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母亲的关爱对男孩很重要

来源:北京青年报 | 丹·金德伦  迈克尔·汤普森  2019年09月25日08:26

书名:《培养高情商男孩》 作者:(美)丹·金德伦、(美)迈克尔·汤普森 中信出版集团 2019年9月出版

金德伦和汤普森,两位杰出的美国儿童心理学家,为男孩及家庭进行咨询超过35年。本书让我们看到男孩们正在承受的伤害:悲伤又恐惧,愤怒却沉默不语。

我们的文化教育男孩要坚忍克己,崇尚肌肉和身体力量,让男孩认为只有这样做才够酷,但两位作者阐明了他们的观点:正是这种思潮成为威胁男孩成长的巨大力量。社会对男孩心理方面的教育是极具破坏性的。如果坚持以所谓“像个男人”的统一标准来要求男孩,这不仅是一个无法达到的目标,更会让男孩因此付出巨大的代价。

男孩在学校和社会上面临着情绪方面的巨大挑战,对情绪的接纳和对情感的认知是我们应该教给男孩的宝贵一课。帮助男孩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联结,将成为他们化解种种社会压力的重要支持。

读过本书你便会了解,真正的高情商男孩是情感健全的人。他们对情绪有清晰的认识和充分的接纳,既勇于表达自己的情绪,也善于理解他人的感受。真正的高情商男孩,终将成长为有责任感、有同情心的男人,他们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又能享受丰富的情感生活。

母亲们发现,从什么时候起,儿子就开始回避与母亲的肢体接触。母亲也是。到了某个时候,如果还像从前那样拥抱、亲吻或者爱抚儿子,会觉得别扭。母子虽然都出现了这种变化,但双方有着大不相同的体验。在一次父母小组讨论中,3个孩子的母亲仙蒂就讲到她的担心。“孩子们小时候总是跳到我的床上,跟我挤在一起聊天。一直如此。但是现在布莱恩特13岁了,这就别扭了——我觉着别扭了,而他却没感觉。这对他是不公平的,他不过就是13岁了,这有什么错呢。但我就是觉得不舒服。”

我问她担心什么,她说:“我不知道。他一直是个喜欢亲昵的孩子,但是现在我会想:‘他碰到我了。这对他会有什么影响吗?’我不想破坏我们之间的感情,但是一直摆脱不掉这种想法。也许我是担心他会有困扰却不知道怎么办,我担心这会影响到他的心理健康,影响到母子关系。他没有做错什么,完全没有。只是我会胡思乱想。我不知道我在害怕什么。我只知道我不想做错。”

少数母亲担心亲密接触会让儿子变成同性恋或“巨婴”,或者会传递错误信息、被曲解原意,尤其是儿子正处于性欲旺盛的青春期。大部分母亲没有想得那么深,只是觉得亲密接触会让儿子被其他男孩嘲笑。这些想法与担心都会给男孩的生活带来负面影响。

养育者的爱抚在一个孩子的婴儿期和童年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甚至对即将成年的青年人来说,爱抚依然是与父母交流爱与关怀的重要方式。母女之间的爱抚往往一直延续到女儿长大成人。儿子就不一样了。等儿子长到八九岁的时候,大多数母亲开始感到别扭,爱抚行为渐渐变少;等儿子到了青春期,这种变化更是明显。

莫琳有一个儿子,今年17岁。她清楚地记得,在儿子15岁的时候,她突然感到这种不自在。“有一天我看着儿子,忽然意识到,他比我还要高大。胸口毛茸茸的,脸上长出了胡子。基本上就是我丈夫的年轻版本。从那以后,我再像往常一样拥抱他的时候,就会觉得怪怪的。”

仙蒂说她10岁的儿子跟她问好或说再见时依旧会亲吻她,睡觉前依旧让她按摩后背,但她自己开始退缩了。“我想很快我就不会这样做了。等到儿子16岁,还跟他搂搂抱抱,不太得体吧。我不想让他知道我的尴尬,因为他很自然。但我想我得适可而止,别等到他来喊停。”

亲密的肢体接触是诸多养育方法中的一种,对男孩的整个成长过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不同年龄段的男孩,虽然爱抚方式不尽相同(比如对待5岁男孩与15岁男孩是不一样的),但传递的信息是一样的:爱与联结——除此之外,不会再有任何危害。只要母亲的亲昵行为能让一个男孩感到舒适,就没有任何潜在危险:不会影响男孩的性取向,不会削弱男子汉气概。

