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藏诸名山,传之其人——《王佐良全集》出版始末

来源:中华读书报 | 玉树  2020年02月09日08:24

2016年2月,外研社出版了十二卷本《王佐良全集》,为王佐良先生100周年诞辰献礼。《全集》首次全面呈现王佐良在外国文学研究、外语教育等领域的学术成果,以及他作为诗人、翻译家和作家留给后人的文学遗产,使其所开创的研究、译介和教学的优良传统得以被继承和发扬。

王佐良曾担任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主任、副院长,《外国文学》主编、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等职,一生致力于外语教育与外国文学研究事业,不仅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外语人才和学术骨干,还与老一代学者一道为我国外语教学的学科建设和外国文学研究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学术视野开阔,对西方历史、文化、语言有广泛和深刻的了解,以此为背景展开的英国文学研究体大思精、成果丰硕,跻身国际著名英国文学研究专家之列。

著述宏富 弦歌不辍

王佐良一生著述宏富,创作时间贯穿20世纪30年代至90年代,作品遍涉外国文学研究、外语教育、翻译、诗歌及散文创作等多个领域。

王佐良读中学时,曾以“庭晟”“竹衍”“行朗”等笔名,在武汉当地报纸和杂志上发表短篇小说和散文。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外语系,期间发表了《武汉》《北平散记》等纪实文学作品。抗战爆发后,他随校迁往昆明,在昆明《文聚》杂志上发表了中篇小说《昆明居》。毕业后,他留校任教,工作之余笔耕不辍,翻译了爱尔兰文豪乔伊斯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可惜遭遇日寇飞机轰炸,《都柏林人》手稿化为灰烬,后来仅整理出其中一篇——《伊芙林》。1947年秋,王佐良考取庚款公费留学,入英国牛津大学,成为茂登学院研究生,师从英国文艺复兴学者威尔逊教授,获B.LITT学位。

1949年,王佐良留英归来,分配到北京外国语学院任教。在20世纪50至70年代,王佐良潜心学问,与他的老师金岳霖、钱锺书等知名学者一起,受聘翻译了《毛泽东选集》的一至四卷;与吴景荣教授、许国璋教授等一起,编纂了《汉英词典》,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部词典是新中国汉英类词典的开山之作、奠基之作、经典之作,具有里程碑意义。

进入20世纪80年代,王佐良厚积薄发,进入创作爆发期,完成了近30部著述。此时,外研社已经成立,他的大部分专著都由外研社出版。1985年出版的《论契合:比较文学研究集》收录了他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和80 年代前期从事比较文学研究时用英文撰写的11篇论文。这些论文都是他在比较文学方面的鼎力之作,探讨的中心问题是20世纪中西方文学间的“契合”关系。“契合”二字十分贴切地描述了不同文化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关系,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对比较文学研究的重大贡献。此书出版后受到中外学术界的欢迎和高度评价,荣获北京市首届“哲学社会学和政策研究优秀成果荣誉奖”“比较文学图书荣誉奖”等奖项。1989年出版的《翻译:思考与试笔》是王佐良从翻译实践出发,写作的探讨翻译理论、翻译风格、翻译中的文化比较等问题的文章结集。

王佐良的标志性工作即与周珏良合编的《五卷本英国文学史》,1994年出版了第一卷,2006年全部出齐。这是中国第一部比较完备的英国文学史,分为五卷,每卷独立成书,各有重点又互相连贯,合起来组成整个英国文学从古至今的全景。

十二卷本《王佐良全集》是对他全部研究成果的整合,而《全集》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在80年以后完成的。那时他已近古稀之年,创作之艰辛可想而知。他曾说:“年逾古稀,还能工作,从一个意义上来讲,可以说是我的福气,从另一个意义上来讲,也是不得已。我总是希望在有生之年,为国家多做些贡献。尤其对我们来说,耽误了几十年的时间,就特别想把损失的时间尽量补回来。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快乐。”

“孔子绝粮三日,而弦歌不辍”,这句话何尝不是王佐良那代人的写照,他们终其一生,坚守学术信念,无论顺境逆境而弦歌不辍。

不负重托出版《王佐良全集》

王佐良去世后,陈琳教授两次给外研社社长李朋义写信,提议由外研社整理、出版《王佐良全集》,以完整保存王佐良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推动我国外语教育与外国文学研究事业发展。

