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文学出版「攀登新高峰」系列 浙江文艺出版社:让多介质的传播成为彰显文学价值的助推器
来源:《出版人》 | 黄小菲  2022年10月07日08:31

如果要总结2022年至今的现象级好书的话,名单里一定离不开《望江南》。这本书自今年2月上市至今已实现16次加印,陆续登上“中国好书”月榜等诸多榜单。而《望江南》只是浙江文艺出版社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之一,这家成立于1983年的出版社,以出版高品位、高格调、高质量的中外文学名著、理论学术著作而为广大读者所熟知。

近年来,浙江文艺出版社聚集了一大批名家和实力派作家,如莫言、阿来、王旭烽、格非、叶舟、海飞等。近日,中国作家协会在湘发布了“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和“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浙江文艺出版社即将出版的叶舟长篇小说《凉州十八拍》入选第一批“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支持项目名单。

浙江文艺出版社在过去近40年的发展历程中,不变的是在文学出版领域给读者不断带来的惊喜;变的是敢为人先,勇于为出版业带来新的探索、尝试和改变,如为应对渠道变化在体制机制上的调整和营销上的铺陈,在人才队伍建设上的“人文关怀”和培养及激励。在变与不变中,成就了其在中国地方文艺出版社中佼佼者的地位。近日,浙江文艺出版社总编辑王晓乐接受了《出版人》杂志的采访,分享了浙江文艺出版社对“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的思考和在这个“日日新,又日新”的流量时代的应变之道。

浙江文艺出版社总编辑王晓乐

《出版人》:据了解,浙江文艺出版社即将出版的叶舟长篇小说《凉州十八拍》入选第一批“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支持项目名单。作为“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和“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的参与者,您对这次文坛盛会有何感触?

王晓乐 :这次文坛盛会发布了第一批“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支持项目名单,浙江文艺出版社即将出版的叶舟长篇小说《凉州十八拍》入选。作为共同发起者和项目入选单位,我代表浙江文艺出版社参加了这次意义非凡的盛会,受到很大鼓舞,同时也感到责任重大。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每一部不朽的经典力作,无论是叙述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还是描摹幽微复杂的心灵世界,一定是一个时代及其精神的折射与写照。“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和“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是对新时代文学的顶层设计,也是系统性的文学工程。站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历史方位,书写恢弘的时代气象和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是当代作家的使命。“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不仅着眼于作家创作,更是联络、引领、聚合、发动文学创作生产传播转化各环节的中坚力量,为文学精品的产生加压赋能,力推文学从“高原”迈向“高峰”。作为一名出版人,躬逢其盛,有幸参与其中,助推精品力作的生发,为彰显新时代文学价值尽力,心潮澎湃,使命光荣。

《出版人》:您认为,“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在未来能发挥怎样的作用?您希望未来的文学出版生态有哪些新变化?

王晓乐 :未来,“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定会发挥很多作用。对浙江文艺出版社来说,这将首先带来一个重要的方向性引领,带来一种让出版人倍感振奋的责任与担当。会影响我们的出版品格,提升出版人的精气神,进一步提升精品意识和经典观念。总体上,“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会对文学价值的彰显提供更多可能和想象空间,同时必定激发文学出版整体的创造力与活力。

可以想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更多的文学经典作品奉献给广大读者。要真正形成未来良好的文学出版生态,还有很多具体的工作要做,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尤其要建立起作者——出版社——读者之间积极的互动关系,建立起出版与其他行业相互融入、浸润、促进的更为开放的合作共生关系,让文学的创作、出版、转化与每一个人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相互滋养。浙江文艺出版社将以“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的启动和实施为契机,以长篇小说《凉州十八拍》入选第一批支持项目名单为标尺,有效地参与到作家创作、编辑出版、宣传推广、成果转化、对外译介等多方面的联动中,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力量,精心谋划组织原创文学精品,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打造新时代文学高地。

《出版人》:在文学出版领域,浙江文艺出版社有哪些独到的经验和思考?过去五年间取得了怎样的成绩?

