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鲍里斯·约翰逊的丘吉尔情结

来源:澎湃新闻 | 胡莉  2019年09月11日07:54

2019年7月24日,鲍里斯·约翰逊成为英国首相。鲍里斯是21世纪英国最具争议的政治人物之一,其争议性会达到何种程度,还有待历史的回答。但在此之前,我们不妨看看他是如何看待温斯顿·丘吉尔的,这位英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在其时代最富有争议却也是英国最伟大的首相之一。在任何敏锐的观察家发现鲍里斯与丘吉尔之间隐隐约约存在某种关系之前,鲍里斯本人先将自己与丘吉尔有意或无意地关联起来了。这或许也是他给观察家们的一个暗示。所有这些暗示都写在鲍里斯的《丘吉尔精神:一个人如何改变历史》一书中。

时间回到2015年。这一年是丘吉尔逝世五十周年,鲍里斯还在担任伦敦市长。英国国内局势并不那么美好。一年前苏格兰刚举行脱离英国的独立公投,一年后英国将举行脱欧公投,联合王国何去何从困扰着英国人。就是在这样的年份,鲍里斯出版了《丘吉尔精神》,想必他有不少话要以此托出吧!

《丘吉尔精神:一个人如何改变历史》

因此,读者最好不要期待鲍里斯会像职业传记家那样翔实叙述丘吉尔的一生。这既无必要,也无新意。丘吉尔曾写了八卷本的《丘吉尔传》,他的助手马丁·吉尔伯特则写了单卷本的《丘吉尔传》,后者是丘吉尔唯一官方传记,较真的读者可以去阅读这些。《丘吉尔精神》则融入了太多鲍氏元素,使得本书甚至可以改名为《鲍里斯眼中的丘吉尔》。事实上,本书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在21世纪英国面临重大内外挑战之际,一位即将成为英国首相的特立独行的政治家,在叨扰了他所崇拜、敬仰并在其身上找到了自我身影的伟大首相的亡灵后,发表的个人感悟与对当下的反思。这些感悟与反思对任何一位想要弄明白英国历史与现状的人都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一、鲍里斯·约翰逊其人

欲知鲍里斯所说的“丘吉尔精神”到底是什么,首先需要知道鲍里斯·约翰逊是谁。限于篇幅,此处不可能详述鲍里斯的生平,但仍需强调他的一些主要特点。这些特点决定着他将如何看待丘吉尔,这些特点也多多少少让熟悉丘吉尔的人们不自觉地将他与丘吉尔相关联。

鲍里斯在《丘吉尔精神》中多次强调出身之于丘吉尔的影响。例如说丘吉尔是“半个美国人”、贵族出身却仍需写作赚钱维持昂贵的生活、受父亲伦道夫影响极大,等等。鲍里斯的出身多少也有点相似之处。1964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在那里度过了童年,2017年才放弃美国国籍。鲍里斯也算是高干子弟,但家境却不那么殷实,拿奖学金读完上流社会专属的伊顿公学与牛津大学古典学专业。由此可知鲍里斯学识优秀。至于父亲的因素,我们无从得知鲍里斯与其父斯坦利·约翰逊这位老保守党人之间的真实关系,但父子二人显然在脱欧问题上尖锐对立,父亲支持留欧,儿子则是硬脱欧派领导人。

本书一开篇就看到鲍里斯将丘吉尔描述为“精通演讲、风趣幽默、桀骜不驯,在他的时代标准下,他甚至政治不正确”。这当然是丘吉尔的特点,但似乎也可以用来形容鲍里斯。尽管没有丘吉尔那样杰出,鲍里斯也是一名多产的作家,拥有相当高的语言与写作能力。他显然也喜欢演讲,曾在牛津大学就读时担任过牛津辩论社主席。成为首相后,在议会下院与反对党领袖科尔宾首次正面交锋时,鲍里斯几乎以碾压科尔宾的方式展示了他惊人的辩论能力。在英国文化氛围中,英式幽默是拉近人与人关系的有效方式。鲍里斯也从不缺少这一点。许多伦敦市民认为他风趣幽默、搞怪杂耍、喜欢冒险、爱好太多且很非主流。但也是因为这一点,讨厌他的人认为他是个另类、怪咖,一定不能让这样的人当首相。鲍里斯的言行举止让人们戏谑他为“英国特朗普”。这个名称有强烈的政治蕴意,但他是否真的像反对党所说的那样是“极右势力的代表”还有待观察,但他的确不按常理出牌。

