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红顶散人的头像

红顶散人

网站用户

小说
2023 10/26
分享
《成窑小罐》 连载

第二十七章 厚往薄来

由日本幕府将军以国王名义派遣、周防国守护大名大内氏组织的勘合贸易,其朝贡正使日本著名五山禅僧天与清启,携带天顺勘合一、二、三号共三道,经宁波市舶司总管太监吴恩验明与朝廷留底勘合相吻合,配合三艘朝贡船予以放行,着令沿途各关卡通行无阻,并协助提供饮食等事宜。其余船只只能停靠在宁波港,就地自行买卖,不准进入内地。

天与清启率领三艘装得满满当当的朝贡船,从宁波安远驿出发,沿大运河一路北上。船上除了进贡物品以外,还有部分准备在民间发售的商品,这些商品都是从以前的勘合贸易使者和商人那里了解到的,明朝人比较喜欢的物品。

几天以后,船队到达南直隶苏州府城。

这里是必须要住宿一晚的。因为这里有天下闻名的寺庙:寒山寺。五山禅僧天与清启对此向往已久,是一定要拜访的地方。

苏州府对远道而来的客人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并设盛宴款待朝贡贸易的所有成员。天与感兴趣的当然不是吃喝,也不是官府。他只身前往寒山寺,观摩访问,和住持和尚探讨佛法,交流心得,双方相谈甚欢。

晚上船队就夜泊枫桥,特意感受了一次夜半钟声到客船的禅意诗境。这是天与清启此行最大的收获。

船队走走停停,每到一个地方都有当地官员安排接待,跟随的商人们也便趁机做些买卖。虽然不合朝廷规定,但当地官员惹不起他们,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想快快把他们打发走,免得惹是生非。

一个多月后,船队终于到达北京。朝贡物品数量众多,需要先从船上卸下,安排大量车马运输进京,要不少时间。使团人员先被安排住进会同馆。

第二天所有朝贡使团成员被带进鸿胪寺习礼亭,学习朝参的礼仪。第三天即在紫禁城奉天门谒见成化帝。朝参结束,成化帝于阙左门赐宴招待客人。

两天后,天与清启正使进奉天门,上呈日本国书。

然后是漫长的等待。约半个月后,进贡物品终于到达会同馆。朝贡正使五山禅僧天与清启再次谒见成化皇帝,将贡品清单上呈大明皇帝。进贡物品琳琅满目:马十匹,黑漆鞘柄大刀一千把,撒金鞘大刀两百把,长刀五千把,枪一千柄,硫磺一万斤,铠一领,玛瑙二十块,砚台一面,扇两百把,等等。

这让成化帝犯了难:这么多的贡品,哪些该赏赐,赏赐多少,哪些不宜赏赐,哪里分得清楚。这些东西各有名目,有进贡的方物,也有注明是王室、幕府的礼物,有使臣自进物品,还有守护大名的,更有一堆国王附搭物,所谓附搭物,都是一些商人准备的货物,借朝贡的名义来要赏钱的,如果朝廷收了,就要天价赏赐,如果朝廷不收,就由商人自行发卖,商人还要向大内家交税。

成化帝看完清单头都大了,当面赏赐了参见使者一批银子和绫罗绸缎等厚礼,剩下的事让礼部酌情处理。

礼部也犯了难,经过明英宗朱祁镇和代宗朱祁钰两兄弟的多年折腾,如今朝廷国库空虚,实在拿不出太多的银子来赏赐朝贡使团。于是只好和天与清启商量,准许其在会同馆向民间售卖部分贡品,为期三天。三艘船的两三百号人在会同馆住下。吃喝拉撒柴米油盐全由礼部负责,礼部为此安排了近四百名馆夫服侍客人。礼部给会同馆日本使者准备了一份生活用品供应清单:每十人羊、鹅、鸡各一只,酒二十五瓶,米五斗,面十二斤八两,果子一斗,烧饼二十个,糖饼二十个,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吃饭的时候,使团成员被餐桌上精美的器皿所吸引,有很多是景德镇产的青花瓷器,还有满黄釉、红釉和五彩瓷器。在日本哪见过这么好的餐具?于是在吃完饭后纷纷把餐具塞进自己的衣襟,偷偷拿回宿舍藏了起来。这些可都是景德镇官窑生产的精品瓷器,几天下来,光瓷器一项会同馆又损失不小。

日本人吃得好睡得好,日子过得舒坦,东西并不急于卖掉,更不愿意便宜卖,开高价不亏本。这里面还有大量硫磺和刀枪,朝廷不允许向民间售卖,于是日本人就更加漫天要价,要朝廷照收。礼部派员和日方谈了几次没谈拢。日方一把刀要价几千至一万钱,绝不松口。混在使团中的博多商人开始在市场贩卖商品。

“卖漆器喽,卖日本漆器喽!”会同馆门外,几个日本商人摆起了地摊,向路人兜售。汉语说得并不清楚,都是宋东洪临时教的。不过基本上不影响沟通,因为一看东西都明白是什么。