王晓乐 :浙江文艺出版社立足专业,聚焦名家名作,以专业产品线建设厚植当代原创文学出版土壤,以严谨的选题论证制度确立优质项目入库,建立项目动态分级制度,配备相应的出版资源和营销资源。这几年,浙江文艺出版社加快新媒体矩阵建设与布局,去年试行营销编辑下沉编辑中心。目前看来,这些举措对文学精品出版起到了明显有益的效果。

五年来,浙江文艺出版社聚集了一大批名家名作和实力派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王旭烽、格非,甘肃省作协主席、作品入围茅奖的叶舟,中宣部“五个一”得主海飞、胡宏伟、徐锦庚等名家纷纷落户浙江文艺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推出了一批有分量的名家代表作品,莫言作品系列、阿来作品系列、王旭烽茶人系列、格非作品系列、徐锦庚长篇报告文学《望道》、海飞谍战小说系列、胡宏伟长篇纪实文学《鲁冠球:一位中国农民、改革者、企业家的成长史》等,引起广泛的反响,受到评论界和读者的极大关注。

聚焦乡村治理与美丽乡村建设,浙江文艺出版社推出系列长篇报告文学,如简平《权力清单:三十六条》、李英《大国治村》《群山回响》等,以“浙江之窗”彰显“中国之治”,是共同富裕的时代报告,也是对乡村变革和伟大实践生生不息的书写。另外,蒋胜男的《燕云台》、烽火戏诸侯的《剑来》等让浙江文艺出版社成为网络文学的出版重镇。

在新的机制推动下,今年上半年我们推出了王旭烽的《望江南》、艾伟的《镜中》、海飞的《苏州河》等原创长篇小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望江南》于2月28日全网上市,至今实现了16次加印,陆续登上“中国好书”月榜等诸多榜单。《望江南》的有声书、电子书、数字藏品等,都给我们带来了惊喜,实现了版权走出去,向世界来讲述中国故事。今年下半年,我们将重点推出叶舟长篇巨作《凉州十八拍》。

《出版人》:东方甄选的出现拉升了抖音渠道整个文学品类的销售,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目前,在新媒体营销和销售方面,浙江文艺出版社是如何布局的?您是如何看待营销工作之于文学作品的意义的?

王晓乐 :对东方甄选现象,我认为:好的内容在合适的时间找到合适的方式来阐释,作品自身的容量伴随流量的加持,销量可期。条件具备,我想是可以复制的,但是否能超越?或说这个直播间能持续火多久?内容输出力有多强大?受众的关注度有多持久?购买者与读者的重合度有多大?在这个“日日新,又日新”的流量时代依然存在不小的变数,期待它能够给大家一直带来惊喜。

东方甄选的大火,不在于让我们发现了又一个达人,更在于我们看到了知识直播的另一个面貌,也即大家常讲的:“互联网的尽头是内容。”

浙江文艺出版社自2020年5月起在原有基础上开启全面系统的新媒体渠道建设工程,大力构建互联网产品矩阵,摸索文学作品合适的营销和销售路径。一是通过微信、微博、豆瓣、小红书、抖音、快手、B站等新媒体平台,建立了包括社官方号、达人号、作家号和营销专业人才号在内的互联网产品矩阵。二是通过天猫旗舰店、京东自营店、当当自营店、拼多多旗舰店、抖音小店等搭建有效的自营销售体系,更加有效地链接和触达用户,沉淀私域流量,增强粉丝黏性,提高了转化率。三是加快达人库建设,初步构建起同浙江文艺出版社产品相适应的达人矩阵,重点产品、中尾部产品的带货效应明显。1月份《剑来》手账通过达人带货,单条视频24小时直接带货近8000册,间接带货3万册。7月份,《望江南》单条视频带货4000册,间接带货2万册。四是2021年6月启动全面自播,自播综合成绩长年位居《出版人》杂志评选的出版社类账号前三名,是抖音官方认定的出版社直播三大典型之一。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打破了传播的种种规约,图书,特别是文学类图书是最需要被阐释、被安利的,营销工作是文学作品触地、扩面、起量的极其重要的事。挖掘市场需求,触达用户,探索多元化的营销发行渠道,让多介质的传播成为彰显文学价值的助推器,推动文学精品的传播与转化,是当下文学出版必须面对的现实。

目前,在浙版传媒数字化改革重大任务中,浙江文艺出版社正加快建设具有浙江文艺出版社特色的包括图文账号矩阵、短视频账号矩阵、自营渠道矩阵在内的“一书一世界”新媒体矩阵,聚合流量,在出版端更好地服务作者,在销售端更好地服务读者。

《出版人》:近两年,大众出版市场普遍面临着新书乏力的问题,浙江文艺出版社是否面临同样的问题?在打响新产品方面,浙江文艺出版社有怎样的经验?

