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与翻译文学经典研究》: 翻译文学经典的生成与影响
在纪念傅雷百年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柳鸣九先生曾说过:“在中国知识文化界的心目中,傅雷有三重令人敬仰的身份:他创制了卷帙繁浩的二十卷译文集,是名副其实的翻译巨匠;他以高境界的父爱书写出《傅雷家书》,是历史上实施艺术人格家教的成功典范;他以自己的生命维护了知识分子的人格尊严,是一位勇敢的殉道者,而他最核心、最重要的价值还在于他丰厚而优秀的翻译业绩。”对于傅雷的身份与贡献,柳鸣九先生所言甚是。傅雷学养精深,在美术、音乐、教育等方面也造诣颇高,《傅雷家书》《傅雷谈艺录》多年来一直畅销不衰,为我们留下一笔笔珍贵的精神财富。但傅雷精神之所以永存,生命之所以不朽,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他“丰厚而优秀的翻译业绩”。我曾感言,在我30岁时,傅雷于我只是一部部书,一部部在新中国文化语境中获得了新的生命的书。在我40岁时,傅雷是一棵常青树,他的翻译艺术使法国文学的生命在中国得以延续,他翻译的著作也滋养了中国的文化。当我50岁时,我开始真正理解傅雷的精神境界,他是一个大写的人,他崇高的人格、高超的译笔给法国文学经典赋予了新的生命,成就了一部部伟大的翻译文学经典。这些翻译文学经典在不同时代、不同人群中折射出不同的光芒,随着时间的推移反而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也不断吸引着研究者走进傅雷的翻译艺术世界,深入傅雷的精神思想内核。
近年来,翻译家研究越来越引起译学界的关注,因为翻译家们是真正推动人类文化交流和传播的主体,在人类文化事业的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傅雷无疑是其中突出的一位,在中国难得有像傅雷这样的翻译家超越了外语语种的限制,而几乎被各语种的翻译爱好者广为了解。尽管傅译研究这些年来视野不断扩大,内容不断深入,研究水平不断提升,但看到宋学智的专著《傅雷与翻译文学经典研究》出版,我仍十分高兴,因为傅雷的翻译思想与精神值得我们不断的挖掘。专著聚焦傅雷翻译活动场域,探索傅雷翻译之艺术;法国文学经典如何成为翻译文学经典,翻译文学经典如何被中国读者接受;通过翻译文学经典的动态影响,如何反观文学翻译活动的本质、意义与价值,等等。可以说,这部专著不仅对傅雷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今后的翻译文学经典研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的一份参考。
读完全书,令我较多感触的首先是作者的问题意识、理论意识与探索意识。作者通过傅雷的翻译活动对经典译作的生成进行还原性演示,通过“翻译文学经典”这一概念对傅译经典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考察。专著第一部分,作者并未急于展开史实梳理与文献考据,而是以敏锐的问题意识,提出了“何谓翻译文学经典”这一本质问题。通过对这一关键概念的条分缕析,作者指出,“翻译文学经典是在文本内部译者不遗余力的再创作实践和文本外部风调雨顺的译入语文化政治气候中诞生的,前者构成的内因和后者构成的外因共同促成了翻译文学经典的生成。”(见宋学智著《傅雷与翻译文学经典研究》,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20年,第18页)以此为基础,作者进一步考察翻译文学经典研究中的主要问题,呈现翻译文学经典常常被外国文学经典遮蔽的困境,描述翻译文学经典化过程中面临的种种考验。该书虽聚焦于傅译经典,但作者的研究视野与问题意识绝不仅仅限于傅雷的翻译场域,而是通过梳理经典、经典性、经典化等重要概念,对翻译文学经典研究的大场域、小场域分别展开考察,进一步揭示了翻译文学经典与外国文学经典以及世界文学经典三者之间的关联,为后文对傅译活动的分析与思考描述并建构了必要的理论背景,也显示了作者理论思考的厚度。随后,作者循序渐进切入傅雷翻译经典研究,对傅雷翻译研究的脉络与波澜进行钩沉,深度的理论观照依旧贯穿全文。作者并不满足于资料性梳理,而是始终围绕“翻译文学经典”这一主题,对傅雷的翻译活动展开实践性分析与过程性解剖,继而,对中国传统译论“神似说”和“化境说”进行了理论性追问和探索性拓展。
值得称道的是,作者的问题意识与理论建构是以深入的文献考据与文本分析为基础的,因此,对于史料的发掘成为该书的又一大亮点。尽管该著无意于对傅译经典展开穷尽性研究,但作者无疑对傅雷的翻译活动进行了详实的考据,对傅译经典进行了充分的分析,甚至对同时代的译家史料进行了深入的爬梳。于是我们看到,正是在去伪存真、爬梳剔抉、阐究精微中,作者对几乎同时代翻译巴尔扎克的傅雷、穆木天与高名凯展开对比研究,描述三译家的共同遭遇与不同反应,展现翻译文学在经典化过程中遭遇的重重考验。此外,专著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学术视野宏阔,学理功底扎实:该书梳理了国内几十年来关于经典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加深了对翻译文学经典的理解和认识,对未来的经典研究及其理论的发展维度,做出建设性思考;对于西方文论,既开放自我,又敢于突破他者。不仅仅满足于用傅雷翻译实践印证西方文论的正确,还尝试通过傅雷翻译实践发现新的问题,探索超越性的新的阐释,譬如在互文性理论基础上,提出“文化互文性”的研究视角。
第二,关注中国传统译论的现代转换:该书立今承古,既从中国传统文论的角度解读傅雷的“神似说”,又从理论建构的高度重新审视这一翻译思想,提出“神似说”现代性学理转换的可能途径,尝试为中国传统译论的现代转换提供思路,体现了中国翻译研究者为构建本土译学理论的主体自觉,为中国传统译论的继承与发展,为实现中西译论的平等对话与交流而探索。
第三,理论研究、实践研究与个案研究相结合:该书既从宏观的角度思考外国文学经典、翻译文学经典以及世界文学经典的基本问题,理清这三种文学经典的内在关联与研究脉络,又从微观的角度,以傅雷翻译经典为例,依据经典形成过程中的内外因素,探索翻译文学经典的生成机制。从翻译文学经典出发,到傅雷翻译实践中去,最后反过来观照当代翻译理论,实现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良性互动,互为促进。
这么多年以来,作者坚守于翻译文学经典研究,对傅译经典进行了多维、系统和深入的考察。除参与我的专著《傅雷翻译研究》的撰写,与我合编《走进傅雷的翻译世界——傅雷译文精选与评论》《傅雷卷》之外,他从专著《翻译文学经典的影响与接受》到专著《傅雷与翻译文学经典研究》,从编著《傅雷的人生境界》到编著《傅雷翻译经典摘选》,从国家社科基金“法国文学汉译经典研究”到国家社科基金“傅雷翻译手稿和校样修订稿整理与研究”,一直在深耕着傅雷翻译研究。在一部部专著、编著、课题研究中,不变的是他对傅雷“求真”精神的不懈探索与自觉传承,是他对傅译经典的研究初心与使命意识。确实,傅雷作为中国当代翻译史上里程碑式的翻译家,他的翻译实践、翻译思想、翻译精神对于当下翻译实践与翻译理论的探索与研究,似乎始终拥有阐释的有效性。作者在专著最后也尝试为我们指出了傅雷翻译研究的未来空间和向度。我们希望未来有更多的学者去关注傅雷,研究傅雷,从傅译经典中能够受益,得到启迪,同时,从傅译经典出发,继续追问文学翻译的本质和目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