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大机车》连载一

来源:中国作家网 | 鹤蜚  2016年11月17日10:15

4、肩负使命:开启中国机车新征程

“建立自己的企业,发展自己的机车工业,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是饱经摧残的大机车人长久的期望。经过沙俄与日本的长期殖民统治,大机车人在屈辱与血泪、愤怒与抗争中,铸就了不屈的灵魂。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大机车人,肩负着振兴中国机车工业的历史使命,开始了艰苦奋斗的征程。

大机车闪亮登场

夜以继日的艰苦奋战,跨越万道雄关的决心,大机车以骄人的战绩,首次在国人面前亮相就令人赞叹……

东北全境解放后,按照中央的指示精神,大机车立即投入恢复生产的热潮中,大机车人怀揣报国安邦的雄心壮志,开始了新的征程。

当时大机车的生产任务由东北铁路总局下达,原材料从苏联对外贸易部购买。这时期的新造产品重点围绕即将到来的新中国建设急需产品展开,主要有15 吨轨道蒸汽起重机、卧式锅炉等十几个品种,修理各种蒸汽机车车型已达20 多种。这些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大部分没有图纸,工人们就采取仿制的笨办法, 照葫芦画瓢,自己动手制造机车汽缸、车轴等大小部件,同时按照旧货车仿制出了新货车。这一时期仿制的车型主要有“C1 型”敞车、“P1 型”棚车,“N1 型”平车等,这些产品,都是国家建设急需的产品。大机车也成为当时全国解放区仅有的两家能制造货车的企业之一。

全国解放前夕,国家急需大批机车,大机车快马加鞭,开始了昼夜不停的生产。工厂快速地恢复了制动机、压延和冶金职厂、对车职厂、货车职厂等几十条生产线,招收了6000 多名新工人。大机车全面恢复生产后,除了继续完成苏联对外贸易部的任务外,开始新造货车,由工厂修理的20 台蒸汽机车还首次通过海上运到了东北地区其他解放区,支援前线,大机车200 多名优秀工人自愿报名到前线支援解放战争。

1949 年9 月18 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开国大典前夕,也是全国解放即将取得胜利的关键时期,大连为新中国诞生献上了一份精彩的厚礼。大连工业展览会在大连中山广场的大连工业展览馆隆重举行,这是解放战争胜利后我国第一次工业展览,在新中国展览史上留下了重要一笔。而选择在9 月18 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举行,无疑是经过精心策划的。对于一座被日本侵略者统治40 多年的城市,在这样的日子里向世人全面展示中国工业成就,体现了中国人当家做主的雄心壮志,对展现中国工人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和推进各项事业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此次工业展览会会址选在大连市中心的中山广场南侧(横跨今大连市总工会和博览大酒店两院),内设铁路交通、机械、造船、纺织、化学、通信器材、建设器材、公用事业、食品工业、手工业、文化教育、卫生保健、农林、中苏友谊等17 个展馆。展览从3 月底开始筹备到11 月底闭幕,历时8 个多月,参观者达30 多万人次。大连102 家大型企事业单位以实物、模型、图表、文字等形式参展,展出了大连自1945 年以来工业生产的成果和发展变化以及城市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重大成就。

大机车在此次展览中闪亮登场,展位处于展览馆重要的一号展馆,就是大连机车工业—铁路交通馆的展馆。据曾经参观过展览会的退休老工人刘爱华回忆,当年,展览会盛况空前,她跟随父母参观展览时,大机车的展馆里人头攒动, 大家争相目睹新型吊车和货车。虽然当时年龄很小,但她至今印象深刻。

在当年旅大的重工业建设中,车辆工业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短短几年时间里,大连机车工业从依附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工业,转变成为新民主主义的工业,这是一个艰苦的转变和发展过程。从馆内展览的成品来看,有日本侵占时期从未制造或者不能制造的空气压缩机、制动筒等15 种新产品。这些新产品的设计与生产,改变了原来机车工厂只能拼凑加工的状况,而全国工厂很少能生产的载重30 吨的冷钢火车轮也开始恢复生产。还有15 吨的吊车和45 吨的货车、船舶上用的稳车、锅炉等产品都由大机车生产。当时铁路工厂的机械设备、人力、物力和生产能力都有很大提升,已经具备了大量制造客车(一、二、三等客车,行李车,邮政车等)、货车(包括棚车、敞车、油槽车、保温车等) 的生产能力,大机车成为中国机车工业最有实力的工厂之一。

短短几年时间里,大机车从日本侵略者破坏得几近废弃的破烂工厂,起死回生,毅然走出了一条自强奋进之路,取得了让世人瞩目的成绩。来自上海、北京、天津、南京等地的全国40 多个代表团参观了展览会,他们对大连的工业建设成绩一致称赞,称其为新中国工业建设的典范。