或许,鲍里斯最大的特点是拥有极强的“自我”。这体现在他极强的自命不凡感上,正如他曾说自己的理想是成为“世界之王”。鲍里斯也蔑视规则,那是制定给普通人的行为准则,他对规则缺少忠诚度(正如丘吉尔变换党派属性一样)。鲍里斯骨子里有浓厚的精英意识,即便他看上去亲民或拒绝卡梅伦那样的精英感。鲍里斯的权力欲望极强,但他懂得遮蔽,以他叛逆的非主流的喜好与兴趣遮蔽过大的野心。

二、鲍里斯眼中的丘吉尔

在了解了鲍里斯的这些特点后,我们再来看看他眼中的丘吉尔。

无疑,鲍里斯眼中的丘吉尔是一位伟人,一位绝对伟大的历史人物。在伟人与普通民众创造历史这一命题上,鲍里斯走到了极端。他毫不避讳地写道:“从欧洲到俄罗斯,到非洲,到中东,我们都发现丘吉尔改变世界的痕迹”,“丘吉尔拯救了我们的文明,而最重要的是,只有他才能做到这一点”。“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认为,历史是宏观的,是去个人化的,是被经济力量所推动的,而《丘吉尔精神》旨在说明,一个人也能改写历史。”

就在这样极端的伟人创造历史的史观下,鲍里斯开启了他的丘吉尔崇拜之旅。不同于以时间线索讲述丘吉尔生平的传记,本书分23章讲述了丘吉尔的伟大之处,最后两章是全书的总结。在鲍里斯眼中,丘吉尔的伟大并非仅限于他一个人所做的影响历史进程的公共决策,还包括丘吉尔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以及品德。有时丘吉尔犯的错误、个性中的缺陷或政治不正确的言论,在鲍里斯眼里都具有某种魅力,那似乎是一位伟大人物必不可少的特征,因而得到了鲍里斯的理解、同情、宽容甚至辩护与支持。

众所周知,丘吉尔最伟大的一点在于带领英国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尤其是在1940年5月,丘吉尔顶住了内阁中要求接受与希特勒和谈的巨大压力,做出了浴血奋战的决议。鲍里斯对这一决议出台的描写几乎可视作电影《至暗时刻》的极简版原著(他显然看过原著或电影)。有趣的是,鲍里斯认为丘吉尔最终赢得内阁支持是因为说了一通“可怕的胡话”,因为先前“诉诸理性的尝试失败了”,那一通胡话以“莎士比亚式高潮结束”,“以某种更热血的方式感动了内阁成员”。

鲍里斯还认为丘吉尔是“同时代最超前的政治家”。不仅最早意识到德国的纳粹倾向,还应该与劳合·乔治一起被誉为“福利国家之父”。丘吉尔推动新技术发明与应用,“如果不是在丘吉尔想象力的推动下,坦克很可能早就失败了”。说服美国签订《大西洋宪章》,“只有丘吉尔才能让美国人放弃中立”,而珍珠港事件只是让美国参战的一个“小麻烦”。丘吉尔最先“对苏联的威胁忧虑至深”,提出了最大的战略问题,“一个许多美国人当时毫无兴趣的问题”,“铁幕演说后杜鲁门与丘吉尔撇清了关系,但他发现丘吉尔是正确的,并采纳了著名的遏制学说”。丘吉尔“颇具眼光,是联合欧洲运动的发起者”,但当时的工党政府愚蠢的拒绝加入欧共体建立时的谈判,否则“我们可能会拥有一个不同模式的欧盟,一个更盎格鲁-撒克逊化的更民主的欧盟”。丘吉尔还告诉英国人“永远不要和美国分开”,制定了著名的“三环外交”战略思想。丘吉尔还缔造了现代中东,但中东遇到的麻烦不是丘吉尔的错。