在王佐良家人和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支持下,外研社组建了编印发核心团队,并成立了囊括各相关领域学者的专家委员会和具有全集出版经验的编辑出版委员会,正式启动《王佐良全集》项目。编委会搜集了王佐良散见于各类专著、文集中的篇目及珍贵历史照片,按内容分类,包括学术论著、译著、散文、杂文、诗歌创作等,结集出版。

为了全面搜集资料,编辑团队利用各大图书馆和数字资源库广泛调研,并通过媒体发布《〈王佐良全集〉征集资料启事》,调动各种可能的资源,王佐良的家人、朋友、弟子,北京外国语大学校史馆,美国布朗大学图书馆,中国现代文学馆等都提供了无私的支持和帮助。

收集资料只是工作的第一步,在这之后,编辑团队需要对资料进行整理、甄别、筛选并进行分卷。《王佐良全集》项目负责人赵雅茹介绍说:“在这方面,《王佐良全集》专家委员会、编辑出版委员会中各相关领域的学者、专家给予了专业的指导。尤其是王佐良先生家人以及陈琳老师、姜红老师、李铁老师等几位专家,为全集的顺利出版提供了莫大的支持。”最终,经过编辑团队的反复讨论,《王佐良全集》以作者生前编定作品为主体,大体按著作性质分卷排列。专著、文集之外的补遗文章,尤其是笔名文章,遵照专家及家属意见加以甄别并酌情收录。为保持单部著作的完整性,作者生前出版的专著、文集中不同程度的重复内容不作删减。非作者自撰的辅文不收;重复内容中不尽一致之处为作者不同时期改动,保留版本差异。最后一卷附全集著作篇目索引,以便读者查阅。

由于资料繁复,编辑人数众多,全集的编辑原则和体例变得十分重要。只有让每位编辑都有可以遵循的规范和依据,才能保证项目统一性和可控性。因此,编辑团队设定了“尊重”“完善”基调。所谓“尊重”,是对于全集这类学术大家的作品,编辑时尤其需要谨慎,尊重作者、原作语言和时代背景,不能确证的地方宁可不改。所谓“完善”,是指全集的编辑要确保全书体例统一,不同年代的作品,文字、数字、标点可能有不同的规范,收入全集中就需要加以统一。

2015年,《王佐良全集》入选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2016年2月,《王佐良全集》出版。前6卷可以视为英国文学史研究,即《英国文学史》《英国诗史》《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史》《英国散文的流变》《英国文学史论集》《英国文学论文集、莎士比亚绪论——兼及中国莎学》;1卷英文著述,即《约翰·韦伯斯特的文学声誉、论契合——比较文学研究集、论新开端——文学与翻译研究集》;1卷文体学与翻译学论著,即《英语文体学论文集、翻译:思考与试笔、论诗的翻译》;2卷诗文集《照澜集、风格和风格的背后、中楼集》《心智的风景线、逸文集、诗集》;2卷译文集(或选注)《英诗的境界、并非舞文弄墨——英国散文名篇新选、英国文学名篇选注》《彭斯诗选、苏格兰诗选、英国诗选、雷雨(英译本)》。

2016年6月6日,“全球化时代的契合:王佐良先生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行,北京大学乐黛云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张中载教授、金莉教授、张剑教授、姜红研究员、校友办副主任吴浩博士,王佐良之子王立博士出席了这次活动。外研社总编辑徐建中向清华大学赠送《王佐良全集》,并参加“王佐良著作专架”揭牌仪式。他在致辞中表示:《王佐良全集》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足以说明王佐良先生的学术成就和《王佐良全集》的出版价值。除了赠送清华大学外,外研社还向王立博士任馆长的美国布朗大学东亚图书馆赠送《王佐良全集》。

2016年7月16日,北京外国语大学举办“王佐良先生百年诞辰”纪念大会,外研社在纪念大会上举办了《王佐良全集》发布仪式。王佐良的亲属、学生、朋友及外语学界专家对《王佐良全集》给予了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