成就中国最大机车制造企业的雏形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党的指引,党组织从来都是企业前进的航标和制胜的法宝……

连续多日,大机车厂区内一片繁忙,推着小推车的人都是带着小跑,厂区内成百上千的工人正在挥汗如雨地推车、铲土、清理残垣破壁……一座高大的厂房前,十几个工人正站在高高的梯子上,叮叮当当地忙着修理门窗、镶玻璃、修复四面透风漏雨的破厂房……仅几天工夫,厂区内清理并运出的垃圾达十几辆列车之多。经过一系列整修和清理,大机车的机器转动起来了,厂房里的烟囱冒烟了……

这是大机车的恢复生产运动。

1949 年4 月1 日,旅大区党委在大连市文化宫召开中共旅大区活动分子大会,向全市人民公开党组织。大会之后,大机车党组织公开,并及时向全厂公布了党员名单。此时,大机车拥有党员总数达607 名,拥有党支部17 个,在全市各企业中名列前茅。

党组织公开后,工厂开展的第一项重要活动就是向党献工具、献器材活动。工人们纷纷把各自保存和收集的各种器材、工具共计3500 件献给工厂。这是工厂第一次凝心聚力的活动,不仅提高了工人的觉悟,培养了工人爱厂的感情, 让广大职工对工厂充分信赖,也让工人体会到了当家做主人的责任感。

同年,大机车还成立了团组织,发展了103 名青年团员,组建了5 个团支部。

党组织公开和团组织成立后,积极开展工作,对工人进行爱国爱厂的教育, 并结合生产实际开展活动和工作。同年8 月,针对工厂废品多和材料、燃料、动力消耗大等浪费现象,大机车开展了第一次生产节约竞赛活动,提出每人搞一项发明创造和做一个技术改进,以实际行动迎接新中国诞生。

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激起了广大工人当家做主的豪情,也为工厂后来的

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大机车工人迅速地投入新生活中, 他们以高度的热情和主人翁精神,投入到恢复生产、发展生产的热潮中,一个新中国大型铁路机车生产基地开始昂首阔步地前进。

随着生产的逐渐恢复和各项秩序的逐渐稳定,党组织又提出了发展生产、改善民生、发展文化、培养干部的新方针。从这一方针不难看出,培养一支有文化、懂生产、懂技术的干部队伍,已经是党的工作的重中之重了。

早在刚刚开始苏军管理期间,工厂就开始有意识地培养中国管理人员。首先是工厂开始积极提拔和培养中国的技术工人,逐步地从机要部门开始代替日本人。从一组数据中不难看出当时的情况:1945 年,中长铁路大连铁路工厂的全体员工中日本人占了48%,中国人占52%,此时的机要部门完全由日本人掌握;到1947 年的上半年,中国员工就占了84%,日本员工占的比例只有9%,其他的是苏联员工。新中国成立后,大机车里的中国干部就已经达到1734 人。

在培养干部的同时,当时的中苏企业管理者提出了普遍提高工人科学与技术水平的办法,请有技术的老工人讲课,大家一起研究讨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当时工厂还开办了17 个业余的工人技术夜校,工人白天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晚上就学习分析解决这些问题。工人技术夜校一方面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讲授算术等基本知识。工厂还开办了青年技术学校,长期培养工人子弟和优秀青年,由工厂发给维持生活的工资,抽调工厂中的技术工人担任教员,苏联的工程师和技师帮助学校编写教材。从青年技术学校毕业实习满一年的工人,可以成为工厂的技术工人。这些办法在短时间内为工厂培养了大批的人才,实施一年多的时间里,就培养了近千名涉及十几个不同工种的技术工人,而电气、旋盘、锅炉、翻砂、钳工等分厂的分厂长也逐渐能独立担负起管理工作。

当时的管理者提出“工人的生活只能在生产发展中求得改善,而干部培养却在任何时候都不可或缺”。虽然资金极度紧张,工厂仍拨付培养经费,在工厂的计划成本中专列“人事养成费”一项,计划成本中的“一般经费”和“补助工薪费”,也具有同样的用途。

大机车采取很多办法鼓励工人学习科学技术,提高专业技能。如“超额累进奖薪制”中规定,当产量超过35% 时,累进奖率只是40%,但当产量超过75% 时,累进奖率即增至100%。这是因为,前者一般可以用加大劳动强度来争取,而后者没有技术的显著改进很难达到。

经过全面培养、重点选拔,再加上通过蒸汽机车、车辆、铸工、锻工、金属加工、电焊、财务经济、工厂管理等方面的训练班、业余文化班、干部轮训班等形式的培养,工程技术人员迅速提高了政治、文化、技术水平,许多锅炉工、翻砂工、钳工、车工、铆工成长为副厂长、工程师、技师、科长、车间主任、工段长等各级管理者,许多没有读过书的工人成了高中毕业生和大学生,许多杂务工也成长为优秀的工程师和党的好干部。