本书最大的一个特点还在于,鲍里斯强调、欣赏甚至崇拜丘吉尔几乎所有的方面。鲍里斯展示了许多丘吉尔在身处常人惧怕的危险时却表现出极其兴奋的故事,认为丘吉尔十分勇敢。丘吉尔的“新陈代谢一定有特殊之处”,因为“没有人在一整天的工作和喝得大醉的丰盛晚餐之后还能写出一等的文章,除了丘吉尔”。鲍里斯对丘吉尔“西塞罗式的雄辩”流露出羡慕,“老派、夸张、爱夸海口”,因为言过其实、夸大其词能激发人们的情绪,“所有伟大的演说都在某种程度上依赖着修辞手法”,即便“一切修辞均是可疑的,其让薄弱的论点变得强大,并由此迷惑听众”。但这样的演讲在关键时刻产生了巨大意义。丘吉尔是“约翰牛”,他的品质让他能够代表英国,“他比其他任何政治家都更忠于人之本性”。丘吉尔还拥有“百匹马力的头脑”,超级高效地操作多线工作,丘吉尔的抑郁不再是负面问题,成为他作为天才的某种神秘因素。鲍里斯也不认为丘吉尔是一个叛党变节的人,认为他是“伟大的跨界者”。这些让人不禁联想到鲍里斯本人:浮夸的语言、旺盛的精力、编造事实进行演讲、幽默的英国人、更接近人之本性的表现、被指责为模棱两可的政治立场,等等。

总之,鲍里斯眼中的丘吉尔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伟大的演说家、伟大的普通人、伟大的病人、伟大的酒鬼……至于丘吉尔犯的错,那是那些事件本身的错误,丘吉尔已经尽力了。写到这,细心的读者一定会问:鲍里斯极端的伟大人物创造历史论是不是失灵了?答案是:没错!

三、鲍里斯的丘吉尔之问

鲍里斯写作《丘吉尔精神》,绝不是为了向世人再现丘吉尔的伟大事迹。事实上,本书通篇都在追问一个问题:到底是什么让丘吉尔如此伟大?丘吉尔伟大事迹的核心是什么?这或许才是他灵魂深处的发问。鲍里斯在本书序言末写道:“性格即命运,希腊人曾这样说过。我同意这句话。倘若果真如此,那么更深层、更有趣的问题莫过于:性格是如何构成的?”

鲍里斯将丘吉尔性格中“自大、狂妄、神经质”等特点归于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他写道:丘吉尔的“双亲行事风格也固执任性,不受传统约束,就像他们的儿子一样,他们对文明最重要的贡献就是他们两人对这个孩子都漠不关心”。“他的父亲先是恶劣的对待他,然后溘然早逝”,这使得“丘吉尔必须模仿父亲”,才能向父亲证明自己。不仅如此,丘吉尔还继承了其父的政治取向和诙谐的说话方式,而这样的说话方式来自英国另一位伟大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的启发。此外,鲍里斯认为丘吉尔的部分个性源于“矮人综合症”,“他被这种心理障碍所困扰”,因为身高不足而产生了自卑,继而喜欢在其他方面表现得比其他人强。

于是,鲍里斯笔下的丘吉尔变成了这样:丘吉尔的敌人觉察到,他的内心拥有巨大的竭尽所能追逐一切风浪的欲望,直到风浪在沙滩上化为飞沫,我们必须承认,他自大和神经质的形象有原因可循……丘吉尔是一个乐于铤而走险的人……他需要观众来见证他的英勇事迹……丘吉尔想象力惊人,喜欢逞能,以及拥有瞬间做出决断的能力,英雄般的冒险精神在他的血管里汩汩流动着……他对炫耀乐在其中,他还像凯撒一样,无论说过和做过什么,他都会格外注意记叙它们的方式……他渴望冒险,新闻曝光和肾上腺素,还有人们的赞誉……一切证据表明,丘吉尔是一个率直的、感情用事的热心人……非常幽默、酒量惊人、爱玩文字游戏、喜欢奇装异服……他的抑郁让他必须工作,因为他无法应对无聊……喜欢大肆推销自己……你可以从他的长寿中看到他性格的要素:坚持不懈、奋斗不息,从不放弃的本能……

