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张贤亮和他的《灵与肉》
来源:《陕北文学》 | 姜红伟  2022年12月06日10:33

对一位作家来说,他的作品就是他安妥在文坛上的灵魂与肉体。而对著名作家张贤亮来说,他存放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灵魂与肉体,则是那篇短篇小说经典之作《灵与肉》。

在张贤亮的文学生涯中,短篇小说《灵与肉》既是他的成名作,又是他的代表作。凭借这篇作品的问世,张贤亮从宁夏文坛异军突起,一鸣惊人,在中国文坛横空出世,一举成名。从此之后,张贤亮纵横文坛三十五年,独领风骚,独创佳作,独具魅力,创作发表了《男人的风格》《肖尔布拉克》《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早安,朋友》《习惯死亡》《我的菩提树》等大量有深度、有影响、有价值的优秀作品,并成为拥有千百万读者、享誉国内外文坛的杰出作家。

今年九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四十年前的九月,张贤亮在宁夏《朔方》文学月刊1980年第9期发表了短篇小说《灵与肉》,开启了他走向文坛的大门。

值此张贤亮的《灵与肉》发表四十周年之际,同时,更是为了纪念张贤亮逝世六周年,让我们共同回顾《灵与肉》的创作发表过程,追忆他的文学生涯,缅怀他的文学成就,永远铭记他为中国当代文学做出的重要贡献。

《灵与肉》的创作发表

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黄金时代,更是张贤亮文学创作的黄金时代。而80年代的第一年,则迎来了张贤亮文学创作生涯的“开门红”。那时的张贤亮,已经摘掉“右派”帽子,被彻底平反。由于在《宁夏文艺》月刊先后发表了短篇小说《四封信》《四十三次快车》《霜重色愈浓》《吉普赛人》《在这样的春天里》(与邵振国合作)和《邢老汉和狗的故事》等一系列佳作,其中,《霜重色愈浓》和《四十三次快车》分别荣获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一届文学艺术奖小说类一等奖和二等奖,从而扬名宁夏文坛,成为当时宁夏文坛实力最强、势头最猛、名气最盛的作者。

1980年3月的一天,时任《宁夏文艺》编辑部编辑的张贤亮和新婚不久的爱人、《宁夏文艺》散文编辑冯剑华看到《宁夏日报》刊登了一篇介绍宁夏灵武农场严纪彤、王柏龄夫妇二人的感人事迹。他们是一对巴西华侨,为了热爱的事业,他们放弃了国外优裕的生活,谢绝了亲人的挽留,毅然回到祖国,回到灵武农场。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他们培育出了一种新型的肉猪品种,从而丰富了宁夏人民的餐桌。

读完这篇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人物通讯,张贤亮和冯剑华敏感地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值得一写的报告文学题材。于是,他们俩向编辑部领导请求到灵武农场采访。采访了严纪彤、王柏龄事迹之后,他们夫妻俩深受感动。而在采访过程中,张贤亮的创作灵感一下子被点燃了,并产生了创作短篇小说《灵与肉》的构思。7月上旬,张贤亮写出了《灵与肉》初稿。这篇初稿无论是故事情节、主题思想、表现手法都不错,但也存在着不少缺点。《宁夏文艺》主编路展及其他编辑在审阅之后给予了高度重视,提意见、出主意、想办法,先后举行了五次小型会议,帮助张贤亮修改作品。在《灵与肉》的修改过程中,张贤亮曾一度有些灰心,觉得很难再改下去,想放弃不改了。编辑及时对他进行了鼓励。路展主编明确表示:这篇作品一定要改好,而且一定要在头条位置上发表。在大家的鼓励、帮助、支持下,张贤亮终于成功地完成了《灵与肉》的创作,并在当年的《朔方》第9期头条位置上发表。

对于《灵与肉》的创作体会,张贤亮在一篇题为《从库图佐夫的独眼和纳尔逊的断臂谈起——〈灵与肉〉之外的话》)的文章中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在长达十年,甚至二十余年的“左”的错误的影响下,人们肉体上和心灵上留下了这样或那样的伤痕,这是无可讳言的。现在有许许多多文艺作品写的就是这些。但是,怎样有意识地把这种种伤痕中能使人振奋,使人前进的那一面表现出来,不仅引起人哲理性的思考,而且给人以美的享受,还并不为相当多的作者所重视。《灵与肉》不过是在这方面做个尝试而已。《灵与肉》并不是出于当前有些人想出国,以致人才外流这种背景的考虑写的。写《灵与肉》,一,我是为了反我一直深恶痛绝的“血统论”;二,我想表现体力劳动和与体力劳动者的接触对一个资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小知识分子的影响,以及三十年历史变迁对人与人的关系的新调整。”。

