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庄晋玲的头像

庄晋玲

网站用户

小说
2022 04/02
分享
《上江西》 连载

第一十二章 路途漫漫

不知道是不是开会研究过,许多人都定好了相同的日期,都一同上路。这一路上,到处是出行逃荒的人群,也许是两千,也许是三千,或者还不止。村外的羊肠小道,绵延四五里,独轮车推着,扁担挑着,甚至用背背着……人们扶老携幼,迤迤而行。这个客家人迁徙史上的悲壮场面,真的难以用言语描述。听后来的老人讲,他们的迁徙并没有多大的准备,因为贫困没有粮食,不得不走,有许多人都是临时起意的,甚至还来不及与家人商议好,就随着队伍出发。有的人把一家分成两半,老婆孩子扔在家里,自己先到江西,打算等条件好了再接过去居住。也有些是让父母守家,自己带着妻儿先走。还有更加特别的,刚从地里回来,看到这么多人在搬家,便卷起裤腿,跟着就走,也不管以后如何,全然不顾了。他们根本不知道其中路途有多遥远,有多艰难,只是跟着队伍,走一步算一步。

这一走呀,多少人从此再也没有机会回来,故乡竟成了永诀!

满子明泉趴在阿妈的背上,一双大眼扑闪扑闪,对于一个过了年刚四岁的孩子来说,一切都很新鲜很有趣,他哪里知道遥遥路途的艰辛。

“阿妈,我们这是去哪里呀?”明泉疑惑地问阿妈。

“我们去很远很远的地方,去讨生活。”阿妈答道。

“很远有多远?有去外婆家那么远吗?”明泉问。

“很远就是很远,可能要走几个月呢。”阿妈答道。

“走那么远,我们还会回来吗?”明泉问。

“不知道哦。也许要等你长大了才能回来吧。现在不知道哦,我们都还在路上呢,哪里知道以后的事?”阿妈答道。

“路上那么多人,他们也要去很远的地方吗?”明泉问。

“是呀,大家都穷怕了,家里都没有吃的啦,饿肚子受不了啦。大家都想到很远的地方去讨生活,到那个有吃有穿的地方去,只要不会饿肚子,再远我们也要去。”

……

母子两个,一问一答,走在漫漫长路上。

在莽莽的旷野中,长长的逃荒队伍里,不知是谁,唱起了客家山歌,很显然,歌词是临时编的:

“哎哟喂!我是广东客呀,今日去逃荒。

只为一日三餐饱呀,逃荒路上好凄凉。

日上要防疯狗啮呀,夜晚要防虎豹和豺狼。

风吹日晒冇处躲,饥寒半夜熬天光。

知者都说我命苦,不知米粮在何方?

目汁跌下自己饮呀,心中悲苦谁思量……”

凄凉的歌谣,让人心里瘆得慌。庄善诚一家也在这个长长的逃荒队伍里,跟着一起前行。他们有个目标,就是要到江西庐陵去,至于到庐陵哪里安家,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哪儿能立足,哪儿就是家。对于吉安,他们只是听别人说过,人们还习惯把吉安叫做庐陵,那是古称,具体情形却一无所知,反正是很远的地方。

一家子,上有老,下有小,挑着坛坛罐罐,破被旧衣,一路上就这么走着。渴了,喝点凉水,饿了,吃发粄子充饥。已经走了好多天了,但脚下的路,却还在不断延伸,远得似乎看不到尽头。

庄秀芹管后勤,吃的全由她统一管理。路很漫长,她严格控制着分量,每天吃两餐,每餐两个粄子。

“嘿嘿,阿姐,我的那份还是让我自己挑着吧?省得你路上受累。”庄海涛走到阿姐旁边,厚着脸皮,央求着。

“我还不知道你的想法?想也别想。路还很长呢,你一下吃完了,等下后面吃什么?”庄秀芹一眼看穿弟弟的想法。她是个懂事的姑娘,知道路途的艰辛,知道这些粮食的重要。

“那你就多给我一个呗,我好饿,走不动了。”庄海涛停下来,一副可怜相。男孩子,正在长身体,每餐两个粄子哪里吃得饱,这一路走来,他早就肚子咕咕叫了。

“走呀,怎么停下来了?这样慢慢腾腾,猴年马月都到不了江西。”彭凤兰在催促孩子们。

那边,庄江涛也是饥肠辘辘,一副可怜相。他喊道:“我也好饿,走不动了,实在走不动了。休息会儿吧?”说着,眼泪便掉下来。几次看到路边石头,他都想坐下来。

“就走不动了?当初你两个不是最来劲吗?你们早就吵要去江西,这才开始呢,拿出劲头来,快一点!”父亲走过去,眼睛盯着兄弟俩,喝声道。

看见父亲严厉的目光,兄弟两个只好老实地低头走路,不敢吭声。庄秀芹在一旁,也连哄带劝,为弟弟们鼓劲。

“来,我们边走路边唱歌,一人唱一首。不唱的,等下就没得吃。唱好了,有奖励。”庄秀芹眼珠一转,想办法打破沉闷的气氛:

