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明的头像

张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0/19
分享
《女儿篇》连载

第一十七章 谁不想为学生减负

近来,常见一些报纸指责某些学校仍在利用暑假期间为学生开班补课的问题。因为北京市政府教育部门早就三令五申,禁止学校利用学生假期开办补习班,强行要求学生上课补习。既然如此,为什么这些学校会屡禁不止,甚至“顶风作案”呢?

女儿上高二时,学习成绩一般,在班级和年级里属中等水平。作为孩子的家长,我们特别希望她将来能考上重点大学。只是现在看来,要达到这个目标还有不小的距离。据我们观察,孩子进入高中之后的课业负担非常繁重,每天放学回家什么都不干,作业也要写到夜间十一二点,第二天早晨七点之前又要赶到学校。有时,我们看到孩子写着作业竟伏案睡着了。学校布置的课外练习题和我们平时为她买的参考书,几乎就没有时间看,即使周末也是如此。我们还为孩子请了家教,每周给孩子辅导一次。说句实话,那一年的暑假我们就让孩子上了补习班,让她连续十二天继续上课,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预习将要学习的知识。

应该说,教育部门开展素质教育,提倡为学生减负的教育精神,我们家长举双手赞成。谁愿意把自己的孩子变成只会学习的机器?谁不想要自己的孩子过一个快快乐乐轻轻松松的假期?可是,高考时怎么办?是不是学生考试的分数说了算?你分数低就进不了重点大学,进不了重点大学就不容易找到合适的工作,没有合适的工作是不是要影响孩子的一生?这是一个不容回避又摆在教师和家长面前的现实问题。我甚至认为,只要高等教育不是义务教育,只要高考存在,那么竞争就会存在,学生要想在竞争中占有有利的地位,除了拼命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没有别的办法。我相信和我持相同态度的家长不在少数。

这就从一个侧面回答了“屡禁不止”和“顶风作案”的问题,因为有“家长要孩子补习”的市场需求。这样的市场,让家长舍得“出血”,又会给学校带来可观的利润、给老师带来丰厚的收入,那么,即使“屡禁”,又怎能“止”住呢?

还有一个问题也在长期困扰家长:一名高中生究竟要学多少内容的课程才算达到高中毕业的标准呢?且不说语文、英语、数理化,就是政治、历史、地理等课程的内容就显得巨大而庞杂。试举高一地理课的两道作业题为例,来看看我们成年人是否答得出来。

1、关于世界农业发展不平衡的叙述(此为单项选择题):

A.发达国家的农业产值中,种植业的产值一般高于畜牧业;

B.东亚和南亚稻米产区,农民精耕细作,劳动生产率高;

C.阿根廷、巴西等新垦区,机械化水平低,农畜产品出口量不多;

D.一些生产规模较大、产品商品率高的农产品,如中美(洲)诸国的香焦生产和销售受外国资本控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2、对下列各国工业布局新趋向,叙述正确的是(此为双项选择题):

A.美国工业向东部扩展;

B.日本工业向其国土南北两端扩展;

C.俄罗斯工业向乌拉尔山以西扩展;

D.德国工业向西部和南部扩展。

这两道题对于我这个大学本科毕业、工作了三十多年的家长来说,如果不查资料,根本就答不出来。但这的确是印在《中学生学科素质训练与检测丛书》(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编,中国书店2000年9月版)的“高一年级地理第八单元练习”和“第九单元练习”之中。

类似这样的习题还有许许多多,我真是不明白,一个高中生有必要给他灌输这些近乎专业、又距离遥远、与我们毫不相关的经济地理知识吗?他们的课业负担能不重吗?一旦他们考上大学,又能够保留多少高中教给他们的知识呢?据有的大学生说,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高中知识用不上并被彻底忘掉,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高中生掌握那么多没用的东西,来加重他们的课业负担呢?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