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金·奥尼尔的中国风景
来源:光明日报 | 周立文 2019年11月28日08:30
11月6日,由王斑执导的《天边外》开始在北京人艺小剧场首演。这是继《榆树下的欲望》之后,北京人艺推出的第二部尤金·奥尼尔的剧作。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中国话剧舞台上,奥尼尔虽不算热门,却也从未离去。
自1922年沈雁冰首介奥尼尔以来,奥尼尔已经成为中国话剧史、中国话剧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天边外》
“美国的莎士比亚”
在奥尼尔之前,美国只有剧场,没有话剧。风靡于大小剧团的,是将欧洲戏剧加以改头换面的情节剧,豪华的布景、离奇的情节、轻松搞笑的对话充斥舞台。是奥尼尔给美国戏剧挣得了尊严,并将其提高到可与欧洲相抗衡的水平。评论认为,奥尼尔之于美国,恰如莎士比亚之于英国,易卜生之于挪威,契诃夫之于俄国,布莱希特之于德国一样。奥尼尔因此被誉为“美国的莎士比亚”。
人们注意到,在奥尼尔近40年的创作生涯中,始终体现出自传性、心理性和仪式性,而自传性特点尤为突出。美国学者特拉维斯·博加德说:“作为剧作家,奥尼尔把舞台作为自己的镜子,他的全部作品构成了一部自传。”航海、天外、面具、清泉、榆树、松树、鼓声……充满奥尼尔剧作的这些或写实或象征的符号,都与他本人的生活经历相关。
奥尼尔在《自传》中说:“我生命的头七年,大多是在旅馆和火车里度过的,因为我的父亲在美国各地巡回演出。”奥尼尔的父亲是小有名气的演员,他初始钟情于莎士比亚,后来用30年时间,在5000场演出中,只扮演一个角色——基督山伯爵。
天主教中学和普林斯顿(读了一年便被开除)之后,奥尼尔过的是更颠沛的生活:在邮购商行当秘书,到西属洪都拉斯探金矿,在巡回剧团当副经理,作为水手出海航行,到布宜诺斯艾利斯给工厂干活……“从没有一个固定职业。不是人家很快解雇我,就是我很快向人家辞职。”三十年颠沛流离,交往三教九流,使奥尼尔酗酒、玩世不恭、不务正业。几十年后,当康涅狄格州新伦敦市拟将商业中心大街更名为“尤金·奥尼尔大道”时,争辩三年之久方才落定,这也许和奥尼尔曾经不羁的经历有关。攻讦者骂他是一个“不务正业的酒鬼”,“除了写几出戏,还干过什么?”
直到1920年第一部长剧《天边外》成功首演,奥尼尔才算真正找到自己,真正开始了自我救赎。
奥尼尔饱尝世态炎凉,对底层人民生活感同身受,这对他以后的创作影响巨大。他剧中的主角,既无英雄豪杰,也无邪恶奸佞,几乎无一例外是处身黑色或灰色地带的普通人。
一般将奥尼尔的创作划分为三个阶段。早期作品主要为独幕剧,取材于航海经历和水手生活,几无足道。
以1920年《天边外》发表为分界,进入第二个阶段。这一时期,奥尼尔的视野突然开阔,开始在写实的基础上探索各种流派与手法。《天边外》《安娜·克里斯蒂》属于典型的写实主义,以特定社会环境和人物命运,揭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矛盾。《琼斯皇帝》《毛猿》以表现主义的手法,摈弃真实形象,着意挖掘思想、情绪和意念。《大神布朗》充满象征主义色彩,做足了概念化、抽象化处理。《奇异的插曲》大量使用意识流,将对白与旁白交织进行。
1939年至1943年,为第三阶段。奥尼尔重回写实主义的老路,但变得更加老辣,更着重于心理刻画和揭示人物内心的冲突,故事情节则越来越退居次要地位。代表作是《送冰的人来了》、《悲悼》三部曲、《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以自己家族为原型,是奥尼尔作品中自传色彩最浓的作品,它毫不留情地把家庭中真实的、不可告人的故事向世人展示。1943年作品完成后,他要求出版社在25年之内不得出版,但他的妻子未遵遗嘱,3年后便将作品付梓了。
剧中人物二儿子艾德蒙,几乎是奥尼尔本人的翻版。父亲吝啬,母亲吸毒,兄长是酒鬼,自己害着肺病……《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将“家丑”和父母的隐私尽数抖出。从第一幕的布景,略可窥见奥尼尔所受的文化影响:“书橱上方挂着一幅莎士比亚的画像。橱内陈列着巴尔扎克、左拉、斯汤达的小说;叔本华、尼采、马克思、恩格斯、克鲁泡特金、施蒂纳的哲学与社会学著作;易卜生、萧伯纳、斯特林堡的剧本……”“所代表的潮流有自然派、唯美派、颓废派,也有近代社会批评和革命思想。”
在奥尼尔的作品中,除《啊!荒原》外全是悲剧。有评论认为,对美国而言,奥尼尔的最大贡献,是为这个惠特曼式的乐观国家,重新带来了悲剧精神。
奥尼尔生前身后四度摘取普利策奖,这一获奖纪录至今无人能打破。1936年,“由于他那体现了传统悲剧概念的剧作所具有的魅力、真挚和深沉的激情”,奥尼尔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尤金·奥尼尔与中国