鲍里斯继而总结说:“丘吉尔的故事讲述的是人不屈不挠的精神。”随后,鲍里斯又说自己“深思的最后一个问题,不是他做了什么,也不是他如何完成了这些事,而是他的精神有多么强大,这种精力到底从何而来?”到底从何而来呢?百思不解的鲍里斯继续写道:“我们所说的精神力究竟是什么?它到底是心理上的,还是生理上的?难道他的基因和荷尔蒙天生具备某种内部燃烧的超级进程?难道源于他少年时代的心理状态?”最后,鲍里斯给出了答案,他说:“我总是想,丘吉尔心中一定有秘密的三段式推演,即英国=世界上最伟大的帝国,丘吉尔=大英帝国最伟大的人,因此,丘吉尔=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换言之,丘吉尔有庞大的自我,是庞大的自我让丘吉尔成为丘吉尔,让他凭借一己之力改变了历史。

四、《丘吉尔精神》的当代隐喻

以上是《丘吉尔精神》一书的主要内容、风格、特点与中心思想。但这本书的看点并不止于此,当今英国首相鲍里斯的《丘吉尔精神》暗含着许多当代隐喻。

无疑,英国当前面临内外危机,一场没有刀枪弹炮的悄无声息的危机,联合王国面临着解体,也面临着重新调整其与欧洲、与美国、与世界的关系。如果说丘吉尔时代的热血战争还能唤醒麻木不仁、内部分裂的政客的团结的话,这场悄无声息的危机正在吞噬着所谓的政治精英阶层本应该具有的最后的道德与责任。就像鲍里斯在赞扬丘吉尔做出与法西斯浴血奋战的决议时所感叹:“很难想象今天的英国政治家有魄力做出与丘吉尔一样的选择。”

鲍里斯当然也是在为像他这样的人的冉冉升起做准备。他在讲述完丘吉尔是“同时代最超前的政治家”之后,说“如今的英国,没有人会委任丘吉尔任何公职,除非他最大限度改变自己说话的方式。”鲍里斯是想说人们太容易依靠表面的言行举止来判断一位政治家了。这话当然是在讽刺西方国家对政治正确的坚守,也意味着像鲍里斯这样的人在提议政治家应该突破所谓的政治正确的限制。

鲍里斯显然也在本书中为自己浮夸的讲话风格做了辩护。辩护的依据是其纯洁的道德与动机,在此之前所产生的夸张言辞以及激发的民众情绪并无过错。鲍里斯在对丘吉尔的演讲以及批评他的人的观点做了细致介绍后,说“我想,除了一般意义的仁慈、幸福与和平,以及保留他成长起来的这个世界之外,他并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至于他的演说激发出的情绪,它们完全是积极和健康的。”这让人们不禁想起鲍里斯本人曾在脱欧过程中编造数据、夸大言辞,只为让人们产生惊恐后投票脱欧。这的确让人不自觉地将其与民粹风格联系起来。

鲍里斯还在本书中借丘吉尔之口为脱欧做宣传。鲍里斯强调丘吉尔是最早倡议欧洲联合起来的政治家之一,他主张英国应该介入欧共体建立之际的谈判,这样才会有一个更适合英国的欧洲框架,但是当时的艾德礼工党政府拒绝介入,使得英国错过了机会。等到七十年代加入时,欧共体已经基本定型,英国再无逆转可能,只能成为其中普通一员。鲍里斯还指出丘吉尔主张欧洲联合,但不认为英国应该是欧共体中的普通一员,“假如英国必须在欧洲与公海之间选择,她总会选择公海。”最后,鲍里斯借丘吉尔之口说出了自己的展望:“丘吉尔一定会希望这个欧洲组织强大并且与美国结成同盟,而英国则在其中活跃地帮助二者稳固关系,他一定看到了联合的欧洲在对抗自信的俄罗斯和其他潜在的外部威胁时的重要性。”

本书暗含的隐喻也不止于上述几点,鉴于篇幅以及其他种种原因,此处只能先写到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