会同馆是京师闹市所在地,很快便围了一堆人过来看热闹。“这些是东瀛来我大明朝贡的人啊。”“他们的东西很好看呐。”“这些人长得跟我们差不多,穿的衣服却怪怪的。”看东西的人还真不少,人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这把扇子多少钱?”有人开始问价了。

“五百钱一把。”卖扇子的生硬地回答。“什么?五百钱,这又不是金子做的,这也太贵了!”问的人走了。

“这个漆器香盒很漂亮,多少钱一个?”又有人拿起一个香盒问。

“三百钱。”卖家伸出三个手指头。

“一个小小盒子三百钱,你这是抢钱啊?”买家又被吓跑了。

“别走,有好东西!”一个日本人从布袋里悄悄拿出一把撒金鞘大刀。“看看,”他还拿起一根树枝轻轻一刀,树枝断了,很锋利,“一万钱!”

“刀确实是好刀,价格更好。不过就算白送我,我也不敢要啊?这玩意儿你们也敢拿来卖?”私下购买刀剑是重罪,看热闹的人纷纷摇头。

“他跟你们开玩笑呢。”宋东洪赶紧过来给看客解释,并告诉日本人把刀收起来。这东西不能卖,朝廷有规定。

这些东西对京师的人来说还是比较新鲜的,看的人不少,但要价太高,一天下来也没多少成交的。

三天时间很快过去,硫磺和刀剑价格没谈拢,其它货物也并没有卖掉多少,礼部每日开销巨大,一时又没有什么办法,就只能一天天养着这帮人,慢慢拖延,希望等他们自己不耐烦了,就只好回去了。在饮食供应上也有意无意地降低了标准,朝贡使团的人也开始不满,不时发生一些争吵。

天与清启心里也开始有点着急。跟其他人员商量是否该做出一些让步。

此时大明旅日商人宋东洪找到天与,对他说:“使者大人,小人有个妙招,可以助大人一臂之力,让大明朝廷尽快满足我方的要求。”宋东洪已经全家定居日本博多,他早已把自己当成日本人。如今能碰上大内这样的靠山,以后自己在日本的生意就有保障了。所以他要借这次机会好好表现,让大内给自己留下一个好印象。

“哦?你有什么好主意?说来听听。如果真能起到作用,我一定在大内大人面前好好表扬你。”天与当然也巴不得早点完成朝贡任务。如果让他呆在寒山寺,多呆几年都没问题,可是会同馆他一天都不想多呆。

宋东洪对着天与一通耳语。天与连声称妙。

又到了吃饭时间,几名穿着水手服饰的武士,正在会同馆喝酒。一名馆夫端来菜肴。几名武士骂骂咧咧:“你这是什么狗屎,是给人吃的吗?”“快给我们拿羊肉来!”一名武士故意用手肘在馆夫的腋下顶了一下,馆夫失手把菜碟摔了,菜洒了武士一身。武士站起身一拳打过去,馆夫就倒在了地上。

旁边另外两名馆夫看见,要上前帮忙,几个武士一把掀翻八仙桌,一起上前对三名馆夫拳打脚踢。这几名武士表面上穿着水手服,实际上都是训练有素的真正军人,可怜几个普通馆夫哪里是他们的对手,不一会儿就被打得鼻青脸肿头破血流。礼部值日官吏想上前阻止,也被打伤。带头闹事的武士还借着酒劲拔出了短刀,向倒地馆夫使劲扎了一刀。那馆夫挣扎几下,就不再动弹了。

事情闹大了。礼部赶紧找兵部一起商量对策。外国朝贡使节除了由礼部负责接待外,兵部也参与管理。

日方带来的货物中最多的两样东西,是硫磺和刀剑。这两样朝廷都不允许对民间贩卖,只能由官方接收。但因数量太大,要价又太高,朝廷一直犹豫着。现在闹出了人命,各部门都紧张起来,谁都害怕担责。最后兵部做出了妥协。硫磺是兵部做火药用得上的,全部按日方要求的价格接收了。但是那些刀枪完全无用,跟明朝军队的制式不一样,明军也不可能用日本人的刀枪来打仗。兵部出面再次和日本人商谈,硫磺全部由兵部买下,刀枪能不能让日本人带些回去。

“带回去?我们这么大老远带过来给你们,多么辛苦,这都是最好的武器。你们不要,我们就只好在回去的路上卖给你们的百姓和渔民,至于他们会拿来干什么,我们就管不着了!”天与清启早就想好了如何应对,这摆明是威胁了。这些说辞也都是宋东洪出的主意。

兵部也没辙了。和礼部一道上奏皇上,请成化帝定夺。

成化帝此时正为皇长子的死而烦恼,不耐烦地对礼部和兵部的官员说:“这些蛮夷怎——么还没走?就按他们的要求给——他们吧,让户部拨——款。”于是户部拨出三十万贯铜钱,收了一堆毫无用处的日本刀枪。