1928年,怀着到东方文明中“寻求太平与宁静”的想法,奥尼尔隐姓埋名来访中国。但战乱中的上海令他失望,几天后他便悄然离去。
9年后,奥尼尔用诺贝尔奖金中的4万美元,在加利福尼亚僻静的山谷里建造了一座中国风格的别墅,朱漆门窗,红木家具,后花园中的九曲红砖小径……围墙的大门上钉着四个铁铸汉字:大道别墅(Tao House)。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尤金·奥尼尔国家级历史遗址。
奥尼尔再给友人的信中说,老庄的神秘主义,要比其他任何东方的书籍更令我着迷。美国剧作家阿瑟·米勒认为,奥尼尔深受东方文化,特别是老庄哲学的影响。
学者认为,老庄的无为出世、循环回归、阴阳转换等思想,是奥尼尔写作的哲学基础之一。《泉》的主人公渴望寻求“一个极其宁静的地方”。《送冰的人来了》《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把“无为”视为人生的至高境界。唯一以中国为背景的剧作《马可百万》将东方的清静无为思想与西方的物质主义加以对比。《琼斯皇帝》中有“窃钩者贼,窃国者侯”说法的西方翻版。
当奥尼尔目视东方时,中国戏剧人也惊喜地瞥见了他。
对奥尼尔的译介始于20世纪20年代,在30年代达到第一个高峰。受到感染和启发的中国剧作家,还纷纷动手改写奥尼尔。取自《琼斯皇帝》的有伯颜的《宋江》、古剑尘的《绅董》,尤以洪深的《赵阎王》最为人所知;取自《天边外》的有李庆华《遥望》;取自《归途迢迢》的有马彦祥的《还乡》。
奥尼尔曾说过:“我一直想使自己成为一个熔炉,把所有的方法都拿来一锅煮。要是我的火力足够的话,就能熬炼出一套我自己的技巧。”中国现代戏剧大师曹禺亦是这样的“杂糅百家”的高手,对奥尼尔的精读深研,使他眼界大开。谈及奥尼尔,曹禺说:“我佩服这个剧作家有几点:一是他不断探索和创造,能生动地表现人物的各种心情的戏剧技巧;二是他早期的作品,理解下层水手,是真正从生活中来的。”
研究者发现,在曹禺的剧作中,《雷雨》人物周冲有《天边外》人物罗伯特的影子,周繁漪的阴鸷和情热之烈,与《榆树下的欲望》中的艾碧、《悲悼》中的克里斯汀何其相似。《日出》中陈白露之死与《天边外》中罗伯特之死,在场景处理上异曲同工。《原野》第三幕,则直接化用了《琼斯皇帝》背景、氛围、声音和幻象。但曹禺自有其迥异于奥尼尔之处:奥尼尔常常以性格甚或宿命表现人物,曹禺则以社会视角诠释悲剧,这是他存在的意义。
上世纪80年代以降,奥尼尔研究迎来第二轮高潮。译本论著论文林林总总,令人目不暇接。据一位学者在中国知网搜索的结果,1990年至2012年,国内发表的研究奥尼尔的论文多达900余篇。
“天外”风景尽在眼底
1981年,中央戏剧学院排演《安娜·克里斯蒂》,奥尼尔进入中国60年,终于第一次走上舞台。80年代初,中央戏剧学院还先后排演了《榆树下的欲望》《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悲悼·归家》。1983年,山西话剧团首演《天边外》。
1988年,奥尼尔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召开,南京-上海国际奥尼尔戏剧节同时举办。《琼斯皇》《啊,荒野!》《大神布朗》《马可百万》等,以及根据《悲悼·归家》改编的越剧《白色的陵墓》先后上演。
1993年、2003年,广州话剧团两度排演被誉为“美国第一出伟大悲剧”的《安娜·克里斯蒂》。
2006年,剧人白永成策划制作并主演多媒体话剧《榆树下的欲望》。
2007年,在北京人艺任鸣导演《榆树下的欲望》的同时,国家话剧院排演了《奇异的插曲》。
2015年至2017年,国家话剧院和天津人艺同时排演《榆树下的欲望》……
奥尼尔一生共创作剧本45种,《天边外》和《榆树下的欲望》最受中国剧场的青睐。
《榆树下的欲望》表现“因财产争夺而落入冰水”的家庭关系与爱情之间冲突酿出的悲剧。艾碧和伊本相互吸引以致发生乱伦,后为争夺财产两人相互敌视,直至最终为爱情同赴刑场。北京人艺导演任鸣说,我是二十多年前第一次读《榆树下的欲望》的,当时受了很大的刺激,因为在此之前从没看过如此残酷地表现人性的作品,爱与欲望的撕扯竟然可以如此激烈!排演该剧时,他更觉“神经受了太大刺激,心脏受不了”!
年轻导演王斑也认为,奥尼尔的戏极具深度,并不好排。为了导演《天边外》,他案头准备10个月,将7万字的剧本,在不损害原貌的前提下尽力压缩,以适应小剧场演出。为适应观众的口味,考虑引入多媒体手段。
如果说,奥尼尔是美国现代戏剧的开创者,而《天边外》就是奠基之作。该剧中的三个青年,因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因错位的选择,导致了悲剧结局。
王斑说:“《天边外》听上去那么浪漫,其实却是一出彻底的悲剧。我想做一个尝试,就是悲剧喜排。”演出中,北京人艺大胆起用年轻演员,三个重要角色的扮演者均为年轻人,最小的只有21岁。
又一代奥尼尔的诠释者正在成长起来。
(作者:周立文,系光明日报高级编辑、记者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