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晗《朱元璋传》手稿
来源:“国家图书馆”微信公众号 | 2020年04月15日11:00
吴晗(1909-1969),浙江义乌人,原名吴春晗,字辰伯,现代历史学家。1931年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在校期间即专攻明史,成绩优异。1934年毕业后留校任教,抗日战争时期先后执教于云南大学、西南联大。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等职。
抗日战争时期,吴晗初次编写朱元璋传记,这份书稿于1944年由在创出版社出版,题为《由僧钵到皇权》,同年又由胜利出版社以《明太祖》为题出版。因写于战火之中,缺乏研究资料,且成书仓促,作者对此书并不满意。1947年,吴晗开始重新搜集史料,着手重写此书。1948年8月,修改后的《朱元璋传》完稿,同年秋天,吴晗夫妇前往解放区。同年12月,毛泽东在西柏坡接见吴晗,并就《朱元璋传》书稿发表了很多意见。1949年4月,此稿由上海新中国书局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史学研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1954年4月,吴晗开始对《朱元璋传》进行修改,删去了原书中贬低朱元璋的部分言辞,以较客观的态度对朱元璋重新做出评价。此稿并未正式出版,仅油印一百多份分赠友人,获得了毛泽东和学术界的许多意见,主要集中于作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问题。吸纳这些意见后,吴晗于1964年再次开始改写,定稿于1965年2月由三联书店出版。此书是吴晗的史学研究代表作,全面介绍了明太祖朱元璋由僧人到皇帝的一生,并结合元末明初的历史条件,对其功过是非作了具体分析。
国家图书馆收藏的《朱元璋传》手稿,是1948年写成的版本,1954年吴晗任北京市副市长时亲自捐赠。该手稿为毛笔手书,封面、目录、封底、后记5页,正文136页,共计141页,分四册线装,正文有较多修改。稿件封底有几行钢笔草书,字迹潦草,大意是:一,彭莹玉的下落是消极的、道家的,称赞不当;二,国家机器由军队、法庭、特务机构等组成,而不是由官僚机构和军队组成;三,朱元璋由农民阶级转变为地主阶级,不是由个人的人性物欲决定的,团体利益决定个人利益。其右有吴晗1954年4月1日毛笔手书说明,这则札记写于1948年12月毛泽东与吴晗在西柏坡面谈之时,所记即毛泽东对《朱元璋传》的修改意见。
吴晗袁震夫妇像
《朱元璋传》目录
《朱元璋传》正文
任北京市副市长时的吴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