“小花猫,白花花,上桃树,摘桃花,

勿做事(客家话:不干活),偷偷转外家(客家话:悄悄回娘家),

走上街去西家,锅盖上尘灶生花;

阿爸看到烟筒敲,话我是只懒尸麻(客家话:说我是个懒婆娘),

勿(不)改过,害自家,转去煞煞猛猛做身家(客家话:回去抓紧做家务)。”

一支客家歌谣在空气中飘来,悠扬,悦耳。这是客家女孩都会的歌谣,没事的时候,庄秀芹总要和村里的伙伴们你一句我一句唱着玩,消磨时光。她没有上过学,不识字,什么高深精妙的歌词她是不会的,而这略带粗俗的山歌童谣,倒是学了一些,都是村姑村妇无聊时的一些词句。虽然粗俗,听着却还有趣。现在,路途辛苦又无聊,这歌谣正好解闷。

庄秀芹唱完,就要庄海涛接下去。庄海涛无法,只好也来上一段:

“禾毕子(客家话:小麻雀),打翻车。

一打打到门脚下,见到阿姊目汁(眼泪)流紧下。

问佢做那西(客家话:问她干什么),佢就话(她就说),冇米煮,喝梅花(稀饭汤)。

冇床眠,睡树杈。冇被盖,树叶遮。冇面目,见阿爸。

勿使叫(不要哭),勿使叫,乖乖去上轿。

又有锣又有鼓,又有新鞋又有轿,又有新帽又有袜,又有新郎又有抱,哎呀哎呀哎呀呀,被窝里面度春宵……”

唱罢,还有点小得意。庄海涛记忆力好,本来是个读书的好苗子,可惜,家里穷,也没有上过学,只是跟着阿爸认识几个字。平时,和伙伴们上山砍柴,看牛放鸭,也会唱唱歌谣解解闷。

唱得不错呀,好听。庄秀芹切一小块发粄子作为奖赏。然后再鼓励道,好好走路,到了江西,有田有土,什么都会有的,知道吗?我们这是先苦后甜。

庄江涛见哥哥得到奖赏,有吃的,也嘴馋起来,嘴巴噘得老高,可以吊起个油瓶,他缠着阿妈,也要粄子吃。

彭凤兰对儿子说,那你也可以唱呀,唱了,也一样奖励你。

庄江涛无法,只好把刚刚学不久的歌谣唱起来:

“排排坐,唱山歌。

阿哥打鼓,老弟打锣。

阿姆来烧火,大嫂灶背炒田螺。

老妹来把山歌唱,阿公阿婆听去背驼驼。”

这些歌谣,其实就是些客家顺口溜。也不知道是哪朝哪代流传下来的,祖祖辈辈都在念,后辈也就很快学会了。乡村人家平时没有其他的文化生活,能念顺口溜,就已经是很不错的享受了。诙谐,幽默,大人孩子都爱听,很受欢迎。没事的时候,大家就说上几句,打发时间。至于内容粗俗与否,都不太讲究。

见弟弟们都唱了歌谣,庄秀芹给他们小小奖励,每人一小块粄子,让他们嚼着啃着。有了吃的,弟弟们不再哭喊,乖乖跟着队伍前进。庄秀芹安顿好弟弟们,又顺口而唱道:

“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

莲塘背,种韭菜。韭菜花,结亲家。

亲家门口一口塘,钓条鲤嬷八尺长。

鲤尾拿来食,鲤头拿来尝,中间拿来娶新娘。

八月十五啊,月光光,阿妈同我拜呀拜月光。

阿妈就问我一声,故乡就在哪方啊?

月光啊月光光,你照啊照四方。

请你讲我知呀,哪子才是我故乡。

月光啊月光光,你照啊照四方。

请你讲我知呀,哪子才是我故乡。

八月十五啊,月光光,阿妈同我拜呀拜月光。

阿妈就讲我知呀,故乡就是在广东啊。

月光啊月光光,你照啊照四方,阿妈就讲我知呀——

上砂就是我故乡。

月光啊月光光,你照啊照四方,阿妈就讲我知呀——

上砂才是我故乡,上砂才是我故乡!”

彭凤兰背着满子,听着孩子们的歌谣,心里也对家乡恋恋不舍。但又想,家乡虽好,却吃不饱饭,穿不暖衣,现在离家远迁去江西,也是被逼无奈。这一路艰辛远离,路途遥遥,还不知何时才会回到老家呢。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 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登录][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