》五篇,超过《城中》所收小说的二分之一,可见他自己对《城中》这本集子也是比较满意的,正如他所说:“把十五年间的小说淘汰一下,选集比较可观的多少篇印在一起,作为这期间我的习作成绩的总账……只希望没有把无聊的东西留在这里”(《〈圣陶短篇小说集〉付印题记》)。有趣的是,叶圣陶好友朱自清当时也提供过一个叶圣陶短篇小说集选目,但叶圣陶没有采用,只说朱自清“人好心善”,“大都从宽发落”,可惜我们现在已看不到这个选目了。

《城中》初版本是毛边本,而且是符合鲁迅标准的书顶书口毛书根光的毛边本。这不但是开明书店印制的第一批新文学毛边本之一,大概也是叶圣陶新文学创作的第一种毛边本,必须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