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都靓:阅读影响我们看世界的方式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 刘思怡  2022年04月29日07:47
关键词:视频 阅读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这是我初中最喜欢的一首词,寥寥几句就能写完人一生的心境。”这是都靓在接受中国出版传媒商报采访时的回答。在谈到近几年传统文化、古诗词热度的上升时,她笑称这是“浪漫的传统文化复兴”。

都靓是近些年在短视频平台十分受大众欢迎的读书博主,原本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的她,凭借自己优秀的先天声音条件和后期专业学习,从众多读书博主中脱颖而出,账号全网粉丝量超过了3600万,视频播放量超过36亿次。都靓的这些账号内容十分丰富,并针对不同类型进行深耕。现在都靓团队的账号内容包括书籍、诗词、电台、生活vlog记录。

“用户在迭代,垂类在不断新增和多元化,我们想要表达的内容也越来越多,所以就做了区隔。”在记者问到视频内容区分时她答道:“每个账号细分领域不一样,但是做内容的底层逻辑是相同的:面向年轻人、中年人的。他们是一群愿意为情绪买单的人,你的内容需要给他们提供情绪价值。”不仅内容区分,都靓团队还会针对发布视频的不同平台进行区分,做到不同平台差异化运营,并对不同平台的进行内容定制。

短视频账号能做到现在的成绩和都靓团队的逐步摸索是分不开的。在采访时,都靓大方地将自己视频账号的尝试、变化告诉记者:“以都靓读书为例,2019年至今经历了内容的三次进化,我们观察到也对应着更宏观的视频内容领域,受众审美发生的3次迭代变化。”

“1.0时代:我们刚刚进入短视频领域的时候就采用了真人出镜口播形式做图书推荐,当时的观察是,内容要标签化,最好能有金句,用户是比较爱看的。”

“2.0时代:我们发现仅仅用口播的形式大家已经审美疲劳了,于是口播形式升级为演绎模式,开发了民国系列、诗词江湖系列等等,从书聚焦到书里的人,到作家、诗人。”

“3.0时代:去年年中,我们发现视频内容逐步呈现雅化、深刻化的趋势,用户需要更强的获得感,就要求你的内容要更扎实一点,更优雅一点,知识承载度要更高。因此我们又一次做了内容的调整和进化。综合考虑之下,决定从中国古代文学做起,除了都靓读书之外,我们又开发了新的诗词账号:都靓的1001页。2020年10月17日,发布了第一条视频《钗头凤》,发布第二天就突破了1000万的播放量,接近百万的点赞量。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现在的年轻人是真心热爱,也愿意讨论中国传统文化。但到现在也还是探索和尝试阶段。”

记者在前期准备中,观看了都靓许多的视频,从内容中感受到都靓的优美文笔和丰富的阅读量,便对都靓的阅读爱好产生了兴趣,她说:“现在喜欢的书跟小时候也差不多,喜欢有趣的、美的、能产生共鸣的,除了功能性的书看得不太多,其他百无禁忌。有空就读,选书没有什么规律,主要看喜好。下一本书可能就藏在现在正在看的这本书里。比如前段时间看《中国传统色》,我太喜欢这本书了,里面有各种颜色对应的古诗词、代表器物,就去看了《古典的春水》。最近还在看李修文老师的《山河袈裟》,文辞很美,是记录普通人的书。上一代作家经历时代巨变,莫言、余华,很多作品都是大视角写作,我想看看李修文老师是怎么写小故事的。”

在科技快速发展,信息碎片化阅读的今天,对严肃的沉浸式阅读和快速获取信息的阅读两种阅读方式之间存在争议的声音,都靓作为短视频博主——这种快速获取信息的阅读代表却偏好于沉浸式阅读纸质书。对记者的疑问,她表示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阅读方式和阅读诉求,都有意义、有不可替代性,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表达、审美和看待世界的方式。

为方便理解,她把这两种阅读方式具象为:纸质书和互联网。她认为严肃阅读的系统性和沉浸性更为突出,培养的是我们的思维方式,包括逻辑性、信息网络的密度。而碎片化阅读更具有娱乐性和大众属性,获取信息量更丰富,更即时。这是短视频的优势,也是不能阻挡的趋势,她们团队做视频的初衷是希望大家带着兴趣打开一本书。在带来便捷的同时也需要受众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去甄别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而纸质文字更加精准、耐人寻味,可以承载更多信息量。

对于还在纠结选择哪种阅读方式的用户,她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把纸质书和互联网作为输入跟输出的两个平台。这个时代,互联网可以让大家更容易被看到,所以可以用互联网去练习自己的表达,从而倒逼输入。知识的汲取、思维方式的培养还是需要更系统和沉浸的严肃阅读来完成。”对于同行她也表达了自己的理解:“平衡是种艺术,选择了大众传播语境,就应该说大家听得懂的话,不要敝帚自珍,不要怪用户没耐心、听不懂无法鉴赏,要怪就怪自己表达得不够精准和通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