《灵与肉》的文坛反响

《朔方》第9期刊登张贤亮的《灵与肉》之后,其感人至深的小说内容和独具一格的写作手法立刻在宁夏文坛引起了超乎想象的反响。在《灵与肉》广受好评和喝彩的同时,为了进一步扩大小说在全国文坛的影响,《朔方》主编路展亲自奔赴北京,专程到《文艺报》社拜访唐因、谢永旺等领导,请他们多关心宁夏的“文学新星”张贤亮。随后,又到人民文学出版社拜访了《当代》主编秦兆阳,希望能借助这一国家级平台发表张贤亮的作品,以此来扩大宁夏文学的影响。在路展的热心奔走下,11月出版的《文艺报》第11期专门刊发了编辑部主任谢永旺使用笔名“沐阳”撰写的评论文章《在严峻的生活面前——读张贤亮的小说之后》。在这篇极具权威性的文章中,《灵与肉》被视为“一九八〇年优秀小说”。

1981年1月 《朔方》第1期专门刊登评论家、《文艺报》编辑阎纲的评论《〈灵与肉〉和张贤亮》,对张贤亮和《灵与肉》给予了高度评价:宁夏出了个张贤亮! 在边远的西北高原上,文坛花枝招展。这里的花,我不敢妄说就是天姿国色,然而,它耐寒,悲凉而又热烈。打开《朔方》、《甘肃文艺》等西北刊物,我每每有此感觉。老实说,我也有点恋土呢。张贤亮同志的作品,成为他与我们之间信用的绍介;我虽然至今无缘与其相会,却好象看见他的一颗心。他的心,向着同自己一样微贱而善良的父老,向着这养育大恩的苦寒之地,包括那里的稚童和马群,正像《灵与肉》中的许灵均那样。紧接着,1981年2月11日的《人民日报》刊登了著名文学评论家何西来使用笔名“西来”撰写的评论文章《劳动者的爱国深情——赞张贤亮的短篇小说〈灵与肉〉》,1981年4月2日,《文学报》刊登了著名作家丁玲的评论《一首爱国主义的赞歌——读张贤亮的短篇小说〈灵与肉〉》,同时对张贤亮的这篇短篇小说力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作为首发《灵与肉》的刊物,《朔方》编辑部更是不遗余力地推介,并设立争鸣专栏,连续在1981年第4期、第5期、第9期发表了汤本、胡德培、李镜如、田美琳、孙叙伦、陈同方、曾镇南等评论家的一系列评论《灵与肉》的文章,在文坛引发了一场影响较大的争鸣。

1981年7月,宁夏人民出版社编选出版了专门评论《灵与肉》的评论集《爱国主义的赞歌——丁玲等评〈灵与肉〉》。这本书收入了丁玲的《一首爱国主义的赞歌——读张贤亮的短篇小说〈灵与肉〉、唐挚的《质朴的美的开掘——漫评张贤亮的小说〈灵与肉〉》、阎纲的《〈灵与肉〉与张贤亮》、胡德培的《“最美的最高尚的灵魂”——关于〈灵与肉〉的主人公许灵均的形象剖析》、西来的《劳动者的爱国深情——赞张贤亮的短篇小说〈灵与肉〉》、沐阳的《在严峻的生活面前——读张贤亮的小说之后》,从而将《灵与肉》的争鸣推向了高潮,更将张贤亮的名气从宁夏推向了全国。从此之后,广大读者和众多文坛人士知晓了一个事实:宁夏出了个张贤亮。

《灵与肉》的传播影响

张贤亮的《灵与肉》之所以能在中国文坛“家喻户晓”,除了与评论界的强力推介有关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得到了期刊界和出版界的“推波助澜”。

先说期刊界。《灵与肉》在《朔方》1980年第9期刊登之后,立刻引起了各大文学选刊的密切关注和及时选载。1980年12月,作为享有“中国文学选刊第一家”美誉的《小说月报》第12期头条位置率先转载这篇优秀的短篇小说。同时,作为享有“中国综合选刊第一家”的《新华月报》(文摘版)第12期给予转发。1981年1月,甘肃《读者文摘》创刊号“文苑”栏目头条位置转载了短篇小说《灵与肉》。紧随其后,《小说选刊》1981年第1期刊登了张贤亮关于《灵与肉》的创作谈文章《从库图佐夫的独眼和纳尔逊的断臂谈起——〈灵与肉〉之外的话》,《鸭绿江》1981年第4期发表创作谈文章《心灵和肉体的变化——关于短篇〈灵与肉〉的通讯》。

