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三元及第”话钱棨
来源:北京晚报 | 陈兴  2023年05月29日09:02
关键词:古典文学

清代一共出了一百一十四名状元,以江苏籍的状元最多,有四十九名,其中苏州府独占二十九名(数字存在不同说法)。正所谓“经济越发达,教育越发达”,明代,江苏的经济全国领跑,成化年间,全国向北京调运的四百万石漕粮中,从南直隶(今江苏、安徽、上海)一省调运的漕粮就有一百七十万石,占比超四成,形成“天下财赋出东南”的局面。清代延续了明代的经济发展态势,“东南财赋,姑苏最重;东南水利,姑苏最要;东南人士,姑苏最盛”。苏州的学校“肇于宋范文正公之遗泽,胡安定之教,百世而下,学者犹宜兴起”。为进一步振兴文教、改善民风,康熙帝命内阁学士汤斌出任江宁巡抚。“化民成俗,莫先于兴学育材”,汤斌上任后,对因家贫无力入学者予以资助,一时间学风大盛。

在此背景下,苏州状元频出,乾隆四十六年(1781)更出了一个“三元及第”的钱棨(qǐ)。所谓“三元”,即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第一名。除了钱棨,清代“连中三元”者还有临桂(今广西)人陈继昌。

钱棨(1734-1799)字振武,号湘舲,苏州府长洲人,为吴越王钱镠之后,出身于书香门第。曾祖钱中谐,在康熙十八年(1679)中博学鸿词科,名列一等。钱棨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乡试中式第一名解元,乾隆四十六年辛丑科会试中式第一名会元,殿试中式第一名状元。乾隆帝钦点他为状元时特别高兴,曾赋诗记盛:“龙虎传胪唱,太和晓日暾。国朝经百载,春榜得三元。文运风云壮,清时礼乐蕃。载咨申四义,敷奏近千言。讵止求端楷,所期进谠论。王曾如可继,违弼我心存。”副主考翁方纲则把数百人的赞颂诗编成《三元诗集》,以示祝贺。后人还在钱棨的进学之地苏州府学建立“三元坊”,来表达对他的纪念。

乾隆帝雅擅诗书,曾命修《钦定四库全书》,编印《石渠宝笈》及《三希堂法帖》等,对钱棨寄予厚望。但官场险恶,钱棨既不如前辈状元王杰、潘世恩等官拜大学士,手握权柄;也不如后辈状元翁同龢、孙家鼐等贵为帝师。对钱棨的经历,史籍记载相对简略,世人只知他在乾隆五十一年(1786)充任顺天府乡试同考官,次年任上书房行走,侍教皇子,因不到书房督课而遭革职留任。乾隆五十八年(1793),任詹事府右赞善,次年充广东乡试副考官,1795年擢詹事府中允,升翰林院侍读,充日讲起居注官。嘉庆二年(1797),擢詹事府右庶子,寻转左庶子,翌年擢翰林院侍讲学士,充云南乡试正考官,嘉庆四年(1799)升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提督云南学政。钱棨为人正派,每掌试事,拔士公正,众人悦服。考察官学时,他虽疾病染身,仍带病坚持公务,卒于任上。云南总督代为料理后事,送柩回籍,葬于苏州府吴县胥口镇的香山。钱棨著有《湘舲诗稿》,惜未见此书,不能详知其为人处世之道。

钱棨的传世书迹不多:昆山孙铨撰集的《寿石斋藏帖》四卷中,有钱棨与少迂书三通;阳羡万贡珍撰集的《填词图题咏》中,有钱棨“沁园春”词;吴湖帆搜集、现藏苏州博物馆的七十二把状元扇中,有一把为钱棨所作。本文附图为笔者藏钱棨所书明人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中的两则行书,字体甚似董其昌,一段为“古人作书必不作正局,盖以奇为正,此赵吴兴所以不入晋唐人之门室也。评书法一则”,另一段为“东坡作书,于卷后余数尺曰:‘以待五百年后人作跋,其高自标许如此。’右临‘画禅室’字话于染云精舍”。这两段语录亦可视作钱棨的观点,即书法要以奇为正,如何评价应由后人决定。何沛雄教授和篆刻家易越石老先生曾应邀题写引首,两位前辈今已谢世,展卷缅怀故友,不胜唏嘘!

康乾时代推崇董其昌书法,康熙帝更是晨夕观赏,为董书题跋:“其昌渊源合一,故摹诸子(指晋人及颜真卿、苏轼、米芾等),辄得其意,而秀润之气,独时见本色,草书亦纵横排宕有致,朕甚心赏。”由是董书风靡一时,“满朝皆学董”,士子也多习董书,钱棨亦不例外。

而自明代以来,科举考试要求应考者字体端正,有所谓“馆阁体”。虽然馆阁体束缚书法自由,甚至有“千人一面”之讥,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为应考者打下坚实的根基。观钱棨书法,笔笔扎实有力,转折处运腕提按自如,其悬针及撇捺均力达毫端,如“评”字、“则”字之末笔,还有“如”字、“此”字,若无深厚功力,难臻此境。

正是这样的历史环境,促使清代书家辈出,各种书体及书风俱备,集历代之大成,堪为中国书法史上一段不容忽视的时期。而像刘墉、成亲王、铁保、王文治等人的书法之所以一直被后世推崇,是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面目。反观钱棨的书法,运笔纯熟自然,功底深厚,却少有自己的面目。俗话说“字如其人”,以此观之,钱棨或许是个循规蹈矩之人;不过在朝为官,小心谨慎亦无可厚非。尽管缺乏“辨识度”,钱棨的书法确有平和婉约之气,受一般人的欢迎。

在我看来,书法的线条、结体,应予人美感,以怪异疏狂为法并非正道,更不能将婉约、秀丽、规矩视为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