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哑石:我用职业与生活来“养活”身体里那个“诗人”
来源:《诗探索》 | 哑石  2022年07月12日07:47
关键词:哑石 诗歌

原标题:专访||诗人哑石

哑石,四川广安人,现居成都,供职于某高校数学学院。1990年开始诗歌创作,出版诗集《哑石诗选》(2007)、《如诗》(2015)、《火花旅馆》(2015)、《Floral Mutter(花的低语)》(中英双语,Nick Admuseen英译,2020)、《日落之前》(2022)等。

1、你是从哪一年开始诗歌写作的?最早激发你写诗的灵感是什么?

1990年开始认真对待写诗这事。记得是春节期间吧,大学时期的两位好友来我家玩,晚上夜谈,说起今后要做什么,我突然就清晰起来,告诉他们:我打算写诗,新诗。最好能一辈子写下去。那时,我还基本是一个诗的门外汉(也许现在仍然是)。作为一个已经大学毕业两年多的理科生,各种原因让我放弃了诸如学术方面的打算,但人要“活”下去,总得干点什么。诗,新诗,可能是一个选择——这个工作,有极其特殊的一面:也许认真干了一辈子连门都没摸着。我需要这种挑战。最早激发我写诗的,也许正是这种挑战在时间深处的阴影中对生命的质询。

2、请选择2—3位对你的诗歌创作最有影响的古今中外诗人或艺术家。

影响我写作的诗人和艺术家非常多。不同时期,甚至相当不同。但总的说来,能够较长时间萦绕在自我书写格局缝隙中并加以反抗的,一类是像斯蒂文斯或梵高这样的“极端光焰派”,一类是像杜甫或卡夫卡这样的“深水呼吸者”。

3、请提供你自写作以来的10首代表作题目。

每一时期,我都会相对用心地写下组诗(或长诗)。这里,就列10首短诗的题目吧。《数数》(2000)、《拥抱》(2001)、《清粥》(2007)、《欢乐》(2008)、《飞碟诗》(2009)、《盆栽》(2014)、《烤鞋器》(2015)、《偶记》(2016)、《喜鹊的眼睛》(2016)、《积诗草木腥》(2018)。

4、你写诗一挥而就,还是反复修改,还是有其他写作方式?

一挥而就和反复修改两种方式都是我的常态。相对来说,一挥而就的频率要低得多,尤其是近年来,有些诗,反复修改的情况更为常见,有时改得面目全非,甚至是改出了一首“新”的。

5、你如何看待生活、职业与你诗歌写作的关系?

写诗30多年了,职业和生活,依然还是和绝大多数人一样,没啥特别之处。我不信赖诗人有一种特殊生活的说法。我用职业与生活来“养活”身体里那个“诗人”,也非常警惕那个“诗人”对平凡生活的咆哮、暴政。我喜欢看它们相互拆台和相互亲密,并最终让写作劈开一片与现实相关但又风味异然的新境。

6、你关注诗歌评论文章吗?你写诗歌评点、评论和研究文章吗?

关注好的诗歌评论文章(可惜稀少)。非常不喜欢写诗歌点评,非常不喜欢自己像真的懂得诗的奥秘那样去说话。研究和评论文章写得很少,偶尔为之。

7、你如何评价现在的中国诗坛?

当下汉语新诗,处于多种写作模式相互竞争的阶段,活力十足,又满脸倦容。每种方法论意义上可能丰富汉语创造性诗性的模式,都在其最优异的诗人手上深入着,等待着未来的辨认。

8、请写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三个诗歌写作要素。

语言敏感性。感受力。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