王晓乐 :无论是国有出版单位,还是民营图书公司,在这个问题上虽然各有“难念的经”,但家家都有“普遍的烦恼”。

对于新品运营,我有几点粗浅的体会:一是新品诞生前要“过五关斩六将”。在选题三级论证制中,增加了编辑中心和市场部、新媒体数字部的前置讨论;新品提印前需要印前讨论,以确定一本书的核心卖点、定价策略、首印数量、铺货渠道等营销和发行重点,对于重点品,更是会在编辑流程一开始召开专题讨论会,强化各部门对项目的理解,找到有效的营销路径,达成清晰的销售目标。二是新品项目分级。浙江文艺出版社根据选题的综合因素执行项目分级制,不同级别的项目配置不同的营销资源,实行不同的管理办法。三是营销编辑下沉到编辑中心,责任编辑与营销编辑“分工不分家”,这样有助于营销编辑对图书内容有深入理解,才有可能形成有效的营销方案,同时也加强了与市场发行部门的沟通配合。四是新品上市后“火力全开”。营销宣传上各类媒体尽量覆盖,新书发布与研讨有声量,小红书、B站、抖音等新媒体渠道博主达人齐上阵,做好垂类渠道营销和达人营销。此外,我们还特别注重通过目前已沉淀的私域流量和自营体系对新品实行差异化、独特性宣推。

《出版人》:近几年,出版机构对作者运营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您如何看待这种深度运营作者的趋势?浙江文艺出版社在作者运营方面有哪些经验?

王晓乐 :在注意力分散的时代,作者有多大的吸引力、有多高的关注度,对其作品的受众数量虽然不是起绝对作用,但一定是紧密相关的。我们看到,一方面很多作者包括名家纷纷在网络上“发声亮相”,另一方面很多出版单位在追踪流量作者、高关注度作者上不遗余力,也就是所谓的抓“头部”。这都说明,深度运营作者对当前的大众图书来说,是一个要面对的常识性课题。

在作者运营方面,浙江文艺出版社会有选择地同作者进行全媒体账号签约。目前浙江文艺出版社为重要作者进行了不同类型的运营,如建立了“莫言读书会”公众号,发布作家莫言个人及其作品的新情况、新动态、新细节;为著名作家阿来运营了个人抖音号、视频号、快手号、今日头条号,集聚阿来的读者群;为茅盾文学奖得主王旭烽开设微博账号、抖音账号,等等。这些新媒体账号所产出的内容都由浙江文艺出版社编辑、营销编辑和新媒体团队共同完成。此外,我们还会常年为作者举办各类读者见面会、召开作品研讨会、走进直播间、组织作者参加各类论坛、牵线第三方机构同作者合作,同时利用自有自媒体发布和宣传作者最新动态。

《出版人》:人才问题一直是出版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都知道一位好的文学编辑对一部优秀文学作品的产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多种原因,当下出版行业人才流失仍较为严重,浙江文艺出版社有哪些培养并留住新人文学编辑的经验?

王晓乐 :在现实面前,我仍然想说,出版是有情怀有理想的事业。在留住人才之前,首先是选择怎样的同行者。入行做编辑,尤其是文学编辑,要有一种共同的对于文学的信念与理解,要有对行业的热情,才有可能走得长远。

具体而言,第一,浙版传媒对于新人编辑有最低年薪保障和人才公寓申请制度,浙江文艺出版社也推出新人租房补贴和新人特别考核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新人文学编辑的后顾之忧,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第二,“授人以渔”,全方位地培训提升职业素质和能力。从企业文化到编印发供,以及行业新动态新趋势等,会制定一系列的培训计划。浙版传媒在周二、周五下午不定期地举办各种讲座,浙江文艺出版社也会在每年年初制定一年的常规培训,同时提供各种有针对性、受欢迎的课程。第三,浙版传媒正在实行导师制,以传统师徒制的形式,对年轻编辑进行有针对性地传帮带。第四,通过竞聘等形式,浙江文艺出版社为想干事、能干事的年轻人提供更大的平台,在考核制度上充分体现业绩杠杆,奖赏分明。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文化留人,浙江文艺出版社在人才培养与使用上一直在不懈探索,希望能够养成一支有梦想、有热情、能打硬仗的文学编辑队伍。