中国工人的光荣

新中国的成立,使饱受压迫的机车工人开始当家做主,他们以主人翁的热情投入火热的生产之中,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代表……

1947 年秋季,东北民主联军收复了大石桥以南地区,粉碎了国民党对大连地区的封锁,大连铁路工厂也开始制订新的生产计划,全力投入迎接新中国诞生的生产建设中来。为保证计划的完成,同年10 月,大连铁路工厂职工会组织了大连解放后第一次大规模的立功创模竞赛活动。

活动立即得到了全厂职工的积极响应,激发了职工们的积极性,一时间人人争先进、处处争上游的“争当模范”的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当时, 工厂开始修复生产设备,缺少材料,大家就到废品堆里去找;没有图纸,大家就凑到一起凭多年的经历摸索着干。有人宁肯自己饿肚子也要把饭给工友吃, 有人宁愿自家不生炉子挨冻,也要把工厂奖励的煤送给老工人。

很短时间内,大机车修复了3600 多台设备和75 条生产线。中国工人在这块被日本侵略者说成“只能种高粱”的废墟上创造了奇迹,一台台修好的机车,一辆辆新造的货车、客车源源不断地开出工厂,支援前线和新解放区的建设……

1947 年11 月30 日,在关东职工总会召开的奖模大会上,来自当时的中长铁路大连铁路工厂的薛吉瑞被评为关东地区的特等模范,同时大连铁路工厂还有6 人被评为关东地区的一等模范,14 人被评为二等模范,49 人被评为三等模范,在整个关东地区的企业中名列第一,也是大连地区的第一名。

薛吉瑞是大机车有史以来第一个市级以上劳动模范。1948 年7 月,薛吉瑞在东北地区第一次职工代表大会上被评为东北铁路总局一等模范,1949 年被评为旅大地区劳动英雄。

薛吉瑞1911 年2 月生于山东烟台,1924 年曾入满铁沙河口工场技工见习养成所学习,194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薛吉瑞早年曾经参加大连中华工学会,担任小组长。他在大机车先做工人,后来担任锅炉分厂副分厂长(当时的分厂长为苏联人)。当时正值国民党封锁大连,他积极组织分厂职工开展反国民党封锁、反工贼的斗争。他组织职工想尽办法寻找生产原材料,没有材料就在废铁堆里找,没有粮食就勒紧腰带,开荒自救。他没有一点儿当领导的架子,整天和工人一起在艰苦的环境中苦干。

在工厂的第一次立功创模运动中,他有不懂的技术问题虚心向老工人请教,刻苦钻研技术,整理出锅炉丝对、前后水室、压水管子等技术表格,组织厂里的青年成立了青年职工突击队。有一次,他带领锅炉分厂的职工抢修一台蒸汽机车,每天加班干十几个小时,只用7 天时间就完成了需要十几天才能完成的工作任务。他还曾创下提前4 天完成12 台罐车的生产任务……

我曾经听一位老工人介绍过薛吉瑞,说他曾经连续五天五夜工作在车间, 即使生病了也不休息。今天,在一些人眼里看来,这样干活儿有些不合人性或者不可思议,但是在那个年代,大机车人就是这样创造了奇迹。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去年,我曾采访在大机车车体车间工作过的许京生。他告诉我,他刚到工厂时,看到大家每天早晨很早来到工厂上班. 由于他家住得远,他乘早晨最早的电车也要5 点钟才能到厂,而有的工人3 点多就已经点火生炉子开始干活儿了。自己每次来,看到大家都到了,都在热火朝天地干活儿,都有些不好意思。因为不想当“落后分子”,为了早晨能够第一时间和大家一起工作,他有时晚上干脆住在车间里,而这样的事在车间里比比皆是。大机车职工的“要强”由来已久,大机车人干工作都有股不服输的劲头……

薛吉瑞每月都能超额完成生产任务,他不仅自己成为响当当的劳模, 在他的带动下,他所在的锅炉分厂也被评为模范分厂。薛吉瑞于1949 年作为旅大工人的代表被选为全国工人代表,随中国工人代表团到欧洲参加世界工联代表大会,并先后到苏联、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匈牙利、波兰等国参观访问,把中国工人阶级的光荣带到了世界,把大机车人的精神带到了世界。

薛吉瑞曾担任锅炉分厂技术员、副分厂长、总调度、代理厂长等职。1953 年薛吉瑞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1954 年8 月后,历任第一机械工业部机车车辆工业管理局材料处处长,和国家机械设备成套总局材料处处长、办公室主任、顾问等职;1984 年3 月正式离职休养;1995 年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