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代际作家、评论家共话“新‘小说革命’”
新世纪小说二十年无疑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诚如评论家王尧所言,从更大的范围看,尤其是相比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场“小说革命”取得的“革命性”成就,当下作家创作无论在思想、观念、方法上,还是在语言、叙事、文本上,都显示出强大的惰性。也因此,小说写作需要做出一些根本性改变,甚至于小说界需要进行一场新“革命”的呼声日渐强烈。
由此引申开去:如何改变近些年小说在整体上停滞不前的现状?青年作家写作应当怎样与世界建立更为广泛、深刻的联系?当下渐显僵化、保守的小说批评又该做出哪些调整?从”50后”到”90后”,十四位不同代际的作家、评论家围绕这些话题展开探讨,归根到底是在回应:当下小说界是否需要进行一场新“革命”,以期推动小说创作走向突破和创新。
不同代际作家、评论家共话“新‘小说革命’”系列之一:
新世纪小说二十年:在先锋文学洗礼后重新出发
当我在“第六届郁达夫小说奖审读委会议”现场听王尧老师提到小说要“革命”,小说界需要进行一场新的“革命”,确实有所触动,因此在冲动之下写了篇观察,这篇文章“落地”后也有一定反响。这从一个侧面说明,这个话题有讨论的必要。说来也简单,如果当下小说让人普遍叫好,那还革什么命呢。虽然“小说革命”的提法,我还是第一次听到,但近些年小说写作需要做出改变,甚至是做出根本性改变的吁求,我时有所闻。这很显然是因为,在一些专业读者看来,当今大多数小说,即使是其中被普遍叫好的部分,也不能让人满意,不是那么让人信服,更是很少给人以欣喜之感。就我的阅读,眼下很多小说读后,只是觉得还过得去,但也不过如此。我也在一些场合听读者持类似评价。当然我有限的观感和听闻,不足以代表全知判断,而且也或许不可避免地包含了我个人的偏见,所以有必要听听大家对当下小说,尤其是新世纪以来二十年的小说总体上作何判断。【详细】
不同代际作家、评论家共话“新‘小说革命’”系列之二:
青年写作:如何与世界建立更为广泛、深刻的联系
对青年作家写作,不同读者会有不同的观感。我个人比较信服杨庆祥的一个总体判断。他说,“80后”作家甫一登场就张扬自我,却总是在“小我”主题上打圈圈,始终没什么突破,而“90后”作家居多开场就是写历史,写家族,像是步“50后”作家的后尘,显得老套不说,写作功力自是与前辈作家不可同日而语。你们认同这样的判断吗?如果不认同,说说你们的理由。如果认同,不妨说说是哪些原因使得青年一代写作缺乏突破和创新?【详细】
不同代际作家、评论家共话“新‘小说革命’”系列之三:
当代小说批评:需要自觉和有能力的发现者
实际上,只要说到文学与时代的关系,我们会比较多强调作家缺思想能力。不过,在小说范畴里谈思想其实有一定的风险。一个作家再有思想,他也得通过文学化的书写,或者说是通过小说这种文体呈现出来。但小说发展到眼下这个阶段,似乎出现了一些问题。鉴于当下世界范围内小说的平淡表现,我有时忍不住想,小说是不是几乎已经穷尽了可能,后世作家所能做的,不过是在即将封顶的小说大厦上修修补补,或是添砖加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