再说出版界。对于张贤亮的《灵与肉》,全国各大出版社齐心协力,掀起了“入选热潮”,从而使《灵与肉》这篇优秀小说在全国得到了广泛而持久的传播。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年3月出版的《1980年短篇小说选》率先收入《灵与肉》。另外,选入《灵与肉》以及相关创作谈文章的文学书籍如下:

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8月出版的《1980年短篇小说年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9月出版的《一九八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选获奖作品集》、江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9月出版的《小说年鉴》、广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9月出版的《百花集胜——1980年优秀短篇小说欣赏》、南京军区政治部、组织部文化部1982年编选出版的短篇小说选《爱情从这里开始》、中国当代文学函授中心1984年出版的《优秀短篇小说选读》、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年5月出版的《中国新文艺大系1976——1982》短篇小说集、时代文艺出版社1986年12月出版的“新时期争鸣作品丛书”《感情危机》。

此外,选入张贤亮有关《灵与肉》创作谈文章的书籍有:文化艺术出版社1982年6月出版的《1978——1980获奖短篇小说创作谈》收入《从库图佐夫的独眼和纳尔逊的断臂谈起——〈灵与肉〉之外的话》、浙江文艺出版社1983年5月出版的《中青年作家创作经验谈》收入《从库图佐夫的独眼和纳尔逊的断臂谈起——〈灵与肉〉之外的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10月出版的《新时期作家谈创作》收入《心灵与肉体的变化——关于短篇《灵与肉》的通讯》、山东文艺出版社1984年10月出版的《中青年作家谈创作》收入《从库图佐夫的独眼和纳尔逊的断臂谈起——《灵与肉》之外的话》、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6月出版的《新时期获奖小说创作经验谈》收入《从库图佐夫的独眼和纳尔逊的断臂谈起——〈灵与肉〉之外的话》。

张贤亮的《灵与肉》不仅入选了国内出版社各种版本的小说集,而且还被有关出版社翻译到海外。其中,包括下列版本:《中国文学》杂志社1984年出版的英文版熊猫丛书《当代优秀小说选》、台湾帕米尔书店1985年9月出版的《帕米尔新刊》第10期《大陆文学选集之一灵与肉》、外文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中国获奖短篇小说选》(1980——1981)、

维京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英文版《中国的西部——当代中国的短篇小说》、莫斯科文艺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中国当代短篇小说》、外文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意大利文版《灵与肉》和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3年8月出版“入选《世界名人录》中国作家作品丛书”小说集《蒲柳人家》。

《灵与肉》的电影改编

张贤亮的短篇小说《灵与肉》不仅仅在文学界引起了巨大反响,更是引起了电影界的广泛瞩目,尤其是引起了著名导演谢晋的密切关注和浓厚兴趣。1981年初,张贤亮在北京参加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颁奖大会期间,上海电影制片厂著名导演谢晋从上海专程来北京找到张贤亮,表达了要将《灵与肉》改编成电影《牧马人》的强烈意愿,说他一定要拍这部片子,上影厂已经列入了当年的拍摄计划。面对谢晋导演的心意,张贤亮顿时左右为难了。原来,他已经同意长春电影制片厂将《灵与肉》拍成电影,并与长影厂的编剧李玲修谈好了构思,而且李玲修已经把剧本的初稿写好了。尽管张贤亮对谢晋导演非常敬重,但是只能实话实说地向谢晋导演表达了遗憾。然而,谢晋却是一位“不到黄河不死心、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艺术家。谢晋问张贤亮:“你们宁夏的宣传部长是谁?”张贤亮告诉他,是陈冰副书记兼任宣传部长。谢晋一听,激动地一拍大腿喊道:“好,这就有办法了,我找你们书记去!”

从北京回到银川,张贤亮很快接到通知,陈冰副书记要见他。走进陈书记办公室,他竟然迎了出来,笑容可掬,落座后连声对张贤亮说:“算了、算了!你就把《灵与肉》交给谢晋吧!谢晋是我老朋友了,我在浙江金华地区当宣传部长的时候,他在金华拍《舞台姐妹》我们就认识了,还给他帮了很多忙哩!”

