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蒯陟文的头像

蒯陟文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2406/16
分享
《民国里的宁夏》连载

第二十二章 兄弟主政:马鸿逵回来了

1932年8月,马鸿逵被任命为宁夏省政府主席。这是马福祥用自己的生命给马鸿逵换来的机会。

“九一八事变”后,马鸿逵奉调率部开赴信阳,向中共鄂豫边根据地进攻。豫阳重镇信阳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与红军根据地犬牙交错。一九三二年春节后,马鸿逵的十五路军由许昌开来到信阳。驻扎信阳这段时期,马鸿逵将总指挥部设在袁世凯旧居袁家大楼,“对内防逃”“对外防扰”,深壕高垒,严设岗哨。又任命亲信周百锽为县长,安排便衣暗探到处侦防,有士兵和百姓稍涉嫌疑,便抓捕拷打,不少人被无辜处决。马福祥到了信阳,见马鸿逵所作所为,也感到太过火,在对官兵讲话中反复提到古语“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不嗜杀人者能一之”,以告诫马鸿逵。另一方面,马鸿逵部队不发饷,士兵生活穷困,没有菜吃,军纪败坏,许多士兵逃之夭夭,促使马鸿逵大肆抓兵,随意向地方派款要粮,导致河南人民向国民党中央进行控告。

国民党发动对红军第四次围剿,命令马鸿逵出兵进剿鄂豫边境的红军。马鸿逵明白,进攻红军不是被吃掉,就是被打垮,便借口士兵患时疫且没有服装草鞋,拒不出发。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也公开指责河南驻军跋扈,实际上就是指责马鸿逵“剿共”不力,抢掠太过。刘峙率部集结于西平、遂平,以重兵对马鸿逵部形成包围缴械的态势,并扬言“要解决马鸿逵的十五路”,以武力胁迫马鸿逵进兵。

马福祥星夜赶到汉口,为马鸿逵斡旋,奔走于南京、汉口、信阳之间,极力消除各方对马鸿逵“剿共不力”的印象,方才缓和了局势。

离开信阳后,正值暑天炎热,马福祥前往鸡公山避暑,途中身染阿米巴痢疾,卧床不起,当地医药缺乏,疗养无效。马鸿逵在信阳闻讯赶来,便乘火车护送马福祥赴北平治病。车至琉璃河车站,马福祥病逝,终年五十七岁。马鸿逵便以治丧为名,躲往北平,将军队交给参谋长罗震指挥。因马福祥之死,国民党中央没有再追究马鸿逵,还致电慰勉,以顾念“西北名将”为名,再次任命马鸿逵为宁夏省主席。

马鸿逵接受了这次任命。他已看清中原并无自己的立足之地,况且又失去了马福祥作依靠。这时马鸿逵为十五路总指挥兼三十五师师长,但他接到命令只准许带两团兵力去宁夏,其主力则留在河南剿共。马鸿逵数次请求多带军队,但均遭拒绝。无奈之下,马鸿逵在全军中挑出不好的官兵三四千人,编成三十五师及骑兵旅,留在信阳,将另选拔出的精壮士兵编成独立旅和一个特务团,率归宁夏。

马鸿逵加紧筹备干粮酱菜,为开拔赴宁夏就任做准备,同时派人到北平、太原等平汉、平包沿线重要地方,疏通关节,以求避免沿途出现麻烦。时值隆冬,西北地区地冻天寒,马鸿逵亲自赴南京向军政部长何敬之请示划拨开拔的费用和装备,何敬之只是支吾其词,却不付诸实行。张学良听说此事,答应赠送一万件皮大衣,马鸿逵的部队才得以成行。

1932年11月,马鸿逵从信阳率部搭平汉路火车北上。途经北平,马鸿逵前去拜会张学良,张学良赠送他一个野战炮连和一万套皮毛军服。对张学良的慷慨解囊,马鸿逵感激万分。到达宣化,马鸿逵命令补充弹药,从怀来进入山西境内,这是阎锡山的势力范围,便下令士兵荷枪实弹,以防不测。而阎锡山不准马鸿逵的部队使用平绥线火车,要他们徒步前往。经过再三交涉,阎锡山以平绥线运量有限为借口,只准每天运载一个营约三百人,且自带给养,沿途各站不许马部官兵下车采购补给。阎锡山还在沿途各站派驻重兵监视。马鸿逵惹不起阎锡山,只好忍气吞声,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才将部队运至包头。火车只通到包头,剩下的路只能步行。经过五原,马鸿逵害怕驻防在这一带的傅作义报复,命令部队将在泰安缴获的傅部山炮、枪支等武器一律装在铁闷罐车里,部队全部为战备行军状态,于次年二月初到达宁夏石嘴山。

2月7日到达银川。原省政府主席马鸿宾组织宁夏省政府官员及群众出城数里迎候,举行了欢迎仪式。马鸿宾为马鸿逵准备了一处临时住所。马鸿逵虽嫌简陋,也只能先暂住下来。

安顿下来以后,马鸿逵即以十五路军总指挥兼宁夏省政府主席、国民党宁夏省党部特派员的身份,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着手筹组宁夏省政府。他将马鸿宾在位时的省政府班底人员全部免职,重新进行全省军政长官的委任派遣,进行政权机构建设。省政府下设四大厅,由省政府四名委员兼任厅厅长:民政厅长罗震(原十五路军参谋长),财政厅长梁敬,教育厅长葛武,建设厅长余鼎铭。省政府委员还有马福寿(马鸿逵的三伯父)、海涛、马继德(马鸿逵堂兄)、达理扎雅(阿拉善旗王爷)。之外,设置垦殖局,任叶森为主办;设警备司令部,马福寿兼任警备司令;设省道管理处,任魏鸿发为处长。各县官吏,基本由部队中下级军官充任。军队是马鸿逵起家的根本,马鸿逵同时进行军队官职安插封定,其任用军官的条件可以概括为“甘、河、马”,即甘肃人,河州人,姓马的。当时社会上有“只要会说河州话,一个连长短不下”的说法。

马鸿逵对军队也进行了整编。马鸿逵是第十五路军总指挥,十五路军有第七师和三十五师两个番号,马鸿逵自己兼任第三十五师师长。马鸿逵还想接收马鸿宾的第七师。马鸿宾把军队移驻灵武、金积一带,本人住在王洪堡拒不交代。马鸿宾部队的军粮,一向由宁夏省所征田赋粮中拨发,马鸿逵有时数月不给马鸿宾部队拨饷,对第七师驻地限制也严。金积县长杨思和又奉马鸿逵之命,不准第七师直接向地方摊派,一切要通过县政府,引起第七师官兵不满,旅长冶成章想以武力对付马鸿逵,被马鸿宾制止。随着双方矛盾的加深,粮秣供应发生了困难,经族中长辈多次调解,并由八战区长官朱绍良调马鸿宾部队临时就食海源、固原,争端才稍见缓和。后来马鸿宾无奈之下,亲赴南京游说,国民党政府命令将马鸿宾的第七师改为三十五师,直属甘肃绥靖公署指挥,驻防金积、灵武一带,甘肃、宁夏两省每月各协饷一万元,其余由国民政府拨给,问题才获解决。从此以后,虽然马鸿逵主政宁夏,马鸿宾的部队也驻扎在宁夏。

1933年3月1日,马鸿逵率新任宁夏省政府一班人马宣誓就职,发布《告宁夏民众书》。自此,宁夏进入马鸿逵的专制统治时期。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