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现代文学学谱的根基与学科的大树
来源:文艺报 | 刘勇  2024年05月29日08:30

缅怀和追忆王瑶先生,根本的意义就是纪念并延续王瑶先生等现代文学研究第一代学人开辟的学术传统。我们透过王瑶先生的学术生涯看到的是现代文学学科建设走过的历史足迹,是现代文学学术谱系的开端与发源,是现代文学研究这棵学术之树最坚实、最厚重、最具影响力的根脉。今年是王瑶先生诞辰110周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成立45周年,王瑶先生是学会的首任会长,其开山之姿、奠基之力、定鼎之功是我们学界同仁永远感佩和敬重的!今天我们纪念王瑶先生,从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的方面看,有三点特别值得关注。

古今之通

王瑶先生的学术研究视野宏阔,以历史性的眼光贯通古典文学研究与现代文学研究。王瑶先生以中古文学特别是魏晋文学为研究的起点,他对魏晋文人、文论、文学史的考察,不仅以具体的文学现象为依据,而且注重发掘文学复杂枝蔓背后的规律性,这段研究中古文学的经历形成了王瑶先生研究现代文学特殊的底蕴和视野。事实上,王瑶先生之所以以魏晋文学为治学起点,与现代文学颇有渊源。他受到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的引导和启发,选择魏晋文学为研究对象,他的《中古文学史论》一书在方法、思路和述史原则上,同样受到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等著作的启发和影响。因而,王瑶先生1949年转向现代文学研究领域,实则是一种精神上的延续、学理上的贯通。王瑶先生的现代文学研究“一出手就是高峰”,不仅因为他的《中国新文学史稿》系统、全面地论述了中国现代文学30年的历史,起到发凡起例的奠基作用。更重要的是,王瑶先生的现代文学研究,实则是对魏晋风度从“文”到“心”的深切契合。魏晋风度是王瑶先生一生治学的写照。魏晋风度以其超然物外、独立思考的精神肌理,深深影响了王瑶先生。他的学术研究充满了个性与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文章在字里行间显示出一种文学的敏感与逻辑的细密。魏晋名士的自觉、自主、自在,在王瑶先生的笔端与心间化为一种力量和风骨,五四一代人的责任、信念、担当,让他即使在时代的洪流里依然紧紧抓牢现代文学研究的船舵。

见树又见林

王瑶先生准确把握了文学研究宏观与微观的双重视角,彰显出内劲雄厚、开拓深远的思辨之力。1988年,在武汉召开的全国“鲁迅研究教学研讨会”上,王瑶先生用“见树不见林”和“见林不见树”来形象地比喻微观研究和宏观研究,点透了两种文学研究方法的特质与局限:他说“林不是树的简单叠加”,但是“见林不见树,黑压压一片,究竟是林还是着了火也搞不清,那就不好”。王瑶先生的文学研究,正是兼及文本幽微处的光亮与历史时代的大潮,兼顾了树的独特与林的宏大,用一只充满细密掌纹的大手,既把握了研究的方向,又体贴了文学的真实,常常给人入木三分之感。王瑶先生在《论现代文学与中国古典文学的历史联系》中,以具历史感的宏阔视野把握现代文学在古今之际、中西之间的交错、融汇的发展历程,既肯定了新文学的“现代”,又提出新文学从民族文化传统特别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得到的滋养,因而具有民族性的特质;又以具体的文学体裁发展论述现代文学鲜明的民族特色,结合四大文体变迁过程,牵引出现代文学背后如影随形的古典文学资源。王瑶先生以通论古今中外的魄力,不仅看到了现代文学一棵棵形态各异的树,还看到了现代文学这片复杂茂密的林,更看到了与这片林交织辉映的古典文学之林、外国文学之林。王瑶先生的眼界开阔,他曾借鲁迅的《由聋而哑》一文强调“如果拒绝学习、借鉴多种多样的外来文学作品,我们自己的声音也会变‘哑’”,他从中国现代文学的文体变迁、语言变革、译介活动等多个维度肯定了外国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发展的影响。他研究现代文学,却能跳出现代文学本身,打破唯一性的论述。王瑶先生对古典文学的熟谙,对外国文学的涉猎,让他的现代文学研究更加深刻、从容,这也是那一代先辈学人共同的治学底色,他们或有古典文学研究的背景,或曾经从事文学理论研究、外国文学研究、文学创作,但相同的是,他们都以巨大的包容性,共同集结成了现代文学学科的精粹,这是我们心向往之的研究境界。

大树之大

唯有认识到王瑶先生学术贡献的开创价值、宏伟气象和历史影响,我们才能真正贴近、走进他的世界,深切感受到王瑶先生这棵大树带给我们的指引与庇佑。王瑶先生的研究称得上“开天辟地”,他是现代文学学术谱系的第一代教育者、研究者、探索者、创建者,是现代文学学术史的第一章。王瑶先生的研究涵盖了从古典文学到现代文学的广阔领域,深耕文学史研究、鲁迅研究、诗歌研究、社会批评等领域,触及文学、历史、哲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在研究的纵深、维度、视角、方法上都有所建树,学术世界深邃而广博。王瑶先生的学术遗产对我们来说既是一份宝贵的财富,也是一种激励和挑战。我们不断地与王瑶先生的学术成果对话,在探索、创新和思辨中,不断深化对现代文学的理解,在王瑶先生等第一代学人的基础上继续前行,不断开拓新的学术领域,为现代文学研究的发展贡献新的力量。曲折的人生经历和敏感的心灵使得王瑶先生始终具有责任感和忧患意识,也同样让王瑶先生执着地守卫文学信仰的纯粹,守护文学热土的生机,守候文学青年的长成。我再次想起当年王瑶先生去世时,钱理群先生所感慨的“大树倒了!”这四个字既是对王瑶先生及他那个时代不可挽回的结束的深切慨叹,又是对后辈学人如何奋力前行的沉重自责与自我鞭策。“浓茗时啜,烟斗常衔”是王瑶先生的自画像,这幅画像背后是王瑶先生等第一代学人以大树的参天姿态撑起的现代文学研究的葱郁世界。我们怀念王瑶先生等大树嘉木,沿寻他们遒劲的根脉,我们的现代文学研究树影婆娑不绝,绿意亦会盎然不断!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