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边絮语话《围城》 ——钱锺书致冒效鲁信函释读
钱锺书致冒效鲁信(局部)
钱瑗代笔复冒效鲁
1938年,钱锺书与冒效鲁,邂逅马赛,同船归国,交谈甚欢。两人识荆恨晚,自此文字订交,诗词酬唱不断,尺素往还不止。唱和诸作,或见于《社会日报》 《京沪周刊》等报刊,或录于《槐聚诗存》 《叔子诗稿》等书籍,广为人知。至于钱锺书致冒效鲁信函,久由冒氏后人藏弆,尚未公诸于世。究其缘由,钱先生不喜张扬,冒效鲁、贺翘华伉俪,又有遗愿:信中文字,不乏评头论足,皆为私话,不宜公开。
恰逢编印《冒效鲁传》,经冒效鲁、贺翘华哲嗣冒怀滨先生玉成,寄示钱氏信札散页(复印件)七张,笔者有幸一睹为快。所示信函,写作时间,上起民国之末,下迄开放年代,前后跨时近四十载:两人因缘,常绕《围城》;一世交谊,跃然纸上。经西泠印社社员茅子良、李夏荣指引,现将钱札分录释读,以飨读者(原信几无标点,笔者酌加,以便阅读)。
……不能守磨兜坚之戒,故不奉告。开幕之日,弟退居最后一排。旁有一新闻记者见弟金章,问先生乃专家、顾问乎?弟答以非也。又问曰: “然则教育学教授乎?”弟答以非也。乃曰:“难道来京顽儿的吗?请问尊姓?”大有董狐直笔诛伐之意。弟告以姓名,渠瞿然曰: “想不到,想不到。这真是荣幸。您的《围城》那是好得不得了。Metaphor——呃——故事——呃,好的不得了。我在国际宣传处服务,这是我的片子。我们有《中国年鉴》。你的英文也另有风格。今天真是荣幸。”弟以为,此较显贵之握手道闻声相思,光荣多矣。今日《中央日报》有论弟一文,谓《围城》乃“现在购买力低落的时候奇迹地畅销的书”。兄必曰: “皆书中董斜川的吸引力也。”呵呵。联合国事弄成,当然最好……
1947年5月, 《围城》初版,畅销一时。此书又于随后两年重印,其间上海暴发金融危机,通货膨胀,人人“购买力下降”。又言《中央日报》赞许《围城》大卖,可见此段写于1948年前后。
细观用笺,顶部印有“Nanking”(南京),又述南京开会中的趣事,不禁使人想起《我们仨》 (杨绛著)及《钱锺书先生与〈书林季刊〉》等书文中的片段:1946年6月至1948年6月,钱锺书任中央图书馆英文总纂,编辑《书林季刊》 (Philobiblon),每月要到南京汇报工作,早去晚归。一回他拒绝出席晚宴,不愿与“极峰”(蒋介石)握手,趁早溜回上海。但是信中所述,钱先生不仅出席会议,获得金章,还与一位记者“握手”了。是何会议?此信全文,亦未提及。因恐友人难守“磨兜坚之戒”,钱先生才幽默地说“故不奉告”。
《围城》面世后,痴迷者与批判者的态度,泾渭分明。仅在1948年,王元化、王任叔就已撰文,狠批《围城》。而那位记者,却是钱先生的“铁杆粉丝”。他的“恭维”,切中肯綮——星罗棋布的“Metaphors” (隐喻),妙语连珠,成为《围城》的亮点与卖点。
“联合国”事宜值得关注。 《我们仨》等书文都有记述,1949年,朱家骅为钱锺书谋得一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职位。钱氏立即回绝,因为不吃“胡萝卜”就可不受“大棒”驱使。但此札中的“联合国”一事,不知是否即《我们仨》中所记之事,或另有所指。
“董斜川的吸引力”之大,不仅对读者是这样,对著者及“当事人”冒效鲁也是如此。且看日后钱函:
……诗过蒙奖借,殊为不虞之誉。此首乃□文□,所谓捆着好打,非弟餍心之作。弟北来后答兄两七律,当为压卷。如“驽马漫劳追十驾,沉舟犹恐触千帆”一联,自谓婉挚,深得风人之旨。 “拂拭”一联,尚在其次。
增嘏先生言其夫人读《围城》,谓董斜川即兄化身。目光炯炯如岩下电,可畏可佩之至。
垂询一节,大愧寡陋,不知何对。
专布即颂
双福
苏君处先致意,容缓复。
弟钱锺书再拜
此信写于上世纪50年代初期。1949年8月,钱锺书由沪去京,前往清华任职,即札中“北来”之意。冒效鲁时居海上。两人照例诗歌往还。其中有两首七律令钱先生自鸣得意,定为“压卷”。一首应为《答叔子》 (1950年之作),录入《槐聚诗存》时,深得“风人之旨”的那联略有改动: “病马漫劳追十驾,沉舟犹恐触千帆。”