日本人一看钱这么好赚,又不答应了,还要求再加绢五百匹,布一千匹,否则就赖着不走。

这么一来礼部完全没辙了。好酒好菜招待着,好说歹说想劝他们走。人家根本就不理。礼部又不太敢上奏朝廷,一拖又是十来天,实在不能再拖下去了,一者开销大,二者怕他们再闹事,只好硬着头皮再次奏请皇帝定夺。

“什么?这帮蛮夷还——没走?”成化帝一听也来气了,毕竟年轻气盛,叫来正在筹备西厂的太监汪直,让他设法赶走日本人。

“皇上,看奴婢怎么收拾他们。”汪直好不容易得到一个表现的机会,当然不能让皇帝失望。礼部兵部担心两国之间的关系,汪直不担心,打战也不是他的事,他只需要讨好皇帝。汪直带了一批刚训练出来的西厂锦衣卫,直接把会同馆包围了,再把天与清启叫过来,恶狠狠地说:“你们再不走,就别怪咱家不客气了!”

没想到这一招挺管用,天与清启一看这是要动真格了,心里也害怕。赶紧找宋东洪商量。

“大人,他们已经做出了巨大的让步。若真把朝廷惹急了,说不定对我们不利。好汉不吃眼前亏,咱们该走了。但可以借机再要他们一些回程补贴。”宋东洪帮天与出主意。

“什么补贴?”天与一时没反应过来。“口粮啊!我们回去的路上要吃饭啊,而且这个是净赚的。我们回去的时候自然会有地方官府给我们管吃的。哪里敢不给,我们就在哪里赖着不走。来的路上不都是这样吗?”宋东洪提醒天与。

“原来是这样。你太聪明了!”天与不得不佩服宋东洪的精明。

天与清启心想拿到的钱足够向大内大人交差了。如果真闹僵了,说不定到手的钱都拿不回去,那才是真傻。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此时不走更待何时,于是率领三只朝贡船得意洋洋地走上回程,走前还不忘再向礼部敲诈了一笔整个使团三十天的口粮补贴。

而且回来的路上每到一个地方,继续做些强买强卖的勾当,地方官员没有一个敢说个不字的,都只想吃亏点赶快把瘟神送走。这样商人们手上的东西也都按满意的价格卖光了,还一路采购了不少准备带回日本贩卖的商品,最多的是苏杭的丝织品,还有各种日本必须的药材和日用品。

这一趟,天与清启可谓不辱使命,为大内家赚了一笔巨额财富,足够支持大内家几年的开销了。

他此行还有另外一个收获,就是从礼部换回了大明新的勘合:成化勘合。几年前辛辛苦苦抢来的天顺勘合只用了一回就过期了,因为大明换了一个新皇帝。有了这些勘合,将来大内家依旧是名正言顺的勘合贸易组织者。作为组织者,除了最直接的大明朝廷的天量赏赐,还有从跟团商人们那里抽取的可观的税金。大内家有了此项收入,实力变得更加雄厚。

大内文弘从景德镇回宁波也有一段时间了,处理买卖上的事情。天与清启率团回到宁波后,向大内详细汇报了北上京师进贡的详细经过。特意表扬了宋东洪,说他给自己出了不少有价值的主意,为顺利完成朝贡贸易做出了贡献。

大内听了当然很高兴,他好好犒赏了天与清启和其他使团成员,以及自家的那些武士。至于宋东洪,他还有别的考虑,这个人可以重用。

留在宁波的四艘船,买卖也已过半。很多人已经基本无事可做,在宁波很容易闹出事端,大内文弘打发天与清启带着两艘朝贡船和另外三艘已经完成买卖、装满采购货物的博多商船,带着大部分银钱先回日本。春天开启的勘合贸易,到了秋天已是硕果累累收获满满,大内文弘感到踌躇满志,心情大为舒畅。

宁波还留下大内家的一艘朝贡船和博多商人的一艘商船。旅日商人宋东洪虽然买卖已经完成,大内文弘还需要他的协助,可以作为日本武士和商人们的通译,宋东洪对大明十分熟悉,有他在办事会方便很多。这次北京之行已经证明他是个可以重用的人,天与清启对他赞不绝口,以后大内家的对明贸易一定有他的用武之地。所以大内文弘特意请他继续留在宁波,继续为自己效力。他的货物先由天与清启帮他带回日本博多。

大内还要采购一些丝绸和药材,这些都交给宋东洪,让他去找宁波商会林望合作。没有完成买卖的少数博多商人也留在宁波,继续各自的买卖。

权田慎一郎还留下了足够的武士,保护大内和商船的安全,兼做水手。

一切安排妥当,大内带上权田,和一笔银子,重回景德镇,继续采购瓷器。俩人的身份重新变回掌柜王文弘和伙计权有田。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 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登录][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