13岁的亚伦从小就是一个热情的男孩。每次妈妈霍普送他上学,道别的时候,两人总会快速地拥抱和亲吻对方一下。亚伦四年级时,霍普发现大多数同学的母亲都不会这样做了。但她还会继续张开双臂,亚伦也会回应她的拥抱。

“亚伦10岁了。他上五年级的第一天,我们在学校门口下车。他背上书包,抓起单簧管箱子,然后尴尬地停顿了一小会儿——他没有过来接受我的拥抱。我们对视了一秒钟,扑哧笑了,我玩闹着嘘他离开,彼此大声说了再见。我想以后就是这样了,这是我们新的‘拥抱和亲吻’。”

从此,他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了变化。每天早晨,他们对彼此微笑,欢快地说几句道别的话,然后各自离开。大约一周后,亚伦又按自己的喜好调整了亲密程度。“傍晚他放学回家,走过来让我给他一个‘能量拥抱’。”母亲说。“这些年来,‘能量拥抱’成为我和他之间一种简单有力的亲昵动作。有时是爱的即兴表达,有时儿子需要一些士气来面对压力。”

男孩如果不愿迎合母亲“爱的告白”,往往是因为这会让他想起自己还是个“小男孩”时依赖父母的时光——每个男孩都想远离这段记忆。19岁的马特说:“妈妈的爱让我难为情,尤其在她当着别人的面想要亲我的时候。”他甚至觉得,把母亲爱他这件事告诉别人,也让他心里“怪怪的”。但他很喜欢母亲在他小时候给他做睡前按摩。自从他九年级开始比母亲睡得晚以后,就不再有按摩了。他怀念这份亲昵,却从不启齿。

男孩们一般不会谈论这些。但事实不证自明:母亲的爱抚对男孩很重要,他们渴望它——不管是深情拥抱,还是摔跤打闹,只要“此爱绵绵无绝期”就好。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几个人能像母亲这样给予男孩与性无关的温暖,男孩对这种温暖有了切身体验,将来才能赠人余香。否则,男孩学习爱抚的任务,就只能留待橄榄球教练、摔跤对手和伴侣去教他了。

我经常带孩子去小公园玩。在那里,我看到了母亲们的各种带娃方式。随着男孩长大,他们的活动范围从小公园扩大到学校、赛场与情场,母亲们也有着各种反应。有的母亲是紧张而随时待命的“直升机”,一见势头不对,就冲到儿子身边,就算儿子已经大到可以自由活动了,母亲也死不放手;有的母亲不闻不问,哪怕儿子显然遇到了麻烦,或正在找别人的麻烦;有的母亲参与到亲子互动中,看起来乐趣无穷;有的母亲在远处专注地观望,跟儿子挥手、交流想法,允许他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追风逐浪。

大多数母亲都怀着同样的初衷——希望男孩成长为快乐、成功的男人。有的母亲在男孩小时候能保持亲子同步,但等儿子到了青春期就做不到了;有的却正好相反。当我在小公园里看着形形色色的母亲,我不胜感慨:男孩的成长道路是多么不同啊。

16岁的路易斯是高中光荣榜上的常客。他还参加了网球队和辩论队,并且热心于教堂活动。他很喜欢他的女朋友,喜欢她充满关怀的温暖的家,这常令他流连忘返。事实上,他做了这么多,为的就是避免回到自己的家。在赛场边,在社区的果蔬店里,他母亲总是跟朋友们自豪地讲起儿子是多么优秀。但当母子俩单独相处的时候,她却不断地质疑和批评他——从吃穿到学习计划再到家庭作业。

有一天,我和路易斯聊天的时候,他讲述了他母亲是怎样不停地批评自己的。他显得很茫然:“她对我从来没说过好话。为什么一个妈妈会这样对待自己的儿子呢?”

男孩要是觉得母亲不相信他的能力或是不爱他,他会很受伤。我们经常在学校(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见到背负这种伤痛的男孩。他们已经很努力了。但他们的母亲要么太苛刻,要么太担忧。

(节选自《培养高情商男孩》,中信出版集团,2019年9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