冒效鲁还将友人“苏君” (诗人、书法家苏渊雷)引荐给钱锺书。苏、钱交游正始于1950年, 《苏渊雷往来信札》所录钱氏手帖中即有“偶自叔子处得知精进回向” “时自冒公子处得知文酒过从共乐”诸语。 “叔子” “冒公子”即冒效鲁。
“增嘏先生”即全增嘏(1903-1984),翻译家、哲学家,曾任复旦大学外文系主任。1935年, 《天下月刊》创办,全先生为英文编辑,所编佳作,不乏钱氏英文来稿,譬如《中国古代戏曲中的悲剧》等。1948年,商务印书馆编印“英国文化丛书”,全增嘏与杨绛的译著《一九三九年以来英国小说》《一九三九年以来英国散文作品》,同时入选。1950年,冒效鲁前往复旦任教,与全先生熟络起来。全家、钱家、冒家,互为友人,故而全太太胡文淑(1914—1967)阅读《围城》,能一眼望穿董斜川正是冒效鲁的化身。
董斜川成为钱、冒的重要谈资,还可见于另一封钱函:
……昨晤戈君宝权,言与兄相识,称为风流才子,尤赞翘华嫂之为绝世佳人。渠未读《围城》,固应不知张绪当年尽在里许。一笑。近有人来示一九六二年耶鲁大学出版之A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Fiction,其中第十三章约四十余页乃专描画无盐者,读之既愧且恐耳。
即颂
俪安不一
弟锺书再拜 八日
戈宝权、钱锺书、冒效鲁,同为江苏人,又互有交游。1961年,翻译家戈宝权任职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与钱锺书成为同人。所谓“言与兄相识”的详情,录于《知非杂记》 《一代学人冒效鲁》。1935年,梅兰芳访问苏联,戈公振、冒效鲁协助其在苏演出,成为友人。戈公振还向冒效鲁推荐其侄戈宝权。两人相识,结伴听戏淘书,遂成好友。此札用“张绪当年”之典指“风流才子”冒效鲁。钱锺书断定戈宝权未读《围城》,不知冒效鲁之“风流”已借董斜川之名写入《围城》。后有复旦学子韩克沂向戈先生请益,戈宝权回答:知道《围城》里写过冒效鲁、贺翘华夫妇,但具体是谁,不大清楚。
A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Fiction就是夏志清的名著《中国现代小说史》。此书于1961年初版,有专节介绍钱锺书与《围城》。夏先生有文记述,钱先生初次见到此书是在意大利。 《钱锺书在1978年欧洲汉学家会议上》亦记,一位意大利汉学家见了钱锺书……拿着上世纪70年代再版的夏著给钱看。信中所见则是1962年重印本《中国现代小说史》。
“无盐”乃钱先生自谦,一若《围城》如丑女无足称道。其实钱先生很爱自家“丑女”,颇为关注“她出使域外”——《围城》在海外出版的情况,一有消息,便与友人分享:
…… 《围城》已校读一过,于春节前交去。前日德国人来访,言与俄文译者So r ok in相晤。其译本在印刷中,年内问世。挪威、荷兰两文亦据英译本转译,已征得美出版家及弟同意。此间出版机构重提印《谈艺录》,弟仍坚却也。
女佣春节后即病,三周前送入医院,须开刀。此佣相随前后十余年,颇得力。现在愚夫妇开门七件,尚能对付。雇一临时工,购一洗衣机,亦老朽之现代化也。
应酬诗一章,别纸录呈。聊以盖惠赠印章耳。
即颂近祉
嫂夫人均此候
弟锺书上 二十一日
1980年2月,钱先生在《围城·重印前记》中写道: “这部书初版时的校读很草率,留下不少字句和标点的脱误”,才于春节前“校读一过”。Sorokin即苏联汉学家费多罗维奇·索洛金(1927—2015)。1980年1月23日,钱锺书致信许渊冲,就已言明“《围城》英译本去秋在美出版,俄文本译者去冬来函亦云已竣事”。致信冒效鲁时,俄文本已在印刷。是年5月,俄文本《围城》初版。所以,此札当写于1980年春。
钱先生还在另札中向冒效鲁提到外文本《围城》的最新消息:
…… 《围城》俄译者Sorokin君去冬来访,云正译《人兽鬼》。此书亦有西德Charlotte Dunsing博士译本。 《围城》法译出Sylvie Servan Schreiber女士(法国驻尼泊尔大使馆文化参赞)手,巴黎出版家已来函与弟订约矣。
