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叙事多诗意,书写能跨界——我看沪上近期文学写作
时光荏苒,又到了检视近期上海文学写作的时候。
2017-10-23
-
少数民族文学: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多样性
这些书籍已被译成阿语版 文化交流是国家和民族交往的重要形式,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不仅是少数民族的财富,更是全人类的财富。
2017-10-20
-
张光芒:“当代史”意识的凸显与写作路径的拓展
2016年,江苏长篇小说创作展现出了蓬勃如春的新气象和新风貌。
2017-10-17
-
在应和时代中前行 在切近现状中拓进
当代文学的发展演进,除去依循文学自身的规律向前自然运行之外,越来越与社会生活勾连密切,与时代情绪互动频仍。
2017-10-12
-
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回归,先锋与传统互动
回顾近五年的中国文学,尤其是长篇小说创作,2015年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的五部获奖作品,某种意义上,正适合作为一个可资参照的坐标系。
2017-10-12
-
上海文学:以扎实创作塑造城市文学氛围
在许多人眼里,上海是一座很难被描摹的城市——它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海纳百川,包罗万象,始终处在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变化中。
2017-10-12
-
“当代史”意识的凸显与写作路径的拓展
2016年,江苏长篇小说创作展现出了蓬勃如春的新气象和新风貌。
2017-10-11
-
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情感路径
所谓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一方面是不断走向马克斯·韦伯所说的“祛魅”、理性化与科层制,另一方面是情感的塑造与伦理的重构。
2017-10-11
-
建设新五年散文的五个“有”
五年来,中国散文在诸多散文家的集体努力下,散文创作的宽度不断加大,深度不断深入,作家所在的区域范围不断延展拓宽,作家的梯队更加紧凑合理,出现了令人可喜的创作局面。
2017-10-09
-
根深叶茂的散文五年
五年来,一部分传统写作的散文在艺术感染力、思想性、文学品相等方面达到了更大更多的可能性,再现了传统散文的不朽魅力。
2017-10-09
-
散文创作迎来群众性热潮
进入新世纪以来,散文的创作繁荣有目共睹。
2017-10-09
-
从乡土市井到城乡同构——里下河文学流派的形成及其创作的未来指向
上世纪90年代,文学流派的建构是一件很时髦的事情。
2017-09-29
-
长篇小说:关键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
“五个一工程”是优秀精神文化产品的评选活动。
2017-09-29
-
儿童文学:无愧于生活的馈赠
在第十四届“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中,少儿类图书有《伟大也要有人懂:一起来读毛泽东》《花儿与歌声》《布罗镇的邮递员》《一百个孩子的中国梦》四部。
2017-09-29
-
报告文学:立足历史现实 根深枝繁叶茂
一个时期内文学创作收获的情况,时常可以在一些严肃的评奖活动中得到体现。
2017-09-29
-
长篇小说:立足本土,面向传统
演讲人:於可训 演讲地点:武汉大学 演讲时间:2017年4月 长篇小说是一种庞大厚重的文体,其思想和艺术,都需要强大的文化支持。
2017-09-27
-
文学基本理论问题的再思考
“总结历史经验,我们既要坚持“文以载道”悠久传统,又不能放弃研究者应有的立场和情怀,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的基础上,对一些司空见惯的问题开展深入的讨论,给予重新解说。
2017-09-27
-
文学力量的生长——五年来青年评论家的群体涌现
“我们在理论评论领域取得了诸多的成就:文学评论的有效性得到了加强,对真问题的发掘和探讨越来越多、虚空高蹈的“强制阐释”越来越少,具有本土特色的理论体系和对当下现实更具阐释力的批评话语也正在建立形成。
2017-09-27
-
报告文学:站在时代潮头追寻中国现代化建设步伐
报告文学作为文学大家族中的一个门类,它以真实、直观、集中、理性、快速、大视野、大信息量以及文学特有的感染力,成为文学题材中的生力军、突击队,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几种文学体裁中的特种部队,因为当我们面临重大的、尤其是突发性的社会事件或新涌现的典型人物,以及对转型期社会变革和历史进程的记录,报告文学从来都没有缺席,并且一直走在其他文学体裁创作的前面。
2017-09-25
-
翻译是沟通世界各民族文明的心灵之炬——少数民族文学翻译的成功之路
“通过不断发掘年轻翻译人才,加强“翻译—审读—编校”全过程的把控,保证了译作的质量。
2017-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