面对这位在自己的平反过程中给予自己巨大帮助、对自己恩重如山的领导,张贤亮急忙问,那怎样跟长影厂交待呢?陈冰同志说,你就跟他们说是宁夏领导指定的好了。于是,张贤亮奉令行事,同意了与谢晋导演的合作,并答应谢晋导演与著名作家李准共同担任根据《灵与肉》改编的电影《牧马人》的编剧。为此,应谢晋导演邀请,张贤亮专程赴上海电影制片厂与谢晋和李准商议修改电影文学剧本《牧马人》事宜。经过一个月的合作,张贤亮与李准完成了电影文学剧本《牧马人》,并刊登在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9月出版的《电影新作》双月刊第5期。

1981年5月11日,谢晋和李准率领摄制组一行十八人来到宁夏银川,与张贤亮再次商讨改编电影剧本《灵与肉》的有关细节,并到银川城郊,平罗等地,了解宁夏风土人情,寻找电影外景场地。随后,摄制组在谢晋导演的运筹帷幄之下,紧锣密鼓地开始了电影《牧马人》的拍摄,并最终完成了这部优秀影片的制作。

1982年4月,根据《灵与肉》改编的彩色宽银幕故事片《牧马人》在全国各地影院上映,在观众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引起广泛的关注,人们以评论、诗歌、来信等多种形式谈观看影片的感想,赞扬这部影片编导的功力,深刻感人的爱国主义思想,优美清新的艺术风格,真实质朴的表演。《大众电影》《电影艺术》等刊物还在影评栏开展讨论和争鸣,可谓是观者如云,好评如潮。

1983年,在第六届《大众电影》百花奖评选活动中,电影《牧马人》荣获最佳故事片奖。同年,电影《牧马人》荣获“1982年中国文化部优秀影片奖。”而在十年之后的1993年,电影《牧马人》更是荣获上海电影评论学会颁发的“十佳影片奖”。

在时隔多年后,张贤亮回忆起当年拍摄电影《牧马人》的过程,仍然对导演谢晋表达了深深的感恩之情:“1981年,谢晋突然与我联系,要将我的小说《灵与肉》请李准老师改编,拍成叫《牧马人》的电影。虽然平反后的两年间我已获过文学奖,见了一点世面,认识了一些文坛宗师,但谢晋来找我,对我来说还是另有一番意义,“久仰”二字决非空泛之词。见了面,他对小说原著者的尊重,使我坚定了我走文学这条并不容易走的崎岖小道的自信。今天,也许我在中国文坛算得上一个站得住的人物,但17年前,刚刚走出劳改队,精神和神经仍是“弱不禁风”。电影的“受众”比起小说来更为广泛,观众数以亿计,《牧马人》获得成功,我的知名度大增,这才鼓起了我后来一次次“闯禁区”的勇气。在当代中国社会,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往往能享受到一定的精神自由,而精神自由是文学创作最不可少的条件。所以,我可以这样说,谢晋在促使我的精神解放上起了不小的作用。这也是直到今天我对他仍怀着感激之情的一个原因。”

《灵与肉》的获奖荣誉

短篇小说《灵与肉》不但是张贤亮文学生涯的成名之作,更是中国新时期文坛的扛鼎之作。这篇优秀作品,不但获得了广大读者的充分肯定,更是赢得了各种文学荣誉。

1981年1月15日,由中国作家协会委托《人民文学》编辑部举办的“一九八〇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评选工作正式展开。而由《朔方》编辑部推荐的《灵与肉》经过“过五关斩六将”,进入了《人民文学》编辑部向评选委员会提出的备选篇目,排名列入前五篇内。3月16日,根据群众推荐票数和评委意见,评委会确定当选篇目,《灵与肉》在30篇作品中排名第8位;3月24日,评选结果揭晓,《灵与肉》荣获“一九八〇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俗话说,好事成双。在《灵与肉》荣获“一九八〇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之后,1982年5月25日,在银川举行的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二届文学艺术奖(1980——1981年度)颁奖大会上,张贤亮的短篇小说《灵与肉》再次荣获优秀短篇小说奖,并排名短篇小说类第二名。

张贤亮在文学创作上取得的荣誉,为宁夏新时期文学作出的重要贡献,宁夏自治区给予了隆重的表彰奖励。1981年4月22日,宁夏文联专门召开作家、编辑和业余作者座谈会,热烈祝贺张贤亮的短篇小说《灵与肉》在全国获奖。

1984年8月1日,宁夏自治区劳动人事厅决定给张贤亮同志记一等功,晋升三级工资。表彰理由:张贤亮同志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连续发表了十几部小说,其中短篇小说《灵与肉》《肖尔布拉克》分别获得1980年、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