匆布,即颂
俪绥
弟钱锺书上 十七日
索洛金翻译的《人兽鬼》 (中篇小说《猫》未录),后来收入1989年再版的俄文本《围城》。德国汉学家董莎乐(Charlotte Dunsing)翻译的德文本《人兽鬼》,初版于1986年,未录入短篇小说《上 帝 的 梦》。塞 尔 望·许 来 伯(Sylvie Servan Schreiber,中文名:薛思微)翻译的法文本《围城》,初版于1987年。版权页上未有出版月份,幸从书网上见到薛思微的签赠本《围城》,落款时间为1987年1月。因而,此信约写于1986年。
《围城》前前后后,出有十余种外文译本。暮年钱锺书,真如“红木老摆件”,红遍海内外学界,内里却是二竖为灾,大有日薄崦嵫之感。大概是冒效鲁致函问候,钱锺书因此作诗复之:
戏答效鲁问疾
世故缠人未肯饶,偷闲只有病堪逃。愈风驱疟都无用,负汝诗文一代豪。
惝怳苍茫似挽诗,钟鸣日落意何悲。压公已久吾宜去,想见频呼独步时。
冒伯伯:父亲热尚未退,命写给你的,此问你和冒伯母好。
愚侄女 钱瑗敬上 四月廿三日
《戏答效鲁问疾》二首写作时间不明,亦未录入《槐聚诗存》。倒是《叔子诗稿》录有一首《讯默存疾》,但为1950年的旧作。
要特别一说的,是第一首中的“愈风”,即“愈头风”,用曹操读陈琳檄文惊出冷汗,头风病因此痊愈之典; “驱疟”则用杜甫以自己的诗句为人治疗疟疾的故事。本意是称赞冒效鲁诗作绝佳,读之可以治愈病痛。但是“无用”,说明钱先生病痛缠身,也因此实在无能为力写字作答,才让女儿代笔。
第二首中的尾联戏言,也值得品味。钱、冒皆有诗才,颉颃于诗林。李拔可誉为“二妙”,夏承焘称为“二俊”。陈巨来所述海上十大狂人,首推冒效鲁。冒先生自己亦云: “我本楚狂人。”不过面对挚友钱锺书,冒效鲁“甘拜下风”,毫不狂狷。两人初次相遇,谈诗论史过后,他写下《马赛归舟与钱默存论诗次其见赠韵赋柬两首》: “君诗工过我,戛戛填难字。云龙偶相从,联吟吐幽思。”冒效鲁承认钱诗才更高,钱先生才有戏言: “压公已久吾宜去。”然而事实正相反,冒效鲁先钱锺书离世。噩耗传来,钱先生复函如下。
翘华嫂夫人大鉴:
病院中骇悉叔子噩耗。去夏一晤,永隔人天。追思平生交谊,不胜悲怆。未克赴吊,更深疚歉。春节返舍以来,贱体仍未痊愈,而内人又患病,衰疾相乘,缺于函候,忽奉手书,敬悉一是。题签遵命写如别纸。倘不合用,便弃掷可也。
专复,敬叩
近安
钱锺书上 杨绛同候
三月廿九日
此信写于1988年。年初,冒效鲁不幸病逝。夫人贺翘华致函钱锺书,钱先生正在住院(暮年患有哮喘、手指腱鞘炎等病)。 “去夏一晤,永隔人天”,说来极为感人。1987年5月31日至6月3日,中华诗词学会成立大会在京召开。冒效鲁(患肺癌,时已手术)、张恺帆(安徽省原政协主席)同车赴京参会。冒氏暂居晚辈家,打电话给钱锺书、杨绛,预备前往钱府相聚。钱先生体谅老友有恙在身,执意登门看望冒氏。当日,贺翘华陪杨绛聊天,钱、冒二人,独处一室。冒效鲁请他坐沙发,钱先生则搬了一把椅子坐在冒氏身旁。原本约谈一小时,最后聊了很久。分手时,两人神情凝重,心中有数,十之八九,此为诀别。(详见《一代学人冒效鲁》)
贺翘华所需题签,可能是《叔子诗稿》。尽管此书面世于1992年,但是诗稿由诗人生前手定。请莫逆之交钱锺书题签,最合适不过。冒效鲁辞世十年后,即1998年,钱锺书先生亦驾鹤仙游。信笺静语,笔墨传情,他俩的诗歌友谊、小说情缘,落于字里行间,悄然流芳于世。
- 胡晓明:钱锺书说“边”[2022-02-14]
- 鲁迅与陶成章的友谊[2022-02-10]
- 王安忆谈张洁:她是赤子[2022-02-09]
- 严家炎:文学史家的境界高格[2022-02-08]
- 周立民:巴金与傅雷的“君子之交”[2022-01-27]
- 张香还:回忆在同济中文系读书的时光[2022-01-26]
- 鲁迅与苏曼殊的交往[2022-01-24]
- 风义平生——程千帆的师友交谊与《全清词》编纂[202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